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夏天,恰逢世界石油危机之际,卡特总统在白房子新装的太阳能系统前,慷慨激昂地向世界宣布“太阳能才是未来,这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一次冒险”!
在这番严重冒犯了石油能源集团利益的演讲后,第二年,卡特在竞选中败北,带着自己的太阳能计划灰溜溜地离开了白房子。
1996年,在诸多次梯利益集团的暗中推动下,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在津巴布韦召开;从这一刻起,光伏发电正式进入了世界各国的视野——可以说,这是欧美各大利益集团在心有不甘之下,对于雄踞在霸主宝座上的石油能源集团发起的又一次强力挑战。
其实这种类似于中世纪欧陆内争的把戏在近百年来发生了无数起,在既有的游戏规则框架下,包括洛克菲勒在内的各大石油能源集团并没有做出直接反击,而是在各个看不见的角落里,暗中进行着较劲。
宛如中世纪欧洲彼此间带着姻亲关系的各国一样,欧美各集团之间既在许多纵向领域紧密合作,又在许多横向领域激烈竞争——既然石油能源集团们不当人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利用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狠狠地在那些“表亲”的身上割一波韭菜,那么人家想要抄你老底,你也怪不得别人。
而事实上,那些石油能源集团或许在一开始对光伏发电这玩意很有些警惕,但等到进行进行深度调查和评估后,却很快就没怎么放在心上了——无他,这个行业太多bug了,里面的坑多到石油能源集团的大佬们直接怀疑,自己的孙子在老死之前,能不能见到那些雄心勃勃的“表亲”们坐上真正的牌桌。
嗯……
如果不计入华夏这个“怪胎”,仅仅只从欧美自身的情况出发,光伏发电这个产业坑多是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不是“可控核聚变”、“微生物发电”等技术更加遥遥无期,诸多次梯利益集团也不会在无奈之下,下注这个在他们看来,要在五十年后才能真正看得到希望的“重器”(不要拿后世某段时间内欧美光伏产业科技升级的速度来说事,那是被华夏倒逼的,按照欧美原本的自生性产业迭代惯性和内部利益制约体系来计算,50年这个数字应该是个合理值)。
………………
众所周知,太阳能光伏系统是指利用半导体材料产生的光生伏打效应,而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的设备。
这里面有三个核心词:“半导体材料”、“光生伏打效应”、“转化为直流电能”;分别对应了“基础材料优化”、“设备功能设计优化”、“电能转化运输设施(电站)”这三个变量。
虽然细分下来,这个产业涉及到硅片、银浆、铝边框、eva胶膜、逆变器等数百种主辅原材料的优化、也涉及到逆变器、晶体还原炉、冷氢、异质结构、perc、topcon等几千项细分技术的进步。
而表现在商业上,最终就只有一个标准——度电成本(lcoe)!
所谓“度电成本”,就是能源相关系统生产每一度电所需要的平均成本——只有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真正低于主流发电模式,这玩意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未来。
按照简易模型来计算的话,lcoe=(p【建设成本】-d【资产折旧、税收】+pr【运营成本】-v【固定资产残值现值】)/e【发电量现值】(不好意思,真实公式要复杂的多,但后台貌似建不了数学公式,大家凑合看着吧)
那么我们来看看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是多少,其对标的煤炭火电站的度电成本又是多少呢?
杨铸对于欧美光伏产业初期的度电成本并不是很清楚,但他记得,即便是以低成本着称的华夏,2008年nmg投资金额高达2000万的大型聚光光伏电站,度电成本也高达1元/度——而此时的华夏燃煤发电的度电成本才仅仅只是0.38元/度,前者足足是后者的近三倍!
即便是到了2021年,在全投资模型下,经过了无数轮技术升级的国内大型光伏发电站在满足了1800小时等效光照峰值的情况下,lcoe的成本也才刚刚降到了0.21元/度,真正意义上低过了同时期lcoe为0.28元/度的火力发电。
但是你要知道,每年1800小时等效光照这个指标,国内大部分的地方是达不到的,再加上后世越来越捉摸不定的气候变化,因此引用1200小时的lcoe数值其实更有参考意义——而2021年,大型光伏发电站在1200小时等效光照的情况下,lcoe的数值为0.31元/度,略高于火力发电。
乍眼一看,这个数据很能令人满意,从1997年开始,国人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把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无限逼近了火电发电的成本,大范围内的新能源应用就在眼前——虽然这的确是个令人叹服的惊人成就,倾注了无数国人的的努力和奋斗,但是你要真以为全世界的太阳能马上就能进入到一个自主正循环的商业应用环境,那就错了。
要知道,要进行真真意义上的商用,就必须要产生利润,也就是度电利润……哪怕是远低于其余行业的单位利润。
可问题是,这是在华夏,举国体制下,不懈奋斗了二十余年才取得的数据!
是靠着08年的四万亿基建计划,是靠着09年的金太阳计划的每年百亿级的补贴配同年启动的江苏计划(苏北),是靠着国家电网免费高压入网、是靠着华夏后世西电东输的内循环大战略不计代价硬生生降到这个水平的!
连华夏这种基建狂魔都是花了二十多年才勉强能达到刚刚可以尝试商业化的程度,欧美那些国家怎么可能跟华夏相提并论?——别的不说,光产业下游输电站的建设这一条,就足以让欧美光伏发电的度电利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在负值徘徊,即便他们有本国的补贴和股市韭菜们的输血。
正是因为如此,那两位大佬才会对杨铸提出来的新能源智能汽车这么感兴趣。
所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既然按照正常方式来发展,光伏发电的商用遥遥无期,那么他们就只能想办法来规避这种周期太长造成的风险——商界里有“概念不死,未来可期”这种说法,一旦把光伏发电和汽车电池通过技术和概念双重绑定起来,那么哪怕光伏产业的发展步子再慢,但有了新能源汽车这个应用场景无限广泛的载体,随着民众认知的普及,光伏发电绝对会提前突破桎梏,成为真正的主流民生能源。
而如果拉上一些凯子,让他们分担一部分高风险、重资产的产业下游业务建设,自己却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当一支指挥棒,那就更完美了——奥卡姆剃刀法则不是也说了,如非必要,勿增实体嘛!
他们想的倒是挺好,但问题是……是杨铸不乐意啊!
一来,他很清楚,眼下并不是非常受到重视的新能源,会因为种种原因,在短短几年后,迅速上升为各国极为重要的战略赛道,在这种本质上是国家竞争的敏感赛道里,一个企业,尤其是国外企业,根本不可能掌握哪怕一丝丝话语权——这又不是在国内,像这种压根底就没盼头的项目,谁要是一掷千金地砸进去十几甚至几十亿美金,谁就是宇宙超级无敌大傻逼。
二来,光伏产业不是快消品,在这种真实的市场容量以十万亿美元计的超级赛道里,一家企业想要通过中下游产能或者末端市场影响力来反制产业链上游,完全是痴人说梦——那两个老不死的家伙条件开的很清楚,中下游的光伏生产和组装,甚至是输电站都可以交给你,但是上游硅晶提纯、线路设计等技术,你是休想染指。
三来,杨铸很清楚在08年以前,光伏的核心市场在于欧美,除了欧美自己的公司,没有任何能拿到上游的技术,这也造成了华夏本土的光伏企业一度出现了“三头在外”的情况——即90%的原料要靠进口,90%的产品都是出口到欧美,90%的核心技术不在手里。
这种三头在外的情况,如果体量小还无所谓,一旦体量到了一定级别,就是妥妥的优质肥羊。
事实上,随着华夏光伏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欧美资本看准了只负责中游组装业务的国内企业既没有上游技术,对下游买家也没有定价权的弱点,从2005年起就开始推动了晶硅原料价格的上涨——仅仅三年时间,多晶硅就从40美元/公斤涨到了2008年的500美元/公斤,足足翻了12倍!偏偏这时候欧美下游买家又纷纷压价,两头围杀之下,华夏的光伏板一度出现了高买低卖,亏本才能甩出去的现象。
于是似曾相识的一幕出现了,当国内光伏企业害怕原料继续上涨,纷纷锁定了长期原料供应合同(以十年期合同为主)后,国际多晶硅价格迅速地从500美元/公斤的高价,回归到了03年40美元/公斤的正常价格——要知道,那时候华夏光伏企业多晶硅需求量已经达到了30~40万吨的规模,这中间的差价是多少钱?
就这么短短的三年,国内光伏企业靠着无数工人廉价劳动力所堆砌的利润,全被欧美的金融机构吸走;随着接连不断的毁约潮和天价违约金,华夏第一批光伏企业几乎全军覆没!
严格来说,杨铸对于国内第一批光伏企业其实没多少好感,不管是这些企业小富即安的不思进取也好,包括欺骗在内不择手段的无序竞争也罢——尤其是打着降低成本的幌子,高强度压榨工人的廉价劳动力这一点,甚至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但他很清楚,当前的华夏虽然经济已经有了明显起色,但大部分人其实依旧不富裕——那些工人虽然拿到的工资与他们的劳动完全不成正比,但至少,能保证他们活下去。
因此,他很害怕自己一旦答应了那两个老不死的要求,有了铸投国贸这面很有号召力的旗帜,在吕思思上司的推动下,势必会有更多的组装业务露给国内市场,到时候难说会有比原本历史上更多的光伏企业参与到眼下这个看起来非常有想象空间的产业里来,那么自己的罪过就大了——第一次国内光伏企业倒闭潮里,那些工人有多惨,看过了相关报道的他很清楚;事实上,08年那次光伏企业倒闭潮所造成的劳动力溢出跟后来国内急剧恶化的工厂用工环境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什么?
你说铸投国贸现在这么有钱,又有吕思思等人在一旁配合,到时候在国内大力推动光伏上游产业的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不就可以了?
嗯……
我只能说,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在当下却很难——这是一个庞大无比的赛道,没有足够的终端市场托底,从而实现基本盘的内循环,那么你顶多只是挨宰的程度轻一点而已。
但是很可惜,此时的华夏并没有后世那么富裕,根本没那么多钱去砸国内的下沉市场——就算是有这么多钱,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梳理布局和搞基建,也是白搭(顺便一提,当下正在提的“全国一盘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诉求就是彻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而这里说的“梳理”,其实指的也是这个,请不要单纯的用经济问题来看待这种超大型项目。)。
总之一句话,如果以05年为质变线的话,此时天时地利人和全不在我,事无可为——要是以2008年或者2010年为质变线,杨铸倒是可以认真考虑一下。
………………
听到杨铸有选择地从行业投入费效比、产业技术空缺、地缘政治、国内现状、进入风险等几个层面简单讲了讲他的看法,吕思思有些沮丧地垂下了头——虽然不想承认,但自家老大说的在理,在国家没有下定决心把光伏产业上升到战略层面之前,谁进这条看不见重点的赛道,谁就是等着挨宰的肥羊。
而杨铸那句“我为什么要去替那群只知道骗补贴、与信贷机构联手坑老乡们钱的企业着想?”更是让吕思思差点抬不起头来——国内的光伏企业这么不争气,她连感情牌都没脸打。
看到吕思思一脸的难堪,杨铸轻轻叹了口气打住了嘴,总算没再继续说些尖酸刻薄的话了……毕竟两人是同生共死过的战友,人家跑自己面前提这档事也不是她自己的意思,他也不适合太过份;而且上面想要尝试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用心是好的,毕竟此时的华夏,广大的西北地区还有数量高达7656万的无电人口,诸如青藏等省份,无电比例甚至高达78%;没有电,发展经济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乡村振兴压根底无从谈起。
想起乡村振兴,杨铸又是忍不住有些头大……他可以想象,这事过后,觉得自己缺乏担当的温老肯定又要看自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了。
“对了,你的领导怎么忽然对光伏产业这么上心了?”杨铸揉了揉太阳穴,随口问道。
吕思思显然很有保密意识,听到自家老大发问后,眼中下意识闪过一丝警惕;但旋即想起来自家老大不比旁人,在组织的心目中份量不轻,在内部调了等级后,一些权限并不算很高的信息,是可以向他透露的。
再说了,眼下这事是她们主动找上杨铸的,因此自家老大随口问上一问也很正常。
想了想,吕思思斟酌了一番言辞:“嗯……由于掌管全国电厂和电网的国家电力公司组织太过臃肿,所以今年咱们国家开始了电力改革,拆分出来了两大电网和五大集团;”
“而五大集团中,华能、国电等几个集团由于继承的资产比较多,因此不需要担心他们的发展;但是作为资产最少的老幺,中电投就有些困难了……”
说到这,吕思思便戛然而止。
中电投?
杨铸理解的点了点头,五大集团各自负责的主营业务不一样,央企之间打架则会让人看笑话,因此在大部分传统业务都被四位大哥分的七七八八后,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就成了困扰中电投最大的问题——这与后世的轨迹非常贴近,事实上,后世的中电投就是凭借着深耕光伏发电,这才成为华夏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
“对了,老大,德克萨斯州和芝加哥的那两位大佬提出来的条件,你有决定了没?”吕思思非常不习惯在杨铸面前谈论与组织相关的话题,很快就转移了方向。
杨铸对此也不以为意,知道这是这货的职业病,虽然很想调侃她几句,但吕思思转移的这个话题的确需要他的重视。
答应?
那就是妥妥的双标,不但自己的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美金需要砸下去变成负累;还会引来国内的阵阵怨言。
不答应?
很好,那就是跟两位大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两大利益集团处于半撕开脸的状态了,不但进一步推动漂亮国生物酒精应用的计划会鸡飞蛋打,自己后面锂电池产业链的计划也极有可能埋下种种隐患——甚至在收购猛山都的时候,那两个老不死的也不会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出大力气。
闭目沉思了好一会儿,杨铸忽然睁开眼睛,用一种斩钉截铁的语气说道:“回去告诉他们,我们一切以当初的合同为准!”
以当初的合同为准?
意思就是拒绝对方的提议啰?当初的合同里可没写铸投商贸要介入光伏产业!
而且……
这话是在警告那两位大佬,让他们别得寸进尺,承诺的事情也别打马虎眼,否则就要给他们好看!?
品味出杨铸这话含义的吕思思顿时抽了一口凉气,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家老大。
那可是两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牌财阀啊,其背后叫交横纵错的势力网,光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永远潜伏在水面下的老牌财阀甚至比gs集团更加可怕!
警告他们?
老大,你竟然是这么刚的么!?
看着一脸绝然的杨铸,吕思思忽然觉得自己心跳的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