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东进南下分两路 帝乡战事太糜烂(1 / 1)

听这个朝臣说完,皇甫嵩、朱儁相顾无言,刚才的大怒、悲愤、苍凉种种之感渐渐尽皆淡去,皇甫嵩长叹一声,心道:“朝政如此,时局如此,为人臣子者还能怎样呢?尽心竭力,韬光养晦罢了。”尽心竭力是为国尽忠,韬光养晦是保全性命。

皇甫嵩说道:“适才你说王公怎么?”

刚才这个朝臣提到了王允,不过当时只说了一句:“王公做了一桩大事。”没有细说,接着就说起了杨赐、吕强等人之事。皇甫嵩此时重拾话头,这个朝臣说道:“怎么?两位将军不知么?两位将军大破颍川黄巾,缴获如山,王公在其中发现了张让宾客与黄巾贼的书疏,张让与黄巾贼有交通,因上奏天子,具发其奸。”

皇甫嵩、朱儁对视了一眼。在颍川黄巾军的缴获中发现张让宾客与黄巾军的书疏,这件事他俩知道,并且还是他俩告诉的王允。王允当时就说他要将此事上奏天子,没想到他真的这么做了。大约是因知阉宦势大,为不牵累皇甫嵩、朱儁,在这道奏折中,王允没有提皇甫嵩和朱儁,也没有提他的两个别驾荀爽和孔融,只落款了他自己的名字。

皇甫嵩敬佩王允的胆气,想到杨赐、吕强、向栩、张钧等人的下场,又不觉为王允担心,问这个朝臣:“王公的奏章上后,朝中是如何说的?天子可治张让的罪了么?”这个朝臣冷笑说道:“天子拿着王公的奏章,怒责张让,张让叩头陈谢,做可怜之状,而竟不能罪之。”

朱儁失色说道:“张让既不获罪,那王公、那王公……那王公岂不是危矣!”

这个朝臣亦是忧心,说道:“我离京时,听人传说,张让因此怀协愤怨,只是他与黄巾贼交通证据确凿,一时却也奈何不了王公。只是,以他的阴毒记恨,现在虽无奈王公,以后却说不定了。”朱儁面孔涨的通红,紧握住腰上佩剑,长身跽坐,怒道:“恨不手刃此等奸贼!”

他发怒也没有用,朝廷诏书已下,令他与皇甫嵩分兵两路,击讨别郡黄巾。

只是,外有黄巾生乱,天下鼎沸,百姓流离,内之朝堂不靖,君子退位,阉宦当权,天子信用小人而忠良含冤愤懑,这大汉的天下又能支撑多久呢?

这个朝臣带来的这几个新闻不胫而走,很快全军的校尉、司马就都知道了。

诸人反应不一,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更加谨言慎行,有的则耀武扬威,——军中的这些军官里不但有士族子弟,也是有阉宦子弟的。

孙坚听闻后,私下里大骂了几句,没别的什么过激反应。

傅燮素痛恨阉宦,知闻之后,难掩愤怒,当即修疏一封,送去朝中。

在这道上疏中,他言辞激烈,说道:“臣闻天下之祸,不由於外,皆兴於内。……今张角起於赵、魏,黄巾乱於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臣受戎任,奉辞伐罪,转战颍汝,战无不克。黄巾虽盛,不足为庙堂忧也。臣之所惧,在於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弥增其广耳。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诚使张角枭夷,黄巾变服,臣之所忧,甫益深耳。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云云。

“黄巾虽盛,不足为庙堂忧”,“阉竖弄权,忠臣不进”这才是天下之所忧。这个观点周澈非常赞成,然而他不是杨赐、傅燮这样的人,所以对此也只是赞成罢了,在闻的杨赐、王允等人之事后,他表面上没有任何反应,退回帐中,却不免长吁短叹,为之慨叹、生忧。

他想道:“天子虽开党禁,显然是迫不得已,他亲信的仍是宦官。杨赐、吕强、向栩、张钧固然忠直刚烈,可惜却没能看清时势,……,不,也许他们看清了,向栩、张钧倒也罢了,杨赐、吕强都是在宦海中沉浮多年,岂会不识时务?可是他们仍却上书弹劾阉宦,不畏一己之死。唉,不避诛责,直言谏诤,真英雄也。”

杨赐、吕强是英雄,他自问自己不是,复又想道:“张让是暂时奈何不了王允的。至少前世的历史是这样。”不过细想下来,有了自己的“蝴蝶效应”,但也说不好。思来想去,颇是忐忑。

周澈不是个瞻前顾后之人,所以当皇甫嵩的将令下来时,他也就将此事抛之脑后,重把注意力放在了眼前。

诏书令皇甫嵩、朱儁分兵,一路去讨东郡,一路去讨南阳郡。诏书虽然下来了,却也不能立刻就拔营出发,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

汝南郡兵伤亡殆尽,太守赵谦现如今手头上没有什么兵马,需得帮他重建郡兵,要不然,待皇甫嵩、朱儁等一离开,说不定汝南又要乱起来了。

要知,汝南十余万黄巾军被斩获俘虏的只是一部分,还有不少星散逃去了别地或隐藏在了民间,他们仍蠢蠢欲动,若没有足够的兵马震慑,极有可能会再次生乱。为了不致汝南的局面出现反复,皇甫嵩、朱儁把缴获到的铠甲、兵器之类分给赵谦了一部分。和颍川一样,汝南本来也是有兵库的,就在郡治平舆,但是早被黄巾军抢掠一空。

得了皇甫嵩、朱儁援助的兵械、铠甲,赵谦当即发下榜文,向全郡招兵。

黄巾之乱使得汝南百姓要么家破人亡,要么流离失所,流民很多,为了讨口饭吃,榜文一下来,三天内就有数千人应征。赵谦令郡中吏员细细甄别,只选良家子,不用无赖儿,尤其注意对太平道信徒、汝南黄巾漏网兵卒的甄别,最终选定了三千人,重新组建了一支郡兵。

皇甫嵩、朱儁、周澈、孙坚、曹操、傅燮等分兵打下各县时,各县的豪强士族趁机组成了规模不同、大小不一的地方武装,有的数百人,有的百十人,各县都有,这些武装加到一块儿有四五千人。如此,郡中有三千郡兵,地方有各县“县兵”,上下呼应,足可保暂时无事了。

战乱之后,汝南郡府很困窘,不但没兵械,也没钱、没粮食,之前府库里存的粮、钱都被汝南黄巾抢走了。皇甫嵩、朱儁送佛到西天,又援助赵谦了一些钱财、粮食。说起来,援助赵谦的这些东西,兵械也好,钱财、粮食也罢,其实都是汝南郡自己的东西,只是被汝南黄巾抢走,复又被皇甫嵩、朱儁夺回罢了。虽然如此,这些东西如今却都算是缴获了。皇甫嵩、朱儁率数万汉兵作战也是需要补给的,在颍川时,因为颍川北部诸县没有失陷,颍川文太守还能组织民力给他们输送补给,入了汝南后,颍川太守虽然奉旨继续给他们输送粮秣补给,但路程遥远,损耗大,远远不够,皇甫嵩、朱儁所率之军的补给很多都自己弄来的。怎么弄?皇甫嵩是个名将,爱惜羽毛,治军甚严,断然不会做强抢民间之事的,所以大部分都是从汝南黄巾的缴获中来的,能分给赵谦一些已经很是不易了。赵谦对此非常感谢皇甫嵩和朱俊。

两汉之文武虽已有了分途,出现了世代习儒的文官家族和世代将门的武官家族,但还不像后世一些朝代泾渭分明,尚有前秦之遗风,所谓出将入相。有战事了,带兵出征,仗打完了,入朝做丞相。因此之故,皇甫嵩、朱儁虽是带兵的将军,但与赵谦这样的文臣太守相处得还不错。事实上,赵谦也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太守别名郡将,一郡之将,需要时也是要上战场的,早前与汝南黄巾作战,他尽管屡战屡败,却也不是躲在后边,也是冲锋陷阵过的。

老实说,周澈对时下的这种风气是很喜欢的。汉风质朴刚健,非常合他的胃口,——只不过近代以来,也许是因为刚至柔来,又或者是阳尽阴生,在这质朴刚健的主流之外,却又起了一股流行的趋势,即熏香傅粉,如荀彧就好熏香,这种风气加上时下的清议之风,发展到后来就成了魏晋的风流,清谈弄玄,搔首弄姿,魏晋固然风流,率性而为可以接受,然而这种偏向女性化的审美和空谈大言却实在让人吃不消。对这种新兴的风气,周澈不是很喜欢,不过他现如今人微言轻,却也管不了这些,看不惯也只能看不惯而已。

这些都是题外话,却说当下。在赵谦重建郡兵时,皇甫嵩、朱儁等汉兵也在重新编训。

皇甫嵩、朱儁收纳了近万的黄巾俘虏,需要妥善编训。

周澈接到的皇甫嵩的第一道将令就是:各部整编,集合训练。

周澈部得了两千俘虏,在得到这些俘虏时,他就初步给他们进行了编制,除了编入本部的三百人外,其余一千七百人独自成军,他给起了一个名字,称之为:“汝南营”,何仪所带之七百人是“汝南左营”,桓玄、庆锋、韦强等所带之一千人是“汝南右营”。从此之后,周澈麾下就有三营,可分为三军使用了,中军自然就是他的本部,左右两军即是汝南左右营。

在接到皇甫嵩令整编、集训的将令后,他整日泡在营中,又把汝南左右营的编制细化了一下。

他手头可用的人不多,虽有大批的东乡轻侠、里民,可这些都是他的基础、骨干力量,不可能全部调到汝南左右营里去。中军,也即本部的作战力量是第一位的,与其使这三部人马战力平均,不如优先保持本部的可靠和战力。故此,他从本部中没有抽调太多的人,只抽调了数十人,并把这数十人全部编入了汝南右营,以加强桓玄、庆锋、韦强等对汝南右营的掌控力,而对汝南左营,他一个人也没放进去,全凭何仪自己安排编制。

经过细化编制,他部下这六千人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中军并州兵是骨干,忠诚可靠,战力最强,右军次之,不能保证非常忠诚,但至少可以掌控住,左军再次之,忠诚和战力全得看何仪。

这样的编制看似是放任了何仪,实际上却是眼下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即所谓之“强干弱枝”,正是光武皇帝中兴汉室之后,以重驭轻,用中央禁军来驾驭天下郡国军的办法。

中军可靠,战力强,军械也是最好的,有这样一支力量在手,即便何仪万一叛乱也不足忧。桓玄、庆锋、韦强能够掌控住右军,这千人就算跟着生乱也会有个缓冲的时间,四千人的中军力量,完全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将何仪的叛乱扑灭。

事实上,“何仪叛乱”这只是最坏的假设。皇甫嵩天下名将,他既然做出了收容、改编黄巾俘虏的决定,就说明他有足够的把握可以保证这些俘虏不会生乱。

原因很简单:汝南郡很大,三十七个县,两百多万人口,这一方面使得汝南黄巾人多势众,人数远多於颍川黄巾,另一方面却也使得汝南黄巾内部派系林立,山头亦远多於颍川黄巾。有派系,有山头,彼此就有矛盾,有矛盾就可以利用。皇甫嵩收编的这些黄巾俘虏都是经过仔细选择的,没有一个太平道的坚贞信徒,多半是浑水摸鱼之徒,而他拨给周澈的这两千俘虏更是大多为彭脱、龚都等人的旧部,很少有何仪的旧部。黄巾渠帅的部众大多是自己的乡人,彭脱、龚都、何仪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何仪对彭脱、龚都的部众并不熟悉,彭脱、龚都的部众也不熟悉他,这样一来,就不必担忧他们马上就能抱成团。

只要他们没有马上抱成团,以周澈的手段,就有足够的信心分化、拉拢他们。俘虏中有不少原本的黄巾小帅,在这几天的整编、集训中,周澈对这些人大力笼络,又把他“推衣衣之,推食食之,同榻眠之”的手段拿出,摆酒宴请,小处关心,并向他们许诺,只要他们尽忠作战,不生二心,皇甫嵩必会上书朝廷赦免他们的罪过,并许诺只要他们立下战功,该赏钱就赏钱,该赏官就赏官。

这些小帅们本非太平道信徒,之所以兴起从乱,原因和何仪一样,不过是贪求财货女子,而今战败被俘,能不死已是万幸大喜,又得了周澈如此推心置腹的对待,并得到许诺,便是最先有些不安的也渐渐地放下了心。

荀攸、王慧、桓玄又示意庆锋、韦强、陈盼等人在平时装作不经意的样子,多说一些周澈以往的事迹、战功,并及周澈的一诺千金,言而有信和他在并州、豫州的名望。

双管齐下,在皇甫嵩、朱儁决定拔营出发前,这两千拨给周澈的汝南黄巾俘虏不敢说全部归心於周澈了,至少六成以上都安心的待在军中,没有狐疑不定的情况了。人心这个东西,只要一定下来,不复狐疑惊恐,再去煽动他们作乱就难了。

经过五天的整编、集训,传旨的宦官一再催促,皇甫嵩、朱儁不再耽误,四月二十五这一天,两人各至营中,集合本部,鼓角齐鸣,旗矛交错,全军数万人离营出寨。

朱儁去荆州南阳,出平舆后向南走,经阳安、郎陵,行百余里即是南阳郡界。皇甫嵩去兖州东郡,出平舆后向北边去,路途就远了,需先经过陈国,再经过陈留郡,之后才是东郡,全程大约五百里,陈国、陈留两郡内没有大股的黄巾军活动,可也有小股的盗贼,这一路上又要行军,又要剿贼,将会是一段比较疲累的路程。曹操、孙坚跟从朱儁,周澈、傅燮跟从皇甫嵩。

赵谦率汝南郡吏、平舆父老送他们出营。传旨的宦官、随着宦官来的朝臣包括皇甫嵩的那个友人也出城相送,等送走他们后,这几个人将会返回洛阳。

近五万汉军大张旗鼓地出营,兵分两路,一路向北,一路向南。

曹操、孙坚带着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祖茂、吴景、董袭、朱治等人,特地在路边等上周澈,三人依依惜别。

曹操、孙坚望着路上络绎北去的周澈部兵马,孙坚笑道:“皓粼啊,现拥兵六千,此去东郡,必是能立下更多的功劳了!我在南阳等你的好消息。”

周澈笑道:“文台麾下如今不也是三千虎贲么?孟德、文台,南阳张曼成号‘神上使’,拥兵十万,声势浩大,攻伐战取,无往不利,连宛城都被他打下了,是与颍川波才、汝南彭脱一样的大贼强寇啊,君二人此去南阳,务必小心,不可浪战。”

东郡黄巾的渠帅名叫卜己,其麾下虽也有两三万人马,但比起波才、彭脱、张曼成就差远了。周澈从皇甫嵩去东郡,至多是路途远点,走得累点,但是击败卜己肯定是不成问题的,而张曼成就不同了,南阳乃是大郡,人口众多,产出富饶,他一呼百应,根基深固,拥兵十万,声势浩大,又是在连战连胜之时,不可轻视。曹操、孙坚相视一笑,说道:“好!多谢兄长关心了。”

他们虽答应,但从他们浑不当回事的脸上可以看出其实没有把周澈的叮嘱放在心上。也难怪,特别是孙坚他本就是个猛鸷勇武之人,西华一战虽吃了点亏,受了重伤,可随即就抓住了彭脱,战功又是居诸将之首,既已连平颍川、南阳两郡,战功又两次居首,当然不会把南阳张曼成放在眼里。

周澈见他漫不经意,有点担忧,可也知孙坚的本性就是如此,他此前不是没有劝过,劝亦无用,心道:“罢了,后世有言曰:‘性格决定命运’,此言不虚。文台生性如此,我多说无益。我记得他是在讨董之后阵亡的,现下董卓尚未入京,他此去南阳应是无碍。”遂也不再劝说。

他又和曹操说了些话。

三人分别。夏侯兄弟、曹家兄弟、祖茂、吴景、董袭、朱治等将给周澈行了个礼,拨转马匹,分别跟着曹操、孙坚各自追赶本部。

周澈目送他们远走,对荀攸、王慧、桓玄、黄盖等人说道:“咱们也走吧!”

诸人齐齐上马,亦拨转马匹,回到路上,跟着本部兵卒,汇入皇甫嵩这一支两万余人的大部队中。两万余人出了营,人、马、辎重,绵延十余里,旌旗如林,矛刀如山,沿着官道迤逦向陈国行去。周澈行了会儿,扭头回望,赵谦等已回城,平舆县城被拉在后边,渐渐离远。

由于周澈随皇甫嵩征讨东郡黄巾,此路军途略远,比不上朱儁带曹操、孙坚去征讨南阳近,讨伐的战斗,南阳比东郡先开始了。

朱儁南下与荆州刺史徐璆、南阳太守秦颉合兵后,击斩黄巾首领赵弘。可是自包围宛城后,黄巾军坚守不出,从六月至十一月,官军组织了无数次冲击,始终未能攻克宛城。但与此同时,河北战场却大受挫折。北中郎将卢植下狱后,河东太守董卓拜为东中郎将接任统帅。由于临阵换将,董卓无法控制局面。

这一事件不光使得北路战场恶化,也使南路战场的荆州再生变数。

南阳太守秦颉本依靠豪强兵马立足,却在击败张曼成后大肆屠杀黄巾降众。当地豪强的残暴引发百姓不满,加之张角突围南下的激励,南阳黄巾再次造反,以韩忠、赵弘、孙夏为首领,攻克宛城,汇集反民达十余万。

皇帝刘宏对此大为不满,连连派使者催战无效,召集朝会商议以怠战之罪捉拿朱儁下狱。刚刚升任的司空张温进言:“昔秦用白起,燕任乐毅,皆旷年历载,乃能克敌。儁讨颍川,以有功效,引师南直,方略已设。临阵易将,兵家所忌,宜假日月,责其成功。”刘宏因此言姑且放过朱儁。但因为有卢植的前车之鉴,朱儁焦急不已。是时,曹操也在朱儁军中。

“朝廷又发来催战文书啦!”朱儁此时再也没有一代智将的风度了,背着手在中军帐里踱来踱去,活像一只困在牢笼中的饿狼,“若不是有张伯慎美言相助,我这会儿已经在押往洛阳的路上了。咱们所有的兵加在一起才一万八千人,宛城有叛贼十万多。莫说攻克,就是保持围困的现状都困难!”

曹操紧了紧大氅——自早春离京,现在已经是隆冬了。他眼神有些呆滞,须发乱得如蒿草一般。西华之战伤亡巨大,他带出来的三千骑如今能战老兵只剩下不到一半了,剩下的是汝南黄巾降卒打顺风战可以。而在座的张子并、秦颉、赵慈、苏代、贝羽等人也是满面愁容。

朱儁定下脚步,手扶着帅案:“凭咱们这点儿人马,要想打赢只有包围不战,等到他们粮草耗尽。可是皇上根本不给咱们时间,他这是要把我往死里逼呀……”

“依我看,咱们只能维持现状。”曹操无奈地说,“若是皇上不允,我再给家父写一封信,叫他务必再想想办法,拖延一下。”

“没用了,有一不能有二。再说十常侍就怕有人立功夺宠,不知道在万岁耳边进了多少谗言。这事儿要是再管下去,连你爹带张伯慎他们都得落埋怨。我下大牢也就罢了,不能牵连一大堆人跟着我倒霉呀。”朱儁挠着乱糟糟的胡子,看看秦颉他们,叹道:“你们再好好想想,就没有攻入宛城的捷径了吗?你们都是荆州人,难道就没听说宛城有密道什么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