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个人的一句话,可以改变另外一个人的命运,或者说,一个人的命运,可以被另外一个人的一句话改变。当然了,得看说那句话的是什么人,有的人话再多也没用,你认为句句是真理,别人却认为句句是废话。
那个一句话改变别人命运的人名叫裴炎,他的一句话改变的,是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命运,“一句顶一万句”说的就是他。也就是说,没有他那一句话,武则天不过是千万个普通女人中的一个,充其量是唐中宗李显的妈。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唐高宗病危。他认为太子李显处理国事没多少经验,便下遗诏命他非常信赖的宰相裴炎与侍郎刘奇贤、郭正一为顾命大臣,“于东宫平章事”,辅佐太子。唐高宗还在遗诏中表达了这个意思:特别授权武则天以太后身份“兼决大事”。不过并不是全权委托武则天临朝管理国事,而是在有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同时皇帝与大臣们又拿不定主意时,才能以她的指示办事。(“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没想到唐高宗死后的第三天,裴炎就上奏,鉴于继位的国君尚未正式册封为皇帝,也未听政,不宜“发令宣敕”,建议“宣太后令于门下施行”,也就是一切政令都要以太后武则天令的形式发布。
他这个“建议”一提出,武则天就在心里窃喜。早在那之前,这个女人就想把军国大权尽掌手中,可惜一直没有上位的机会,如今裴炎的建议正中下怀。除了他,天底下还有更识趣的人吗?而且武则天明白,这家伙是顾命大臣,他的话说是建议,实际上就是决定,在当时那种环境下,简直是一言九鼎。
后来的事实说明,裴炎的话的确非常管用,从此以后,武则天几乎是一步登天地登上了权力的顶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甚至让大唐江山改名换姓。
那么问题来了:裴炎为什么要这么做?对他有什么好处?他这么做,真的是为江山社稷着想吗?
裴炎此举,实际上是私心使然。他从小就有雄心壮志,而且极端自负,是那种“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人。也许他还常常自问“别人都可以上天,我怎么就不可以上天呢”,抓不住太阳,抓住月亮也好啊,既然现在机会来了,就得好好利用。
具体点儿说,就是既然抓不住皇权,那就退而求其次,影响皇权的走向,从而实现自己治理国家的理想。可是皇帝不是三岁小孩,人家有自己的思想,你叫他往左走,他也许偏不往左走,而且皇帝的支持者众多,他无法轻易施加影响,更无法左右他。那就找个可以影响皇帝的人呗,而这个人,当然非武则天莫属。从另外一方面说,女人也好掌控,不至于失去控制。因为一般情况下,女人都会对恩人感恩戴德,从而对其言听计从。也就是说,只要利用好武则天这颗“棋子”,等于同时抓住了天子和天子他妈两条大鱼。
基于这样的想法,在此后的时间里,裴炎顺理成章地做了这种事:利用各种机会和他的地位,时不时将权力的蛋糕从皇帝的手里切一块,递到武则天手里。他和武则天一唱一和,配合默契,把唐中宗制约得死死的。而且,甚至,居然,他还改变了唐中宗的命运!
事情发生在公元684年,唐中宗打算封老丈人韦玄贞为侍中,又想任命乳母的儿子为五品官。裴炎当然是极力反对,因为如果不加以阻止,皇帝今后想让哪个亲戚当官就可以让哪个亲戚当官,想提拔哪个亲戚就可以提拔哪个亲戚,其势力就会越来越大,制约起来就会越来越难。唐中宗心想:老子堂堂一个皇帝,连这点儿小事都办不成,简直是对老子的侮辱!愤怒的他不可避免地说了一句气话:“老子就算把整个国家都让给韦玄贞也没什么,区区一个侍中算什么!”
聪明智慧如裴炎者,不会听不出这是句气话,他却“非常恐惧”,好像天马上就会塌下来,于是他立即向武则天告密。正好,武则天越来越不喜欢不听话的李显了,想让李旦取而代之。裴炎的告密,可以说是及时雨。武则天马上命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率军入宫,宣布废黜皇帝的懿旨,然后扶中宗下殿。中宗不知道闯祸的是自己的一句气话,十分委屈:“我有什么罪?”武则天说:“你想把天下让给韦玄贞,你说你有什么罪!”
此时的唐中宗心里想的肯定是:难道天子真的不可戏言吗?不过想什么都晚了,说什么都没用了!他被废为庐陵王,李旦取而代之,是为唐睿宗。
立了大“功”的裴炎被封侯。但他没想到,他不过是武则天的一块垫脚石,一旦这块垫脚石完成了“历史使命”,或者说失去了利用价值,其结果可想而知。登上权力顶峰的武则天是容不得任何人对她指手画脚的,哪怕是她的恩人。而裴炎自然不甘心失去对这个女人的控制,他们之间的矛盾,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而且越来越尖锐。
裴炎开始干涉武则天的一举一动,但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大权在握,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更不想将权力还给李氏宗族——谁心甘情愿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
此时的裴炎不仅没有意识到此时的武则天已经不是彼时的武则天,更是高估了自己的分量,真的“愚蠢”到想让那个女人吐出到嘴的“肥肉”。
当年九月,李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还让著名诗人骆宾王弄了篇笔力雄健、行文流畅的《讨武檄文》。裴炎决定趁机“逼”武则天交权,说:“知道那些人为什么造反吗?那是因为天子已经成人,却没有亲政,给了小人造反的借口。如果把朝政还给天子,那些人失去了造反的理由,自然会解散,连讨伐都省了。”这话已经让武则天极度不爽,一个叫崔詧的御史又落井下石,将裴炎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说裴大人啊,你这个顾命大臣,听到叛乱只是让太后还政,却不愿征讨,我看你一定有异心!”武则天刚好找到借口,于是将裴炎关入诏狱,命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审问。不久,裴炎被斩杀在洛阳都亭。
景云元年,唐睿宗复位,追赠裴炎为太尉、益州大都督,谥号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