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起,国际贸易额迅速增加,并且出现逐渐加快的趋势,世界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国际贸易体系,在其中,英国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早在18世纪,英国就在殖民地贸易和航海方面确立了霸权地位。18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对外贸易显著扩大了,170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进口额为579万英镑,到1751年增加到794万英镑,同期出口额由624万英镑增加到1242万英镑,分别增长了37%和99%;到1791年,进口额增加到1769万英镑,出口额增加到2143万英镑,分别比1751年增长了122%和73%。加上苏格兰,1772年进口额为1451万英镑,出口额为1772万英镑。1802年分别增加到3144万英镑和4612万英镑,分别增长了117%和160%。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完成了,机器大工业普遍建立,英国以其发达的纺织、采煤、炼铁、机器制造和海运行业确立了它的“世界工厂”地位,也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1801-1850年,官方估价的出口额从2490万英镑增加到1.754亿英镑,增加了600%。1801-1870年英国商品的进出口额分别从3180万英镑和3490万英镑增加到2.588亿英镑和1.996亿英镑,均增长了7倍多。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的英国,把世界工业生产的1/3-1/2和世界贸易的1/5-1/4掌握在自己手中。(见表13)
表13 1820-1870年英国占世界工业和贸易的比重(单位:%)
进出口经济从18世纪以来就一直占重要地位。1821-1873年,英国人均工业产品出口年增长率是4.4%,几乎是同期人均收入增长率的4倍。同期,进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18世纪60年代翻了一番,相当于国民收入的25%-30%。在出口构成方面,棉、毛和麻织品在19世纪初占出口总值的3/4左右,到19世纪末仍占40%,工业革命的象征性产品——棉纺织品仍占出口总值的25%,铁和钢占15%,机械占7%,煤占10%,仍旧体现“世界工厂”的往日雄姿。外国人消费英国棉纺织品总量的80%,钢和铁的50%。至于服务业出口:1913年占英国总出口值5.3亿英镑的将近80%。可见,英国产品中出口国外的要比国内消费的多得多,英国如此依赖世界贸易,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尤其在1876-1885年这十年中,英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大约38%,即使到1899年有所下降时,仍占世界工业国家总出口的33%,是西欧、加拿大、美国、日本和印度的总和。到1860年代为止,出口对国民收入的贡献徘徊在15%至19%;之后贡献就越来越大,到70年代占国民收入的25%,1914年达到30%。
弗雷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曾把英国争夺工业垄断地位的历史作过如下描述:“约在上一世纪中叶,英国是棉纺织工业的主要中心,由于对棉纺织品的需要急剧增长,那里自然就成了发明机器的地方,这些机器借助于蒸汽发动机,首先完成了棉纺织业的革命,接着完成了其他纺织工业的革命。大不列颠大片的容易开采的煤田,由于采用了蒸汽,现在已成为本国繁荣的基础。伸延很广的铁矿紧挨着煤田,便于制铁业的发展,而对发动机和其他机器的需要,更使制铁业获得了一种新的刺激。以后,在整个工业体系的这场革命中,发生了反雅各宾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约有25年,战争几乎把所有竞争国家的船只都从海上赶出去了,从而使英国的工业品在大西洋彼岸的所有市场和欧洲某些市场上获得了实际的垄断地位。当1815年和平恢复时,拥有使用蒸汽的工厂的英国,已经能够供应全世界,而其他国家当时还几乎不知道蒸汽机。在工业生产方面,英国已远远走在它们前面了。”
工业革命使英国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大幅度上升,在棉纺织工业中,19世纪20年代初,英国拥有的纱锭数比法国多3-4倍,比德国多10倍以上。在冶金工业中更是遥遥领先,1825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为59万吨,而同年法国、俄国、美国和德国4国生铁产量加在一起只有48万吨;1850年英国生铁产量又猛增到229万吨,超过同年法、美、德三国总量的1倍。在煤炭生产和蒸汽机应用方面也占有巨大优势,1850年英国煤的产量超过5000万吨,同年法、美、德三国总产量只有英国的1/3多一点;1825年英国已有1.5万台蒸汽机,总功率37.5万马力,法国仅有328台蒸汽机,总功率0.5万马力,相当于英国的1/75,而在德国,1837年仅使用423台蒸汽机,总功率不超过7500马力。19世纪头25年,蒸汽机在美国只是凤毛麟角,水力是主要的动力。1820年,英国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一半,把其他国家远远甩在后面;以后,这个比重虽然有所降低,但到1850年仍占39%。
巨大的生产能力使产品远远超出了国内的需要,而技术进步又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产品价格也大幅度降低。1786年英国每磅棉纱的价格为38先令,1800年为9.5先令,1830年只是3先令,这就使英国廉价产品很容易输向国外,对外贸易也随之得到迅猛发展。当时英国几乎遇不到像样的竞争对手,它垄断着世界航运,贸易输出与输入都迅速增长,1854年英国第一次有准确的对外贸易记录,该年英国的净输入为1.33亿英镑,到1873年增加到3.15亿英镑,这以后,由于物价下跌,虽然其商品输入量仍急剧增加,但货币价值却徘徊在1873年水平达15年之久,以后才稳步上升,1907年达到5.53亿英镑,接着又有所下降,随后上升到1913年的6.93亿英镑。
输出值比较不规则,1840年是5100万英镑,1873年急速增加到2.56亿英镑,其后由于物价下跌而下降,直到1900年又达到了1873年的水平。1900年以后输出价值迅速上升,1907年达到4.26亿英镑的最高额,接着又有所下降,后来又大幅上升。因此,有学者说,大概除了通过引进人口而不是输出商品来扩大其市场的美国以外,几乎没有哪个工业国家不是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其初始动力的。1850年英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达到22%,这就意味着世界将近一半的商品交换是英国同世界各国的双边贸易。这样,19世纪中叶,在欧美各国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大大落后于英国的情况下,英国成了世界贸易的中心。
英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幅度比工业增长还要快。1821-1873年英国人均商品出口额年增长率为4.3%,是同期人均收入增长率的3倍左右,对外贸易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1850-1870年,棉纺织品的出口价值从2826万英镑增加到7142万英镑,铁和钢的出口价值从540万英镑增加到2350万英镑,煤和焦炭的出口价值从130万英镑增加到560万英镑,各种机器的出口价值从100万英镑增加到530万英镑,分别增长了1.5倍、3.4倍和4.3倍。1870年,英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为25%,几乎相当于法、德、美三国的总和。
表14 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单位:%)
从表15可以看出,从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英国进口产品中原材料占很大比例,并且增加的幅度十分明显,基本保持在5%以上。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的速度和规模,也说明工业经济的巨大优势:
表15 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1784-1856)
(单位:1000英镑)
表16表现英国各工业部门在出口构成中所占的比例:
表16 不列颠出口构成占出口总额百分比(单位:%)
在18世纪初,羊毛制品占据英国出口总额的2/3;1770年,棉织品的出口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到1815年,棉纺纺织品——工业革命的主要产物的出口总值是羊毛制品的2倍,占英国出口总额的40%,1830年占它的一半。工业革命开始后纺织品成为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在1816年的出口总值中棉织品占40%,毛织品占22%;在1835-1840年,棉纱、棉布、棉袜和花边的年出口值约为2400万英镑,毛织品为600万英镑,其他商品一共约为2000万英镑——到那时,不列颠每年花在三项主要进口原料——棉花、羊毛和木材上的费用为2000万英镑,其中棉花居首要地位。表17的统计表明,棉织品在出口商品类别中从工业化开始直到19世纪60年代,一直显现增长态势,1784-1786年它仅占出口总额的6.0%,但到19世纪初就占到了42.3%,这一方面反映了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说明海外贸易的巨大需求,是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表17 英国出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784-1856)
(单位:1000英镑)
纺织品产量的增加,使商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发生明显变化,18世纪的英国产品主要向欧美出口,到19世纪中叶,欧美以外的地区吸收了英国出口的43%。棉制品的出口方向变化更大,1804-1846年,欧美吸收了其中的92%,到1854-1856年却只吸收45.7%,其余有50.1%出口到亚洲、近东和拉美,其中最大的单一市场是印度。因此从很大程度上说,英国占据世界贸易的很高份额,是因为控制了纺织品特别是棉制品出口的垄断权上,而没有建立制造业各部门的相对优势。1880年,全世界的纺织和服装出口占工业制造品出口贸易的55.7%,而英国占其中的46.3%,在棉制品项目中占80%。
另一方面,铁的出口增长速度特别快,尤以19世纪40年代为甚,其出口量从1829年的7.3万吨增加到1839年的19.1万吨、1849年的55.4万吨,最主要卖到美国。联合王国输出的机器和工厂制造品价值在1831年只不过10万英镑,1837年将近50万英镑;但到40年代后期还远不到100万英镑。1825和1833年的海关条例中都开列禁止出口的机器项目表,这样做并不利于英国工业发展,所以在上院委员会建议下,1843年将其废止。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品要靠在国外市场上销售,而国内消费的大部分原料又靠国外进口,英国对外贸易主要是用制造品换取谷物和肉类,这是工业国与农业国的贸易,是一种世界性的贸易,贸易的一方渴望得到廉价原料和市场,贸易的另一方则想利用这种需求来牟利,当然,利益的天平总是向英国倾斜的,因为工业国一定压倒农业国,这就是英国的霸权。在这个时候,英国出口商品的93%是制成品,进口的初级、未加工产品也是93%。相比较,只有7%的进口是制成品。英国垄断了世界的经济,占到整个世界在国内生产的贸易制成品的40%,1/4的国际贸易经过英国港口。
因此,英国的制造业严重依赖出口,尤其是主要工业部门,如纺织、钢铁等部门更加如此。根据统计数字,在50年代初,棉纺织品总产值为61.4%,1899-1901年上升到78.8%;1850-1854年毛纺织品中用于出口的产品占整个行业总产值的25%,到1870-1873年上升到43%。从下表可以看出,在整个19世纪,纺织行业在英国出口经济中所占的极重大地位:
表18 英国主要出口商品的构成(1815-1900年)
(单位:100万英镑)
在钢铁工业中,1850-1854年用于出口的产品占总产值的38.75%,到1905-1907年上升到50%,如下表所示:
表19 英国钢铁和机器出口增长情况(单位:英镑)
从下面这张表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随着世纪的进展,纺织品、服饰等轻工产品在英国出口经济中的比例下降,钢铁、机械等重工产品的比例上升,明显变化发生在1870年以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国工业的转型,也反映了1870年以后整个欧洲工业结构的变化及所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不过到这个时候,英国工业品在世界上曾经具有的重要地位已经不在了:
表20 英国商品出口的变化模式(1830-1910)
(单位:%)
另一方面,就进口而言,原料、食品和半成品是进口的主要成分,可见下表:
表21 1840-1910年联合王国进口模式
从表21中可以看出:在整个19世纪,食品的进口都维持在全国进口总值的40%上下,没有太大变化。但在原料和半成品方面,工业革命完成以前(1860年代)这是英国进口的最大一头,几乎占到60%;工业革命完成后却骤然下降,到20世纪初都维持在不到40%的水平上。相比之下,制成品的进口却发生截然相反的戏剧性变化:工业革命期间这个部门的进口几乎微不足道,但是到工业革命结束以后,这方面进口却悄然上升,到世纪末差不多占到全部进口总值的1/4了。原料和制成品进口一下一上,反映了英国工业地位的变化:19世纪前2/3英国控制着工业霸权,它的工业生产在疯狂增长,因此对原材料的需求极其巨大;但是从70年代起这个霸权被丢掉了,英国也进入平静发展的时期,同时消费的欲望也不断增加,表现在进口方面,就是制成品比例加大。
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以后,从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延续下来的保护关税政策,就越来越成为英国经济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障碍,因为对外国工业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会引起这些国家的报复,结果是阻碍英国工业品的出口,而对国外原料和粮食征收高额进口税,又会引发英国国内的原料和粮食涨价,导致工业产品成本增加。这样,从19世纪初开始,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工业资产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同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和大垄断商人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废除了贸易保护主义,取得了自由贸易政策的胜利。这个胜利使价格低廉的英国工业品可以充分发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大宗工业品的输出和大量原料、粮食的输入打开了世界大门。在1860年的进口商品中,棉花居于首位,其次是谷物,再次为食糖、羊毛、生丝、木材、茶叶、油料、酒和黄油,这些就是位列前10的进口商品;第二个10位也全都是原料或食品,它们是牛脂、亚麻、铜、皮革、丝织品、咖啡、烈酒、烟草、大米和铁锭。可以这么说:取消贸易保护措施、建立自由贸易制度,看来就是鼓励食品和原料的进口,当然也是推动工业品的出口。到1870年,英国的贸易总额竟达到近5.5亿英镑,由此可见当时的英国贸易有多么大的能量,英国进入“黄金时代”。恩格斯对此作了精辟的总结:“无论如何,紧接着自由贸易在英国获胜以后的那些年代,看来是证实了对于随着这个胜利而来的繁荣所抱的最大希望。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工业垄断地位显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
自由贸易政策的全面推行,大大增强了英国对外经济扩张的能力,使工业生产在50-60年代出现新的高涨。1850-1870年间,英国的煤产量从5000万吨增加到1.12亿吨,生铁产量从230万吨增加到600万吨,棉花消费量从5.9亿英镑增加到10.8亿英镑,都增长了1倍左右。这个时期正是美、德等国工业迅猛发展的时期,但一直到7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仍占首位,在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方面还保持着垄断地位,此时英国采煤量占世界的51.5%,生铁产量占50%,棉花消费量占49.2%,都是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
在自由贸易的刺激下,外贸呈现巨大飞跃,这种繁荣一直持续到1875年,这时的出口额达到2.4亿英镑,进口额达到3亿英镑,具有技术领先地位的英国面对着一个极其庞大的市场,但这个市场基本上都在欧洲之外,而大部分在亚洲和大洋洲。1839-1841年至1859-1861年,联合王国对欧洲的出口价值每年上升4.5%,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价值则上升5.1%,其中对亚洲出口每年增长6.1%,对大洋洲出口每年增长9.9%,对北美增长4.2%,对南美增长2.0%,对非洲增长4.8%。这些贸易大部分是帝国内的贸易,它降低了欧洲的重要性,1830年,英国对欧洲的出口还占其销售收入的48%,到1860年只剩下34%了。成千上万的英国轮船,满载着英国工业品漂洋过海,远销其殖民地和落后国家,从那里再攫取大量原料和粮食运回本国,英国就是这样来构建“世界工厂”的。
据统计,在1850年左右,英国控制了世界贸易量的20%,在工业品贸易中控制了40%;在1860年左右,英国控制了欧洲对外贸易量的30%,在欧洲工业品贸易中控制了43%。1854年英国分享了世界制成品出口的40%,到1880年超过38%。1800年,进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1850年为27%,1875年为51%,这时,不列颠成为“出口经济”国。这种“出口经济”一直持续到1914年,外贸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至1870-1880年代达到最高峰,之后出现下降。
与世界贸易中的垄断地位相适应的是,英国从18世纪起就确立了海上霸权的基础,即建立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早在1815年,英国商船吨位就已达到220万吨。1850年接近360万吨,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47%;1870年上升到569万吨,超过美、德、荷、法、俄等国商船吨位的总和。英国以其强大的海运业,从世界各地运回廉价的原材料,再把加工好的制成品送往世界各地,由此而取得巨额的“无形收入”。到1870年代为止,无形收入主要来自于航运贸易,但这以后,投资于帝国和其他各地的资本收益成为无形收入的主要来源。
英国是自由贸易的最早倡导者,也是最早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但随着维多利亚盛世消逝,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丧失,自由贸易体制不能维护英国的利益了,“出口经济”也开始瓦解。19世纪后期开始,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增长特别迅速,并建立关税壁垒来保护它们的工业;欧洲其他国家紧随其后,到19世纪70-80年代,主要的西欧国家都建立了关税保护制度,迫使英国将外贸市场主要转向自己的殖民地,销往帝国市场的额度从1868-1872年占外贸总量的25%,上升到1878-1882年占34%。制造业的变化最为显著,例如纺织品在帝国内的销售额从1870的27%上升到1880年的37%,生铁和半成品的铁制品从22%上升到31%。与这种变化相对应,到世纪之交,英国在世界制成品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下降到28%;与此同时,英国出口年均增长率在1860年为5.3%,1870年为4.4%,1890年为2.1%,1910年仅为0.7%。1895-1907年英国对欧洲市场的出口仅增长44%,而同期德国增长125%,美国增长500%;英国对英帝国的出口增长91%,德国对英帝国的出口增长129%,美国增长359%。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在19世纪中叶的鼎盛时期约占30%,到1913年降至14.1%,而美国的份额从8.8%上升为11.1%,德国的份额从9.7%增加到12.2%;到1929年,英国的份额更跌至13.3%。
出口下降的同时,进口却在增长,见表22:
表22 不列颠进口构成占进口总额的百分比(单位:%)
从上表可以看出,进口粮食和牲畜的比例稳步上升,到1913年,英国市场进口了所需谷物的55%,所需肉类的40%;英国食品供应的一半以上是从国外进口的,其中,禽蛋的35%、牛油的60%、奶酪的80%、猪肉的44%、牛奶的95%、羊肉的54%、牛肉的61%、豌豆的56%、菜豆的72%、燕麦的79%、大麦的58%、小麦的21%依靠进口。工业品进口也在增加,机械进口值1897年为237.1万英镑,1902年增加到476.1万英镑,1907年又增加到531.2万英镑。
从19世纪后期开始,英国的商品进口多于其商品出口,英国之所以仍能保持贸易顺差,主要靠“无形贸易”——它的船运、国际银行保险业务、工程承包和管理技能。这些服务是世界很多地区所急需的,给英国带来了数以百万计的收入,并最终保住了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加强了英国的这个地位,因此控制苏伊士运河对英国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
英国还拥有任何其他国家无力与之抗衡的强大的商船队,19世纪中期,占有世界商船吨位的一半左右,到1910年仍拥有40%左右,英国仍然是“世界摆渡人”。英镑是绝大多数国际贸易的结算手段,伦敦是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各国的国际贸易多少都要通过英国的银行来结算。英国的资本输出极其巨大,1886年的资本输出收入为4450万英镑,1907年为7956万英镑。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保住了它在世界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因此无形贸易收入所得在平衡英国国际收支中起了重要作用:1870年英国有形贸易收支差额为5750万英镑,无形贸易收入为1.121亿英镑,两者平衡后盈余为5460万英镑;而在1914年,这三个数字分别为8200万英镑、3.17亿英镑和2.35亿英镑。19世纪50年代起贸易总额的平均顺差额如下表:
表23 英国贸易总额的顺差额(单位:百万英镑)
尽管到19世纪末,英国对外贸易的整体能力正在下滑,但在整个世界上它仍然占据首位,在1876-1885年这十年中,英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占世界出口总数的大约38%,即使到1899年,仍占世界工业国家出口总数的33%,是当时西欧、加拿大、美国、日本和印度的总和。在贸易方面,进口增加了,出口也在增加,出口年均增长率在1873-1893年为1.75%,1893-1913年为3.15%,30年中年平均2.14%;出口总值,从1875年的2.3亿英镑增加到1910年的4.3亿英镑。英国依然是当时世界的经济强国,无论在各种工业品的产量上,还是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以及经济发展的水平上,英国都居于当时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