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光辉岁月——19世纪英国前言(1 / 1)

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也是自由资本主义在英国全盛发展的时期。英国在19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开始引领世界潮流。经过19世纪社会各方面的变革,英国最终完成了构建现代国家的任务,从一个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

19世纪英国的经济发展受经济理论的指导,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是主张自由放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英国工业革命在19世纪突飞猛进,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英国建立了强大的纺织工业、钢铁工业、煤炭工业、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五大工业部门。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使英国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竞争优势,为大宗工业品的输出和大宗原料、粮食的输入准备了前提。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的中心。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它不仅是世界范围内资本流通的中心,而且是世界各地短期资本投资的主要目标,一个全球性的证券市场在伦敦形成。与此同时,英国的海外投资快速增长,起先主要流向欧洲大陆,后来逐渐转向殖民地、南美以及美国。在工业经济突飞猛进的时候,英国也步入“高效农业”的时代,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高效农业提供了制度保障。1846年废除谷物法之后,英国农业加速了改良和结构调整,走上集约化道路。到维多利亚中期,英国农业进入最繁荣的时期。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随着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逐步丧失,英国农业也进入困难之中,其普遍萧条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过,英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和金融强国,在航运、国际银行业和金融业、海外贸易服务业方面仍占优势。煤炭、钢铁、机械工业仍在发展,造船业仍居世界首位。1870-1914年的经济衰落是相对而言的,英国仍在发展,其工业产量、世界贸易量及经济发展水平,都居于世界的前列。

19世纪的变化触动着所有人的利益,各个阶层都被卷入不同性质和内容的民众运动之中。激进主义者包括议会改革者、共和主义者、社会改良主义者、乌托邦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这些不同的激进团体可能独立行动,也可能采纳或支持另一个激进团体的政治纲领或社会目标,其共同点是要求对现存制度作根本改革。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变革的一条主线,其根本目标是突破寡头政治制度,向大众民主制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英国采用了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了国家的平稳过渡。到19世纪下半叶,自由党和保守党竞相改革,主要是想从改革中为本党争取更多选民。

在19世纪,政党的力量凸显,为了组织全国范围的选举工作,操控本党选民,党必须加强领导力度,突出党魁个人的影响,同时着力进行地方党组织的建设。工党是工人运动的产儿,出于各自的需要,工党和工会这两股新的力量联合起来,携手走上了英国的政治舞台。

司法行政改革也是大势所趋,通过持续的司法改革,英国建立起统一的现代司法体制;警察的组建降低了治安法官的作用,乡绅对农村的统治随之削弱。到19世纪末,英国确立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基层行政组织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现代政府管理机制建立起来,适应了现代工业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主宰了社会意识形态,他们的生活方式主导了英国社会。土地贵族在财产方面仍占极大的优势,但是到19世纪晚期,他们在政治、军事领域里逐渐失去优势。工业化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也创造了巨大的贫富差距和日益扩大的两极社会。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渐成主流,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世纪缔造了第一个城市化社会,也带来严重的城市病,城市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也恶化了环境,从拥挤到疾病到犯罪猖獗,揭示了城市化这把历史大锤的正负效应。19世纪的英国仍然是一个宗教国家,从凡夫俗子到科学家、甚至进化论的支持者都是宗教的信仰者。工业化没有削弱宗教意识,宗教的影响反而加大了;然而,怀疑论甚至无神论也在悄悄地增长。在教育方面,牛津、剑桥仍然是贵族精英教育的堡垒,但中等阶级教育也得到发展,到19世纪晚期,大众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有所进展。

19世纪的英国外交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捍卫英国的国际地位,二是保障英国的经济繁荣和对外贸易。在整个19世纪,各党派的外交政策有共同的原则,即保卫英帝国,维护强大的海军力量,保持欧洲均势。拿破仑战争让英国深刻地认识到,维持均势才能捍卫英国的安全,才能实现全球自由贸易,因此战后英国政府执行和平外交路线。然而19世纪中叶炮舰政策成为英国外交的主导,它凭借海军的绝对优势控制世界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迫使全世界为英国的商品打开大门。该政策的始作俑者帕默斯顿并不主张四处出击,认为在不严重涉及英国利益的情况下,英国应尽量袖手旁观;英国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英国外交必须信守英国的永恒利益。

尽管如此,英国在19世纪80年代的外交影响力已不能与其经济地位相比。此时,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业化正迅速进展,英国的脆弱性越来越明显,它必须依靠外部的资源来支撑自己,一旦其他国家进入工业化,英国就受到威胁。于是英国不再将国家关系作为制定外交政策的主要考虑因素,而是全力保护帝国利益和海上通道的安全。孤立主义外交在英国单强独大时是一种明智的政策,一旦其他大国赶超上来,结盟外交就是英国的唯一选择。

拿破仑战争后英国成为无可匹敌的海上霸主,拥有巨大的殖民帝国,这以后它执行无形帝国政策,不以扩大版图为目标,而以贸易为第一要旨。“炮舰政策”就是以此为目标的。70年代以后,随着其他国家工业化迅速进展,英国商品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英国于是开始改行有形帝国政策,投入争夺殖民地的激烈斗争之中。在这个争夺中,英国成为最大的赢家,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到19世纪结束时,从版图方面看,大英帝国覆盖世界,英帝国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但帝国解体的过程也开始了,白人移民殖民地离心倾向日益明显,最终转变成“自治领”;非白人殖民地的自我意识也在形成,到20世纪就转变成独立的要求。英布战争暴露了英帝国的虚弱,在帝国辉煌的外表下,不祥的阴影悄然聚集。

19世纪,英国的“软实力”十分强大,科学、文化、艺术都发展到历史的最高点,各种理论和学说纷纷出现,借助它的商品和炮舰传播到世界上许多地方。英国对世界历史的突出贡献集中表现在19世纪,正是在这个时代,英国走上了光辉的顶点,无论其成功还是失误,都为世界展示了第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模板。

本卷主持人刘成

2015年1月,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