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和义和团对公使馆的围困持续了50多天。这件事情令双方都很尴尬:对清政府来讲,撤也不是,继续围困也不是,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列强也很尴尬,在天津的领事和军队的指挥官们,鉴于西摩将军的使馆卫队受挫,认为要想进入北京需要很强的兵力,大概需要8万人。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在北京的双方僵持了50多天,这期间公使和外部的联系全部中断,列强想和他们联系,但联系不上。他们要想发电报就只能通过中国的总理衙门,但列强发给他的公使的电报,一般都是要用密电的,这里面就涉及密码的问题。由于他们认为此刻与清政府处在一种敌对状态下,要是把密码交出来,再去发这个电报就失去意义了。因此当总理衙门跟这些公使讲“你们给自己国家发个电报,说你们还活着”时,公使们就讲:“我们发电报就等于把密码交给你了,我们不发。”
结果在这五十来天的时间里,全世界都不知道在北京的这些公使和外国人究竟怎么样了。这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北京就此成为全世界注目的中心,但是谁也不知道真相,没有人敢于进到北京来打探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样一拖就形成了前面我们讲的南方的资产阶级和列强达成的一种局部妥协。8月4日,八国联军完成了大致的集结,其实这时候德国的1万多军队才刚刚从德国出发,离到达北京还有很漫长的时间,但是这会儿也不等了。8月4日联军从天津出发,开始向北京进发。
在原先列强的估计中,北京周边的清军和义和团是一支很强大的军队。毕竟有几十万义和团,20多万的清军,看着的确是个很吓人的数字。结果我们看到,联军8月4日宣誓出兵,很顺畅地就打到通州去了;然后只花了10天的时间,8月14日,联军的先头部队就攻到了北京的城墙边上;8月14日的夜间,先头部队就通过东便门、朝阳门、永定门这几个城门进入了北京城,然后迅速摸到了公使馆,以确保公使们的安全。
这样北京就解围了,这时全世界才知道,公使们都还活着,没出现大的问题。所谓1900年的义和团战争,到这儿基本上就结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列强到了北京之后,引发了一系列治安管理的问题。八国联军烧杀抢掠是事实,这个不必怀疑,大量的史料也都证明了这一点。另外,与一般的战后乱局要稍微做点区分,这一次八国联军和1860年的英法联军那一次,有某种相似性。凡是发生义和团集结的地方,凡是明确排外的王爷的大院子,几乎都成为联军复仇的重点。
战争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子,紧接着是和谈善后的问题。其实在一开始,在中外冲突发生之后,清政府并没有真正要和外国开战的决心和信心。前面我们讲到,所谓的宣战诏书只是一个外交姿态。中外冲突发生之后,清政府的主导者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以及端郡王、庆亲王、李鸿章、张之洞这些重要的大臣,并没有说要和外国人决一死战,更不像樊国梁神父讲的那样,要把外国人都扔到太平洋去。事实上,清政府也并没有想过要攻破公使馆。清军如果和八个国家的联军打,可能打不过,但是清军去攻打防守力量不是很强的公使馆,并不难。
所以慈禧太后后来就讲,要攻破公使馆,那真是不费吹灰之力,但是她没有这么做,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去保护它。这确实也为后来的和谈、为列强不惩处慈禧太后留下了一个可能性。等到中外冲突发生之后,北京的局势开始恶化。6月上旬,慈禧太后就和光绪皇帝商量,要让李鸿章从广州火速到北京来。因为我们知道,曾国藩之后,李鸿章就是中国外交的首选,重大外交事务都由李鸿章出面去处理。不论是中法战争,还是中日战争,抑或是去欧美访问,李鸿章不仅是首选,而且是唯一的中国外交代表。
李鸿章接到这个指令之后,也迅速表示,愿意北上去和列强沟通。当时是6月,如果他能迅速赶去坐镇北京或者天津的话,可能八国联军就不进北京了,他有这个能力。
但是这个时候,中国内部有一股很强硬的要和外国一决雌雄的力量,像端郡王、董福祥、庄王,这一拨人大概都是想通过“掰手腕”来和外国决胜负的。义和团此时也被策动了,他们不仅自己不向外国人妥协,而且刺杀任何想和外国人妥协的人。列强本身也存在意见的分歧,列强当中,德国在义和团这一事件上损失最大,它的公使在北京被枪杀,它最重要的投资区域山东也遭到破坏,所以德国不支持迅速结束这场战争。
在这种状态下,李鸿章就很难办。李鸿章到了上海之后只好滞留在上海,一连滞留了50多天,没有办法北上去解决这件事情。他在上海的这一段时间里,也不是干待着,而是把上海弄成了一个新的政治中心。他通过各国驻上海的领事,发电报给中国的驻外使节,在上海和各个国家的政府沟通,这对于缓解北方的压力,缓解中国的局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驻外的大使、公使,直接听命于李鸿章,李鸿章在上海发出指示,这些人就在柏林跟德国谈,在伦敦和英国谈。在和谈还没有正式开始之前,李鸿章就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在这个过程当中,李鸿章和俄国人的关系起了不小的作用。1896年,李鸿章刚刚出使俄国和欧美,在俄国签了一个《中俄密约》,这也是近代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密约。《密约》保证中国20年没有大事,这个没保证成,迅速就出现了义和团这档子事。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俄国还是履行了《中俄密约》当中“能帮中国就帮中国”的承诺。
俄国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帮了李鸿章,不仅派军舰将他送到天津,还出面和其他国家交涉,提出把中国打烂了不符合大家的利益。另外,俄国一方面和八国联军一起出兵,同时也保持了自己单独的行动——后来八国联军驻扎在北京,俄国先撤走了。俄国和西方国家不同步的行动,在某种意义上是给中国和西方之间的谈判打开了一个缺口,对于1901年议和起到了很重要的有助于中国的作用。
另外,美国和其他国家也并非完全一致。美国人在这时候始终在坚持着对中国的惩处要适可而止的原则,不能过多地干预中国的内部事务,也不能够趁机来敲诈中国,让中国付出更多的赔款。同时,美国政府也明明白白地告诉中国方面,美国不会放弃和清政府打交道,转而承认其他政府。中国国会、张之洞和唐才常的自立军、两广独立,这所有的计划都在美国的这一宣布下烟消云散了。而美国当时其实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世界政治的发展,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去分析所谓八国联军,基本上就能看清其中的格局了。日本和中国是近邻,英国在中国投资最大,它们也都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彻底失败的国家。日本认为,如果中国成为一个彻底失败的国家,那整个亚洲的问题就会变得很复杂。而英国在中国投资这么大,如果中国彻底失败了,对英国的利益也有巨大的损害。其实当时谈判中,态度最恶劣的是德国。德国公使在这次事件当中被枪杀,所以德国的行动带有复仇的意味,就趁这个机会向中国大举用兵。特别是在北京的局势基本稳定的时候,依然浩浩****地从德国开来了1万军队。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派出一个最高规格的代表团,专门到德国去赔礼道歉。这个也表明,在这次事件当中,中德冲突的严重性。
等到联军8月15日进入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在同一天带着大批随员离开了北京。过去我们讲这是仓皇出逃,但其实联军包围北京之后,给宫里边发过一个通报,让太后、皇上不要离开北京,列强会在外围将紫禁城保护起来,确保皇家绝对的安全和尊严。因为联军的目标是要和中国谈判,你走了之后,让他们跟谁谈呢?他们不可能和义和团谈,也不能和某一个地方政府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离开了北京后,就浩浩****地带着随员从怀柔开始往西安转移。到了西安后,很快就建立了行在(一个临时的首都),一切运转都以西安为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