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是个短篇小说,讲的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一个普通人为了求生而进行的一系列转变,在利己主义影响的基础上,不管是违反道德还是损害别人利益,无论哪个都是利己主义者达到自己愿望的踏脚石。但是,利己者在自己做坏事的同时为了自己的自尊,会把过错的责任都推到外部环境和别人身上。所以在家仆看到老妪去扯女尸的头发要做发套的时候,他从一开始的斥责到后来恍然大悟,“对方也只是为了生存,她做错了什么呢?”于是家仆就理直气壮抢走了老妪的衣裳逃离了罗生门。
......
这个故事本身就写透了人性,而且是一种悲观主义,是在控诉当时的黑暗和无助。
这和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可不是一回事啊。
课本上的愚公移山,代表的是一种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的精神。这可是褒义词。怎么落到了孤山师父那,变了味?
许粥粥有点埋怨那个不曾见面的师父:这种歪曲寓言的老师,很难不把孩子教坏吧?
怎么这么负面情绪呢?也太不负责任了。
一想到孤山十几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