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以后,每个学期都有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是对孩子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查,也是老师掌握孩子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考试是检验学过的知识是否巩固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它又是决定一个孩子能否升级或毕业的方法之一,因此,考试在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于这一点,可以说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家长都是十分清楚的。
这种定期考试,成了有些孩子的沉重精神负担。他们会因为压力过大而焦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或者被某种自卑感所困扰着。这种情绪,会降低学习效率,严重影响学习精力的集中。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临考不慌张呢?
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孩子平时把知识掌握牢
在平时学习中,要认真听课,扎扎实实地把知识学会,这样遇到考试就不会慌张了。
张海迪在给山东茌平县实验小学五(1)班同学的回信中就说明了这一点。
亲爱的小朋友们:
来信收到了。你们问:为什么一遇到考试就发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说明你们基础知识没掌握好。
譬如说吧,上课的时候交头接耳,做小动作,都会影响你们听讲。老师讲的知识你们记不牢,考试的时候一紧张,更容易忘掉。这样考试成绩自然不会好。试想,如果老师在台上讲四则混合运算,你们却偷偷地看《三打白骨精》,根本没听懂老师讲的课,考试的时候心里怎能不紧张呢?
反过来说,如果老师讲的课,你们认真听,反复复习,把课文内容听懂、记住,心里就有底了。譬如,老师给你们讲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们把这首诗背得烂熟,张口就来,考试的时候绝不会卡壳的。你们可以试一试。
张海迪讲的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课,把知识掌握牢固,就不会害怕考试的问题。
2.父母要为孩子减压
父母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以免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在临近考试时,不要把考试的事老是挂在嘴上,而且不要因为考试对孩子过分特殊对待,给孩子做特别的物质准备或服务,如考前吃营养品,考试时请假在考场外陪孩子等等,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压力更大。考试的孩子的确需要吃些好的,但是要有限制,不能过分。
在考试面前自乱阵脚的考生往往过分重视考试,把考试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他们有些人眼里,考砸了就好像意味着一辈子都完了。为了缓解这种紧张的气氛,父母应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对孩子说:“考试没什么大不了的。”
3.指导孩子正确认识考试
孩子的学习水平各不相同,只要孩子认真复习了,考出自己的水平就足够了。有时孩子可能会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水平,对自我期望过高。而有些孩子却怕出错,因此,在考场里有紧张感,当看到熟悉的试题后就更加紧张,从而出现更多的失误。
家长不但要少给孩子压力,还要让孩子了解考试的目的。考试,即考查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考试中出现不会做的题也很正常。
4.在考试前让孩子调节好心情
考试前,孩子如果焦虑,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孩子消除焦虑。
一是欣赏音乐。音乐能调节人的心情,化解不良情绪。因此,家长应在考试前给孩子选择一些乐曲进行欣赏,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使孩子在音乐声中逐渐放松身心,排遣焦虑。
二是进行户外活动。临考前,当孩子感到情绪不佳时,家长可陪孩子一起到户外走走,散散心,使孩子在活动中缓解压力,消除焦虑。
三是合理用脑。孩子为考试而焦虑,时间长了,会使脑子反应迟钝、思维能力降低。所以,家长应指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休息时间,用“最佳用脑时间”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5.指导孩子模拟考试的流程
考试怯场多半是因为不熟悉,对内容和环境的不熟悉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所以,父母要帮孩子模拟考试的流程,让孩子提前熟悉考试环境。
对此,我们可以为孩子准备相关考试的真实流程,让孩子适应考试的每一个步骤。
从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开始,慢慢写可以让自己恢复平静;看好题,理解题意后,一题一题地按顺序答。如果你的孩子爱紧张,就告诉他不要先看所有的试题,避免看到了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引起过度紧张。答题时要是有不会答的,先好好想想,要是还不知道怎么答,就先放下这道题,去做其他的题。当所有会做的题全做完以后,再去做难题。家长要让孩子仔细检查,减少漏错。先做普通题,然后再看重点题。做完题以后要好好检查一下试卷的正反面,避免漏题。
6.让孩子在考前准备好考试用具
有些孩子考试时,突然发现自己缺少了某种用具,因此开始紧张。
父母应在考试之前同孩子一起把所有需要用到的考试用具准备好,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考试时带上。
7.在考试时要树立一定能考好的信心
有些孩子尽管为考试做了充分准备,但仍然缺乏信心。这时父母就要给孩子打气,让孩子充满信心地去考试。因为有了信心,精神就会振作起来,头脑就会十分清楚,就会减少出现紧张的现象了。父母可以教孩子蔑视慌张、紧张。只有蔑视,而不是恐惧,才能产生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