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是不以中央政权为纲领的史书,体裁和正史不相类似,但内容仍有体系,可与正史相参证。例如《国语》叙春秋时事,是分国叙述的,《战国策》讲战国时纵横捭阖的活动,也是分国叙述的。这两书是司马迁作《史记》的重要参考书之一部分。传记是指《孔子编年》《朱子年谱》《名臣言行录》那一类的书。清李元度所著的《国朝先正事略》,道光以前人物略具,是清代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他史书,有所谓“载记”者,如《吴越春秋》《安南志略》《朝鲜志略》等便是。有所谓“史抄”者,如《两汉博闻》《通鉴总类》等便是。有所谓“职官”者,如《历代职官表》《百官箴》等是。有所谓“时令”者,如《岁时广记》是。有所谓“诏令奏议”者,如《两汉诏令》《历代名臣奏议》等是。这些书是次要的史料,在专门研究者是可以择要参考的。至于所谓稗官野史,大概是指私人笔记,记述掌故逸闻,可以补官书之缺,纠正官书之错误的,例如太平天国失败,它的本身记载完全被清政府消灭,只民间有些零星笔记保存其一部分真相。这类的野史倒是可宝贵的资料。前代野史,如宋末有郑所南(思肖)《心史》,明末有《扬州十日记》《风倒梧桐记》等,曾激发民族意识,是世所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