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萼和张璁不得不讨论代替姚镆的人选,商量了一天,也没有答案。两人又找方献夫,方献夫拍掌叫道:“还用商量吗,我老师王阳明啊!”
张璁和桂萼互相看了一眼。方献夫没有死皮赖脸地向二人推销王阳明,只是说:“如果你们心中还有合适的人选,那就当我没说。”两人当然没有,桂萼咬了咬嘴唇,坚定地说:“就用王阳明吧。”
但是,张璁对方献夫说:“你可要提前给你老师通风,这次剿匪没有多少钱,因为剿匪资金都被姚镆用光了。”方献夫说:“有一点就成。我老师当初在江西南部剿匪,也没用多少钱啊。”
桂萼小心翼翼地试探方献夫:“你老师如果能马到功成,我们是不是要保举他来中央?”
方献夫一眼就看穿了两人的疑虑,纵声大笑:“你二人不必多虑。我老师是淡泊名利的人,他只会专注于军事,并不关心政治。”
两人放下心来,去找首辅杨一清商议。杨一清听了二人举荐王阳明的建议,立即冷笑起来,他说:“朝廷难道只有一个王阳明是剿匪人才?”
桂萼本来对王阳明出山的想法并不坚定,但听杨一清这么一说,火气就上来了。而且,他急于想将功补过,所以马上质问杨一清:“你说还有什么人才?”
杨一清不紧不慢地说:“姚镆平定岑猛的成绩天下人有目共睹,广西又起叛乱,就是因为姚镆急功近利,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派军事人才去广西,而是要派个行政专家。只要再给姚镆一个机会平定叛乱,让行政专家来治理广西,就万事大吉。”
杨一清的说法很有道理,充分展现了出色政治家的犀利眼光。但张璁却说:“姚镆现在被攻击得体无完肤,皇上根本不可能再给他上战场的机会,除非你能说服皇上。问题是,你能吗?”
杨一清被问住了。他的确不能,但要王阳明出山,一旦王阳明立下大功,肯定会挑战他的地位。一个政治家绝不能给自己培养敌人。他沉默起来,大概是他的良知最后打败了他的私意,他终于同意了要王阳明出山的建议。
朱厚熜也同意,他此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尽快让广西恢复秩序。1527年农历五月末,中央政府任命南京兵部尚书王阳明兼都御史,征讨思恩、田州。
张璁和桂萼竭力淡化王阳明的重要性,所以在让王阳明出山的同时,也让在边疆做苦工的王琼出山,提督三边(从延绥到宁夏,直至河西走廊嘉峪关外)军务。王阳明和王琼,同时在明帝国的南北缔造辉煌。
王阳明在1527年农历六月初收到中央政府的新任命时,也收到了他弟子方献夫和陆澄的信。两位弟子向王阳明祝贺,王阳明回信告诫他们:“你们啊,以后不要如此积极地推荐我,这会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会让我无论做出多么大的事都会被他们抹去。我倒不是争那点功劳,可我不想身在政治之外,却总被无缘无故地卷进政治之中。”
这正是王阳明的老到之处,或许也是他多年来致良知产生的超人智慧。他那些弟子们对他越是百般吹捧,他越会受到权势人物警惕的关注。别人对他越是关注,他就越容易被卷进当时复杂的政治中来。他不是没有能力玩政治,只是没有这个兴趣。
而对于那份新任命,王阳明给出了真心实意的回答:“我不想去。理由有三:第一,我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根本无法承受广西的恶劣气候,如果我真的病倒在广西,岂不是耽误大事;第二,广西形势还没有到最危急时刻。卢苏和王受只是当地居民,他们和土匪不同,因为有家有业,所以只要采用和缓的行政措施,他们必会放下武器;第三,如果非要让人去广西,我有两个人选,一个是胡世宁,另外一个是李承勋。他们都比我强,保证能完成任务。”
胡世宁自朱宸濠垮台后就被朱厚照重新起用。1525年,胡世宁在兵部做副部长(侍郎),他的才能王阳明最了解。李承勋是个出色的行政专家和军事天才,一直在南京任职,曾多次参与地方上的剿匪,练就了一身本领,后来做到南京刑部尚书,和王阳明是最亲密的好朋友之一,王阳明对他的能力也心中有数。
杨一清、张璁和桂萼收到王阳明的辞信后,不知是真是假。他们大概都模糊地认为,几年来王阳明可能暗示他的弟子在中央政府掀起要他出山的巨大呼声,只是因为他们的百般阻挠才未得逞。可有机会到他面前时,他居然不屑一顾,而且还自作聪明地推荐起人来。
张璁说:“王阳明这是在玩欲迎还拒。”桂萼说:“如果我们用了他推荐的人,那我们的价值何在?”杨一清不说话。
桂萼说:“必须要王阳明去广西。”张璁表示赞同。杨一清看着桂萼,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桂萼被笑得心神不宁,连忙问杨一清:“你这笑是怎么回事?”
杨一清说:“王阳明说得没错,他举荐的两个人在我看来也的确能胜任。我只是不明白你为什么非要王阳明去不可。难道,还有其他事?”
桂萼突然发现杨一清的眼神具有某种洞察力,惊慌起来:“还能有什么事,广西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桂萼很可能是说谎了。
现在已没有证据证明桂萼是否亲自和王阳明本人有过书信往来,或许有,那就是桂萼通过王阳明弟子方献夫或其他王阳明弟子明示过王阳明:你去广西还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解决安南问题。
安南国就是交趾国(越南北部),秦朝时称为象郡。秦末,这里宣布独立。直到汉朝雄才大略的皇帝刘彻(汉武帝)时,它才被中央政府平定,并设置交趾、九日、日南三个郡。东汉初年,这里出了悍妇级的两姐妹造反,王阳明最崇拜的偶像之一马援率军平定,并且和越南南部划清国界。北宋初期,开国皇帝赵匡胤对交趾总是闹事头疼得很,于是索性承认它为王国,安南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元朝时,忽必烈要安南国国王来俯首称臣,安南国王置之不理。忽必烈一怒之下命令远征军进入安南国,虽然屡战屡胜,但因为补给线问题只能撤军,默认了它的存在。朱元璋建明帝国后,安南国国王来朝贡,宣称效忠朱元璋,朱元璋很高兴,也承认世界上有安南国这回事儿。
不过,安南国本身并不牢固,不停的血腥争斗始终损耗着它的国力。1403年,国王陈日炜被他的女婿、丞相黎季犛(lí)所杀。黎季犛再接再厉,把陈姓王族斩草除根。然后宣称自己是大舜后裔胡公满的子孙,于是改名为胡一元,让他的儿子胡苍当皇帝,他自己则当太上皇和摄政王。他上奏章给中国皇帝朱棣说,陈氏王族不知什么原因已全部灭绝,而他儿子胡苍是公主之子,请中国政府允许他当安南国王。
朱棣当时正全力对付北方的蒙古人,没有精力对此事的真伪进行调查,就册封胡苍为安南国王。胡一元和儿子胡苍正在庆贺胜利时,陈氏王族一个漏网的王子陈天平跋山涉水跑到南京(当时明帝国的首都是南京)向朱棣控诉胡一元的恶行。朱棣不想卷入安南政治中,于是拒绝相信陈天平的身份。可巧的是,当时正好有胡一元的使节到南京,他们见了陈天平后,愕然下拜,陈天平的王子身份已毫无疑问。朱棣出于宗主国的立场,只好扛起这份责任。
1405年,朱棣命令胡一元迎接陈天平回国继位。胡一元满口答应,中国政府派遣一支军队护送陈天平回国。第二年,中国政府军和陈天平进入安南国境,沿途欢迎人员表现得既热情又恭顺,这让中国部队指挥官放松了警惕,所以走到山路险峻、树林茂盛的芹站(富良江北岸)时,他们中了胡一元的埋伏,陈天平被杀,中国部队损失惨重。
朱棣大怒,他发现如果不给这个小国一点血的教训,他们就不明白世界上还有宗主国这回事。三个月后,中国远征军在军事天才张辅的率领下强行进入安南境,胡一元摆出象阵抵抗,张辅大破他的象阵,活捉了胡一元和他儿子胡苍。
朱棣对胜利大喜过望,宣布取消安南国把其领土并入大明版图,设置交趾省。但是,中央政府派遣到交趾省的官员都是贪鄙之人。几年后,这些官员靠贪赃枉法、欺压当地百姓,意料之中地激起了土著的造反,其中一支由黎利领导的造反队伍脱颖而出。1427年,中央政府派出的远征军在倒马坡(越南同登)遭到黎利的埋伏,全军覆没。黎利现在有了谈判的资本,于是向明帝国第五任皇帝朱瞻基(明宣宗)请求册封陈氏王族的陈皓为安南国王。这无疑是要明帝国把二十多年前吞下的交趾再吐出来。
中央政府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人主张坚决不能丧失祖宗留下的国土,有人则坚信中央政府根本没有能力控制交趾,朱瞻基审时度势,同意后一种主张。于是,明政府册封了那个不知是否确有其人的陈皓为安南国国王,明帝国势力退出交趾。
几月后,黎利写信给朱瞻基说,陈皓突然死亡,要求他来继承安南国国王的位置。朱瞻基明知黎利在耍花招,可已经没有能力再发动战争,只好同意了黎利的请求。黎利独立后,并没有和中国对抗,而是采取了侍奉大国政策,两国邦交更为敦睦。
两国的友谊持续到1522年,安南国的权臣莫登庸控制了黎氏王族,1527年,也就是姚镆重新把广西变成叛乱者乐土时,莫登庸羽翼已丰,他杀掉了五年前就已控制在手的黎氏国王,自己称帝。但黎氏王族在安南经营多年,拥有军队的成员多如牛毛。莫登庸必须要经过一场大的内战才能站稳脚跟,也就是说,安南国现在处于大乱状态。
桂萼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他派王阳明到广西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趁安南国局势大乱时把安南重新并入明帝国版图。
实际上,早在1480年黎氏王族窝里斗得最凶时,明帝国第七任帝朱见深(明宪宗)的西厂领导人汪直就怂恿朱见深收服安南。全体政府官员都强烈反对,他们的论调是朱棣的顶级大学士解缙早就说过的:“交趾就是个不安分的恶棍,和他保持关系的最佳方式是承认它作为国家的存在,让它按时进贡即可。它那地方的地理情况没有设置郡县的条件,把它纳入版图只是平添烦恼。”
朱见深不是雄图大略的君主,所以他唯一一次拒绝了汪直的请求。此后明帝国对安南的态度,解缙的那番话始终是基调。但对有些雄心壮志,并了解帝国历史的人来说,安南始终是他们心上的一个痛点。
桂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桂萼不但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而且还有犀利的政治眼光。他认为莫登庸打内战至少要打上三五年。这三五年间,中国军队完全可以先帮黎氏打垮莫登庸,最后再消灭黎氏。
桂萼大概和朱厚熜提过这个计划,但朱厚熜一口就否决了。打仗需要钱,而现在中央政府没钱。这从王阳明在江西南部剿匪时,官员们竞相上奏章盛赞王阳明就能看出,很多奏章都重点指出,王阳明的功绩不仅仅剿灭了多年的匪患,还因为他只花了很少的钱。
桂萼虽然遇到挫折,却没有放弃这一想法。他后来强烈建议起用王阳明,无非是想让王阳明平定广西匪患后乘追击残匪之机南下,收服安南。杨一清看透了桂萼的想法,同时也确信王阳明不可能执行桂萼的计划。很简单,王阳明是个极能审时度势的人,绝不会打没有把握的仗。一旦真的进入安南战场,王阳明没有必赢的把握,到那时,本来就受到多人非难的王阳明,肯定成为众人的靶子。王阳明不会做这种蠢事。
桂萼认为自己的权威会对王阳明产生影响,所以他让朱厚熜在1527年农历六月下旬再向王阳明发出旨意:必须立即启程去广西!
王阳明接到圣旨后,无可奈何地叹气。他转身对弟子们说:“看来广西是非去不可了,不过你们看我的身体,还有活着回来的机会吗?”
弟子们的鼻子一酸。王阳明开始剧烈地咳嗽,整个伯爵府的一草一木都能感受到那来自他肺中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