——第三届“文津图书奖”总序
我这一种想法,或我这一种说法,大约是不会引起太多歧义的吧?
“人文伊始,文化天下”——其实意思也就是,自从世界上有了人类活动的现象,于是文明普及开来,遂有文化。
将文化边缘了的国家或民族,肯定难以强盛。即使强盛一时,终也不会长久。
而被文化边缘化了的国家或民族,无疑是可悲的。
虽然,文化之载体现已变得特别多样,但书籍这一最古老的文化载体仍对传播文化内容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估计也是没有太多歧义的。
北京图书馆作为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图书馆,发起和认认真真地进行“文津图书奖”评选活动,所秉持的正是以上思想,并且也正是“文津图书奖”评委们的一致思想。
虽然,此次评选活动才是第二次,但是我们可以高兴地告诉人们,参选的书籍比第一次增多了二百余册。十部获奖图书,乃是从五百余部参选图书中经过几番投票认认真真地评选出来的。
五百余部参选图书是这样汇总的——三分之二左右是由全国各出版社积极选送的;三分之一中的大部分是由国家图书馆的具体工作人员根据年度全国出版信息按种类比例筛选的;另有少数,是评委们推荐的。评选过程采取投票方式。一旦有两位以上评委对结果并不满意,那么便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之后再投票,直至全体评委对结果基本满意为止。
而评选规则是这样的——小说、诗歌仍不列入评选范围,因为此两类图书已设有全国性的优秀文学奖。我们有自知之明,深感以我们的水平恐怕难孚众望。但是评选活动并不完全排斥文学属性的图书,某些传记类、散文类、纪念文集类图书,仍包括在评选范围之内。比如首届“文津图书奖”中,就有一部旨在纪念胡耀邦同志的文集高票数获奖,而那是一部传记内容与回忆、纪念内容相结合的图书。至于散文类图书,我们的评选原则有以下三点:一、获全国散文集优秀文学奖之外的图书;二、同样具有良好的文学品质;三、其内容使普通民众感到亲切,同时有助于提升民众情怀修养和精神风貌的图书。一言以蔽之,就是具有“人文”普及性的散文类图书。
我们盼望在下一届评选中,会有那样的散文类图书获奖。
我们很高兴地告诉大家,在此次评选活动中,有两部书以特别关注社会现实的内容获得评委们的重视,便是《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和《医事:关于医的隐情与智慧》两部书。
对于在这两方面社会现实问题面前倍感困扰的人们,我们相信两部书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客观当然也更理性的认识,并引发思考;在公众意识方面,可进一步形成有利于改革两种社会现实问题的条件。
我们也愿借此机会,向国家公务员和国家领导干部们,向教育工作者、领导者和医务工作者、领导者推荐以上两部书。我们认为,归根结底,对于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及医疗资源合理共享这两种社会现实问题,以上人士应比公众负有更大更多的改革热忱和责任。尽管,两部书的作者并没在书中提供出什么灵丹妙药式的解决方案,但我们认为这是完全可以原谅的不足。毕竟,事关一个十三亿多人口大国的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非是哪两个人的头脑所能形成完整方案的。有时候,将问题所有方方面面现象和原因予以综合和分析,实在也是书籍的意义。
在此次获奖的十部书中,自然仍有《上帝掷骰子吗》等四部科普类图书,以生动形象而又具有文学色彩的个性化风格所著的科普类图书,是我们在两次评选活动一如既往地予以关注的。我们非常希望我国的青少年通过阅读这一类图书,培养起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因为中国的将来,需要更多有志于科学,肯于献身科学的才俊。因为科学和文化水平,决定中国目前的崛起和腾飞能达到多高、多久、多远。
《中华文明史》(1~4卷)、《最有价值的阅读》、《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等书籍,是此次获奖的人文类书籍。我们很希望做家长的也来读这一类书籍。依我们想来,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和模式之下,仅仅将儿女交付给学校教育来培养,显然对下一代的良好成长是不够的。家长们也应特别能动性地负起引导孩子良好成长的责任,而这就不仅需要家长们在物质方面关爱和满足自己孩子们的诉求,也更需要在文化方面予以引导和满足。那么,自己首先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显然也就更大程度地掌握了与孩子们进行文化知识交流的主动性。
我们自我调侃地感叹,我们所参与之事,类似售楼小姐之推荐楼盘。
但我们又十分欣慰地认为,我们所推荐的“楼盘”,乃是世界上空间最大的“楼盘”,几乎可以用大到是世界的一部分来形容。比之于目前房地产商们的评价,我们所推荐的“楼盘”,也实在可以说是性价比较合乎商业原则的了。
每一部好书的封面都如同一扇门:谁打开它,就如同从某一个方向迈入了科学和文化知识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知识的“楼盘”是无形的,于是便也似乎是无限大的。
因为好书的特征是这样的——当人读完并合上它的时候,必将引导人思想。而思想的领域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