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学会借力。而最常见、最可靠、最应该借的力,就是团队的力。事实上,任何人想要取得较大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助力。即使是英雄,也需要“兄弟连”的鼎力相助。
探讨这个话题时,我们不妨从二战时期美国一支著名的“兄弟连”开始说起。这支兄弟连的番号全称是“美国101空降师506团的E连”,是美军进行快速部署和实施应急作战的重要力量。
20世纪末,在接受著名二战史专家安布罗斯的采访时,曾是E连最年轻士兵的莱斯特把自己难忘的从军经历以及兄弟连战友们血泪凝结的珍贵回忆倾诉出来。那之后,安布罗斯又对E连其他幸存者进行大量访谈,并在参考当年战士的日记与家书后,写成记录这支英勇善战团队的真实故事的《兄弟连》一书。
但真正让“兄弟连”闻名世界的,还是斯皮尔伯格与汤姆·汉克斯合作拍摄的同名电视剧。1998年,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宣传期间,一个参加过二战的老兵亲手向汤姆·汉克斯赠送了《兄弟连》这本小说。读完之后,汤姆·汉克斯深受感动,便把书转赠给斯皮尔伯格。后者读完后,马上找到前者,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将其拍成电视连续剧。于是,这部耗资1.2亿美元的鸿篇巨制便诞生了。
然而,在这部耗资巨大的电视剧里,寻常战争片中战火纷飞的大场景与冲锋陷阵的英雄气概统统成了配角,片中更多的是一张张普通士兵复杂表情的特写。通过这部剧我们能看到,兄弟连的战士们在军校期间就学会了自信、自律和服从,能够忍受各种出乎预料的艰难困苦,具备了能与其他人协同工作的团队精神。从第一次踏入战场开始,E连的兄弟们便团结在一起,共同战斗,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
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中曾写道:“从今天起直到世界末日……我们将会被人们记着……我们这一支兄弟的队伍。”兄弟连的确做到了,这是一支属于英雄的连队。E连中,48位为国捐躯,100多人受过伤,其中许多人受过重伤,不少人受过两次伤或三次伤,甚至有一位受伤多达四次。所有的弟兄都把他们最好的青春年华交给了军队。他们在训练与战斗中共同承担所有的压力,结果,他们之间建立了一条永久性的纽带。
E连兄弟们都自愿成为空降兵,因为他们想与最优秀的人并肩作战,并使自己也成为最优秀的人。他们成功了。他们都知道兄弟连之于一个英雄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仅将紫心勋章视为所在连队的徽章。在退役后的生涯中,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标准也没有丝毫降低,所以,他们在另一处“战场”上也同样取得了成功。兄弟连里的每一位兄弟都是英雄,但每一位英雄又都是兄弟连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每一位成功人士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也都离不开他身后团队的鼎力相助。
在我们传统观念里,一提到英雄,我们往往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个人英雄主义”这个词。所谓个人英雄主义,其实是忽略团队作用的。可是,如果没有一个团队提供足够多的帮助,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既需要增强个人实力,又需要富有团队精神。而对于任何一个战斗力强大的团队来说,都需要每个成员既有团队精神,又能在适当的时候,发出英雄的耀眼光芒。
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精神,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但又是相互依赖的。单单强调团队精神,会造成整个团队的呆板与拖沓,如果没有英雄来一马当先,带领团队,直捣黄龙,再完美的合作战斗力也很有限;单有个人英雄,没有团队,英雄也很难成功,甚至会成为悲情英雄。所以,团体是英雄的基础,英雄是团队精神最高的升华。每一个英雄的出现,都离不开他身边“兄弟连”的帮助;而一个真正具有团队精神的“兄弟连”,则一定会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团队。
如果你热爱观看或参与一些集体体育项目,就很容易明白个人英雄与团队的关系。例如,在一支足球队里,头号球星、二号球星就相当于英雄,整支球队则是一个团队。想要赢得一场比赛的胜利,既需要团队的整体配合,也需要球星尤其是头号球星的个人能力,尤其是球星进球终结比赛的能力。而头号球星之所以经常能成为给球队带来胜利的最出色的那个人,就是因为他能力比场上的其他人都强,所以,他经常能成为英雄。但是,如果没有其他队友的防守、组织、传球等,头号球星再出色,也不可能独自赢下比赛。可见,要成为头号球星,即使自己能力再强,也还是要借助队友们的团队之力。
正如任何一支球队都不可能人人都是明星一样,在任何一个英雄辈出的团队里,都一定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人物,但你不能认为他们是团队的累赘,相反,你所熟知的英雄们,都一定会对这些人充满敬意。英雄是值得人们仰视的,因为他们比别人“高”,但他们比别人“高”并不是因为他们长得高,而是因为他站在其他团队成员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