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草堂,是货真价实的豪宅(1 / 1)

据考证,李白家很有钱,他父亲是做大生意的,赚了数也数不清的钱,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李白云游四海,开销巨大,花钱如流水。他喜欢到处“流浪”,四海为家。

与李白相比,杜甫就穷多了,属于真的买不起房的那类穷人,但他却盖得起房。当年他在成都浣花溪畔盖的“杜甫草堂”,不仅规模不小,而且也不是所谓的“草堂”那种“临时建筑”,更没有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得那么惨,而是货真价实的豪宅。

杜甫先是在浣花溪畔“开辟”了一亩大的地方,在一棵大树下建了一间茅屋。那时候的他虽然很落魄,但一些朋友却混得不错,比如高适和严武,他们听说后纷纷出钱帮他。杜甫的表弟王十五来看他,也送了不少钱供他盖房,这件事还被杜甫用诗的形式记录下来:“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

房子盖好了,接下来该美化环境了。老杜于是先向朋友萧实要来100棵桃树苗栽下,并记录在一首叫《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的诗里:

奉乞桃栽一百根,

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数,

濯锦江边未满园。

然后向曾做过绵竹令的韦续索取绵竹县的绵竹(也叫凤尾竹)栽下,并以此为题,写了一首叫《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的诗:

华轩蔼蔼他年到,

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

幸分苍翠拂波涛。

有了桃树和绵竹仍嫌不够,杜甫又向果园坊园主徐卿讨来不少果树苗栽上,并作诗记之:

草堂少花今欲栽,

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

果园坊里为求来。

除此而外,杜甫还向何邕要过桤树苗。

由此可见,杜甫盖的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又小又破的茅草屋。从以上事实可知,他盖的房子不仅规模不小,而且还很高级,否则就没有必要如此大动干戈地对其周边环境进行“装饰”。

“有竹一顷”“乔木参天”的杜甫草堂,怎么可能是茅草屋呢?有资料记载,在广泛种植桃树后,杜甫的草堂由一亩增至五亩,桃林建成后又建了竹林、桤木林:“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仅桤木林就占地十亩,竹林就更大了,到底有多大?前面说了,“有竹一顷”。

想象一下,杜甫住在这样的“草堂”里,幸福指数有多高?但我对他的幸福指数不感兴趣,对他舒服地住在这样的豪宅里却苦吟着“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巨大反差也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那么大一块土地,他是如何弄到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