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学会自己负责(1 / 1)

现在的父母都非常宠爱自己的孩子。每当孩子惹了祸,家长就会出面替孩子摆平;孩子有了什么过失行为,家长就会尽力护着孩子;孩子遇到什么困难,家长就会自己揽过来帮孩子解决。久而久之,孩子便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犯起错来就会更加肆无忌惮。事实上,家长的这种娇惯和过度保护容易让孩子养成养尊处优、为所欲为、不负责任的性格,等孩子长大后,就会对社会和他人缺乏责任心。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孩子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学会自己负责。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有一天放学后,小强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踢足球,不小心踢碎了张奶奶放在阳台上的花瓶。

事情发生后,小强非常害怕,赶紧跑回家去找妈妈帮忙。妈妈听了小强的描述后,不以为然地对小强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走,妈妈和你一起去买一个更漂亮的花瓶,赔给张奶奶就是了。”

说完,妈妈拿上钱包就和小强出门了。花瓶买回来后,妈妈牵着小强的手一起来到了张奶奶家。妈妈对张奶奶说:“张奶奶,对不起,小强刚刚在院子里踢球,不小心打碎了您的花瓶,这不,我专门买了一个新花瓶,给您送了过来。”在妈妈说话的时候,小强一直躲在妈妈后面,一句话都没说。

妈妈把花瓶递到了张奶奶手中,张奶奶笑着说:“一个旧花瓶而已,还麻烦你专门跑去买一个,我自己都没注意,还在纳闷儿,是哪个小孩把球丢在了我这里呢!原来是小强的。小强,快来,到奶奶这儿来,把球拿去玩吧。”

听到张奶奶这样说,小强跑过去接了张奶奶手中的球,连句谢谢都没说,就跑出去玩了。

在这个案例中,当小强闯祸后,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解决问题,而是跑回家寻求妈妈的帮助。在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妈妈也并没有让小强去向张奶奶道歉,而是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小强解决问题。可以说,妈妈和小强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长此以往,容易让小强形成不负责任的性格。

这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永远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做家长的要学会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能总是替孩子承担过失。

许多家长总是会苦恼,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没有责任心。事实上,并不是孩子天生缺乏责任心,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责任心被家长抹杀了。

相信这样的场景许多家长都很熟悉。孩子在上学时,经常忘记带书本、笔袋等,而每一次家长在发现后,都会第一时间赶去学校亲自将孩子落下的东西交给孩子,他们这样做的理由往往是:“上课要用啊,怎么可以不给他送过去。”

事实上,家长这样做并不是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在帮孩子逃避责任,假如孩子不能品尝到自己错误行为酿成的苦果,他们就永远不会长记性,不会去思考如何不再犯类似的错误,甚至,他们还会认为这样做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会有人帮我,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不负责任的坏习惯。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一个小学生因为某次发脾气砸校车,导致了校车受损而被罚停乘校车一个星期。在那一个星期里,这名小学生每天都要步行几千米去上学。有邻居问小学生的爸爸,你家里有汽车,为什么不用汽车送孩子上学,而要让孩子走路呢?这位爸爸笑着说:“这是他自己犯下的错误,他必须承担后果,我们不会帮他。”

不知道将这件事放在大多数中国父母身上,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我想,大部分父母可能都会先将孩子批评一顿,然后每天开车接送孩子吧!比起让孩子记忆深刻的走路,开车送孩子上学又能让孩子学到什么呢?当孩子犯了错误,大多数中国家长的做法都是先批评孩子,然后再替孩子收拾残局,让孩子免予承担他应该为自己的过失付出的代价,这样的处理方式,又怎么会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过失行为,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呢?

父母必须明白,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例如,当孩子上学拖拖拉拉时,父母不要急着帮助孩子收拾东西、催促孩子快点,就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当孩子因为拖拉而迟到,并且受到批评或惩罚时,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孩子自然会改正拖拉的坏毛病。

此外,作为父母,以身作则也十分重要。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父母要想让孩子成长为有责任感的人,自己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己对家庭、工作、社会的责任感,不为自己的过失寻找任何借口。

具体来说,要想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

对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揽是许多父母的一贯做法。事实上,这种做法对孩子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它助长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容易让孩子失去独立做事的能力;另一方面,它会让孩子失去责任感。

2.允许孩子有过失行为

“你不能怎么怎么样”“你要是把什么怎么样了,看我怎么收拾你”……是许多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的话。其实,这些话会在无形之中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不但不利于减少孩子的过失,还会增加孩子的过失,容易让孩子形成有了过失而不敢面对、不敢和父母说,一味逃避的性格。

3.鼓励孩子面对自己的过失

家长三番五次地吓唬孩子不许有过失也是孩子不敢面对自己的过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面对孩子的过失行为时,家长一定要理性,要多给予孩子鼓励和引导,让孩子学会面对和负责,而不是遇事一味逃避。

如果孩子犯了错,一定要让他亲自去向别人道歉、赔偿损失。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取得别人的原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孩子从小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增强孩子的自律精神,培养孩子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