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作《三峡》,首句有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再加上滩涂密布,可见三峡之险要。当年刘玄德东下攻吴,在此损失五万骁勇蜀卒,折戟沉沙。
杨安虽首战告捷,但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等着。
隋文帝宣战时所言发动五十一万精兵,是为了壮大声势,以震慑南朝,实际能征善战的将士不超过二十万。
杨安手下的士兵,总共不到八万,其中水军精兵一万多人,余下的都是陆军。
狼尾滩大捷后,水军士气大振,顺流而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很快就能和中游秦王杨俊率领的大军汇合。
但是后陈的守军,不可能让杨安轻易如愿。
陈朝的士兵们,视隋人为北虏,自命正统,绝不肯轻易屈服。
杨安走的这条水路,必要经过歧亭(今长江西陵峡口)以及延洲(今湖北枝江附近长江中)。
而这一带的守军,正是南陈赫赫有名的湘军铁军。
湘州得天独厚,得益于复杂的地形培养出彪悍的民风,经过南陈军神候瑱的训练,早已成为一支忠勇绝伦,纵然面对天神下凡也绝不改色的湘州铁军。
军神候瑱死后,湘州的军事负责人换成了陈慧纪,南陈名将开国皇帝陈霸先的侄孙,时任荆州刺史。
陈慧纪是一员老将,从侯景之乱起就参与各种军事活动,素有战功,虽然并无殊勋,但也算中规中矩。
也因为湘州的独立性,较少受到朝廷中枢的影响,人心尚未离散,扬州的奢靡之风也未沾染此地。
所以尽管陈朝腐败,后主昏庸,但湘军铁军丝毫不受影响,在陈慧纪的带领下,愿意为大陈流血到最后一刻。
在陈慧纪的领导之下,南陈的湘州战区军政清明,将士用命,都愿意为大陈效死誓要保家卫国,战死沙场。
此时的湘州长江防线已然化为一座铜墙铁壁,杨安将不得不接受更大的挑战。
开皇九年正月,杨安的水军到达歧亭(今长江西陵峡口)时,发现有三条粗壮的铁索横截江面,拦住了大军的去路。
而屯守歧亭的,是陈慧纪派来的南康内史吕忠肃。
陈慧纪的战略是,依靠夷陵出口复杂险要的地形,让吕忠肃率领少量最精锐的部队牵制住杨安的水军。
如果战局陷入僵持,他便可以率军南下,支援建康,一支生力军的加入会使得杨广攻打健康的主力部队陷入苦战,甚至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负责防守歧亭的南康内史吕忠肃骁勇善战,此去更是抱了必死决心。他出手不凡,体现出了很强的整备能力,在很短时间内就布起了三条铁锁,横江阻断隋军东出三峡之路。
歧亭位于巫峡出口处,极为狭窄,所以江面能够被铁链封锁。
吕忠肃在多年的军事生涯中,积累了大量赏赐。他这次将全部家产充作军资,以示决死一战之心,士兵们也都战意高昂,泯不畏死。
在巫峡峡口,杨安带着水军停止了前进,派出小船打探敌情。
小船很快回来,报知杨安,前面的三道铁索难以摧毁,且两岸驻驻扎敌军,一旦派士兵摧毁铁索,敌兵就会仗着有利地形,向我士兵发动攻击。
而且江边多悬崖河滩,我军即使派出大船,也不便作战,反而可能成为敌人的靶子。
杨安听后,思索半晌,最终决定派出小船向敌人发起试探性攻击。
第一次遇到正面意义上的强敌,杨安觉得之前的狼尾滩突袭大捷,只是侥幸而已。
很快战斗打响,尽管杨安的水军训练有素,但交手以后,杨安很快发现,敌军士兵一个个英勇彪悍,铠甲轻便,倚靠江边的悬崖河滩,作战敏捷,来去自如。
杨安心里暗暗吐槽,真踏马不愧为湘军铁军,在隋朝时便如此勇猛血性!
杨安的水军,经过残酷的训练后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每五艘小船组成一个五行阵,每十艘小船组成一个鸳鸯阵,向敌军发起数次攻击。
这些阵法,在陆地上可以发挥极大的威力,在水战中却因为不能近距离接触,所以效果差了许多。
而陈朝士兵仗着有利地形,打退了杨安手下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杨安看着战况的惨烈,忍不住心里慨叹,要是有远程攻击武器就好了,此时也不需要多高级的热武器,只要来几门火炮,轰他娘的,就能很快解决问题。
杨安又看了一会儿,觉得不能硬拼下去,得另外想法子。
杨安下令撤退后,十几艘小船很快撤了回来,清点战况,死伤近半。
而陈朝的士兵也好不到那里去,尽管他们占据地利,但杨安的五行阵和鸳鸯阵还是大大地降低了伤亡。
而此时,岸边的南朝守军响起一阵阵的兴奋欢呼声,杨安即使离得很远,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陈方甲,鼻子五只。”
“黄老六,鼻子六只。”
“张大力,鼻子三只。”
“……”
每报出一个人名,陈朝的士兵便响起一片欢呼声。
“这是为何?”杨安问身边的一名属下。
“大人有所不知,”属下答道,“敌军向来彪悍,每每以割下对方死者鼻子为荣,论功行赏。”
“太野蛮了!”杨安脸现怒色。
“大人,我军是否要以牙还牙?”属下义愤填膺。
杨安向船上的其他士兵看去,他们一个个都满脸怒容。
“不可。”杨安摇摇头,“皇上下诏讨伐无道之君,敌军形同禽兽,我等仁义之师,岂能一般计较?”
随后,杨安大声告诉所有士兵,南陈穷奢极欲,连士兵都野蛮背德,必将天怒人怨,走向灭亡。我大隋顺应天意,征讨蛮荒之国,必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同时,杨安下令,如若俘虏南陈士兵,定要将其带到他面前,论功行赏。
在杨安的激励下,水军士兵拼死力战,一次次发动进攻,双方进入了拉锯战。
隋朝士兵刚攻占浅滩不到一会,又被陈朝的军队夺了回去。
陈朝的军队胜在占据有利地形,而杨安的军队胜在训练有素,五行阵和鸳鸯阵大大地降低了伤亡。
而且杨安的军队还占有人数上的优势,在杨安的调度下,使用车轮战,消耗敌人的体力。
持久的交锋,消耗了陈军的体力。他们毕竟是血肉之躯,不是钢铁,对面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可以轮番上阵,和他们打车轮战。
渐渐地,陈军有多名士卒被杨安的水军俘虏。
每次杨安都亲自接见俘虏,对他们宣传陈朝的腐败,宣讲陈后主的昏庸无道,对他们进行深度洗脑。然后再将这些陈军全部放回。
被洗脑后的俘虏回去,让陈朝将士大为惊讶,再加上俘虏们有意无意的宣传,更多的士兵开始怀疑:他们的君主值不值得效忠?对方难道真的是仁义之师?
更何况他们已经疲惫了,受伤了,战士们鲜血淋漓,死伤惨重。
威震天下的湘州军团,这样损耗在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当中,只为了保卫一个昏庸、荒唐的君主,值得么?
于是即便是善战如吕仲肃,也无法安抚住这种失败主义的情绪了。
杨安一声令下,隋军再次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