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现状出发(1 / 1)

每位家长都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但家庭之间有贫富差距,家长只能尽己所能把最好的给孩子。当孩子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发现自己拥有的和别人拥有的有一定差距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让孩子满足当下,就是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又一堂重要的课程。

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家长需要从实际出发,从家庭的实际消费情况对孩子进行消费教育,这是孩子与社会接触前最需要学会的东西。

落落出生时,家庭条件优越。爸爸是一名出色的建筑工程师,高薪供养着整个家庭,妈妈则顺理成章地做了全职太太,一家三口过着温馨而富足的生活。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的祸福是无法掌控的。在一次去施工现场查看建筑时,突然从楼上掉下来的砖头砸在了爸爸身上。这次意外事故夺走了爸爸的生命,也夺走了落落原本平静、富足的生活。

落落读私立小学,学费对于之前的他们来说,只是很小一部分支出。但是爸爸去世后,这笔费用对于没有收入的家庭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

一天放学回家,落落跟妈妈说:“妈妈,妈妈,我想买一个玩具。”妈妈随口问:“多少钱呀?”落落说:“880元。”换作以前,妈妈一定痛快地答应了,可现在失去了爸爸这个顶梁柱,妈妈咬牙拒绝了。虽然不想落落受委屈,但是他们还需要生存,看着一再减少的存款,如果任由落落一如从前地花下去,妈妈确实负担不起啊!

案例中,妈妈的为难让人心疼,但如果将落落一下子拉回现实,和妈妈一起去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阳光可爱的落落会怎么样呢?现在妈妈对落落的爱,都是满满的忧虑和担心。妈妈的担心是正常的,但多余的担心对孩子来说就是负担。

事实上,大多数家长都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孩子的自愈能力要比大人强,在承受压力方面,也需要家长的引导。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把外部压力都解决了,那么孩子在后天成长中,可能遇到一点小问题就会一蹶不振。

尤其是对于家庭经济水平的教育,不论是贫穷或富有,家长都要给孩子灌输一种正确的消费观,适当地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支状况。家长加以引导,让孩子体会到家长挣钱的辛苦,孩子才会根据当下家庭的经济水平来消费。

◆让孩子知悉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

不论家里有钱、没钱都是事实,让孩子知道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并参与家庭消费,才能让孩子体恤家长的艰辛与不易。

大志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娃娃,家里祖祖辈辈都以种地为生。爸爸则因为识字,平时也爱张罗事,乡里乡亲就推选他当上了村主任。当上了村主任的爸爸有幸走出过大山几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回来后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立志要把儿子送出大山。

大志也争气,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班上第一,而且高考还是全县的状元,爸爸看着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可高兴过后就是沉默,几千块钱的学费对仅靠种地维持生计的家庭来说是高额的费用。晚上,大志看到满面愁容的爸爸,蹲下来说:“爸,上学的费用你不要担心啦,我都联系好了,明天就出去打工挣钱。如果不够,我就去找校领导商量,家里一年能收入多少钱,我心里有数,如果钱都让我一个人拿走,你们吃什么?我不能让你们因为我一人上学,就背上累累债务!”

大志的一番话,让爸爸满是欣慰。从大志上小学起,家里每年种多少地、打了多少粮、卖了多少钱,爸爸妈妈都让大志算,就连平时的一些花销,也会问问大志的意见,慢慢大志就成了爸爸妈妈的小“顶梁柱”。在爸爸看来,让大志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是想着“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今天,大志的表现让爸爸很惊喜,因为大志不仅体会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还激起了对生活的斗志,爸爸那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案例中,大志从小就熟知家里的经济状况,慢慢长大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分担家里的事情。大志并没有像很多家长担心的那样,被压力压倒或者就此颓废,相反,这样更有助于激发他的责任感,让他更加勇于承担责任。

家长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但教育方式却各有不同。有些家长会让孩子小时候吃些苦,孩子长大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强一些;有些家长则怕孩子受苦,只想把最好的给他。但给予需要一个度,过度给予就是溺爱。

◆提前察觉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无可争议,但如果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不及时加以制止和引导,会让孩子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

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悠悠的爸爸妈妈卖掉了俩人的婚房,又拿出些积蓄,在高档小区选了套小户型的房子。搬进新小区,悠悠欣喜不已,因为小区的楼房建得漂亮,基础设施也很好。悠悠经常拉着妈妈去玩,慢慢就和周围的小朋友熟络了。

有一天,悠悠突然和妈妈说:“妈妈,我不是小孩了,你应该给我买一个手机,我们就能随时联系,你就不用担心我的安全了。”妈妈认同地点了下头,隔天就买回了手机。第二天,妈妈把手机拿给悠悠,悠悠看了一眼手机,却生气地摔到一边说:“我要的不是这个牌子,我要的是这样的牌子。”悠悠一顿比画。妈妈迷糊了,完全不知道悠悠想表达什么,很无奈地对悠悠说:“明天给你钱,你自己买吧。”一听妈妈这样说,悠悠擦干了脸上的眼泪,亲了一口妈妈,说:“妈妈真好。”

这件事妈妈并没有放在心上,只当悠悠是撒娇任性。没隔几天,悠悠又要买手表,妈妈想了一下,钱也给了悠悠。没出一周,悠悠看着妈妈说:“妈妈,我想买个包。”妈妈看着眼睛一眨一眨的女儿,心想:“女孩要富养”,就把买包的钱给了悠悠……

月底,爸爸妈妈算账时呆住了,悠悠这个月买各种东西居然花了3万多元。如果按照悠悠这个花钱速度,他们的收入根本负担不起,这样下去,他们三个恐怕很快就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以前悠悠很乖巧呀,现在怎么能花出去这么多钱?爸爸妈妈想着。妈妈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就对爸爸说:“悠悠变得能花钱,应该是从我们搬进这个小区开始的。悠悠接触的小朋友不同,也变成了买东西都要看牌子,牌子不对就不要。”爸爸叹了口气,本来搬进新小区是想给悠悠好的生活环境,没想到,悠悠却学会了攀比消费。

责备悠悠之余,爸爸妈妈也进行了自我反省,反省自己是不是对悠悠宠爱过了头。

案例中,悠悠的爸爸妈妈搬进高档小区是为了给悠悠更好的生活条件,不想弄巧成拙,反而让悠悠有了攀比之心。脱离家庭实际,一度跟风消费,这样既加重了父母的负担,也让悠悠养成了一些不良的消费习惯。

对于家庭的经济消费,孩子有知情权,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状况,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相对应的消费。相反,如果只是一味地给予,很容易误导孩子,让孩子随便挥霍,对钱没有正确的认知。

从家庭实际出发来教育孩子,在家长的能力范围内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生活条件孩子满意或不满意都是爸爸妈妈竭尽所能创造的,家长要告诉孩子,自己所期望的生活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创造。这样孩子不仅会对家长存有感激之心,还会对未来充满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