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具尸体上,都写着“宁折不弯,宁死不屈”(1 / 1)

01

崖山之战又称“崖山海战”“崖门战役”“宋元崖门海战”,交战双方是宋军与元军,交战地点位于今广东新会南崖门镇海湾。这场宋元之间的决战,以宋军全军覆没而告终。

实际上,南宋的灭亡之旅从襄樊之战就开始了。这场开始于咸淳三年(1267)、历时6年的战役,最终以元军大获全胜而告一段落。襄樊失陷后,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再无险可守,元军**,很快兵临城下。大势已去,求和也许是唯一的选择。然而,此时的南宋已为元军视作囊中物,元军拒绝了对方的议和请求,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被迫投降。杨太后和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出逃,先是逃到浙江金华,与大臣陆秀夫会合后,又到温州与文天祥、张世杰、陈宜中会合。他们立足未稳,又被穷追不舍的元军“赶”到福州,在福州建立小朝廷,改元景炎。年仅7岁的赵昰做了皇帝,也就是宋端宗。

小朝廷建立后,在大将张世杰、签书枢密院事陆秀夫,丞相陈宜中,少保、信国公文天祥的领导下,抗元斗争得以继续进行。

然而,步步紧逼的元军很快逼近福州,小朝廷继续逃亡,辗转于泉州、潮州、惠州等地,一直逃到雷州。关键时刻,主持朝政的丞相陈宜中以去占城(古国名,在今越南境内,时为南附庸国)与其国王商讨小朝廷避难事宜为由出逃,这是他第三次临难脱逃。小皇帝端宗哪里受得了这般颠沛流离,又于逃亡途中落入海中,虽被救起,却受了惊吓,于景炎三年四月十五日病死。面对群龙无首的局面,陆秀夫挺身而出,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鼓舞士气,大家又拥立7岁的赵昺为帝,改元祥兴。

02

新皇帝即位不久,雷州这块最后的“根据地”也告失守,“宋末三杰”之一的张世杰(另外两杰是陆秀夫和文天祥)多次率军反攻都未成功,不得不将流亡政权迁至位于广东新会的崖山。

实际上,当时的形势并非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就兵力而言,元军并不占优势,仅有数万,而宋军的正规军和民兵加起来足有20万。宋军的第二个优势是熟悉水战,元军则不擅水战。

万分遗憾的是,这个也许可以翻盘的机会,南宋方面却没有抓住。关键时刻,张世杰的指挥出现一系列错误,轻敌思想导致他放弃了对崖门入海口的控制,而是把2000多艘战船排在海湾内,用大索连成“连环船”,把小皇帝赵昺的御船围在中间,意图死守。

放弃对入海口的控制,等于把主动权拱手让人;把战船用大索连在一起的结果,是战船失去机动性和灵活性,也给了元军火攻的机会。三国时的曹操就犯过这种低级错误,被火攻时逃都逃不掉,导致赤壁大败。

03

元军见宋军把战船连成一体,果真用小船满载易燃物品,纵火冲向宋军的“连环船”。好在宋军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出,事先在船上涂满了泥巴。火攻不成的元军改变战术,先用水师封锁了进出海湾的水道,阻断了宋军的退路,然后用陆军守住相关道路,不准宋军上岸汲水砍柴。没有淡水,宋军只能吃干粮充饥,一天两天还行,连续吃了十多天干粮后,有的士兵开始喝海水解渴,结果又吐又泻,战斗力大打折扣。

不过,张世杰总算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面对元军的劝降,他舍弃了富贵而选择了“义”。元军先是抓住了张世杰的外甥,命他来劝降,一连来了三次,张世杰说我不是傻瓜,我明白只要投降就有富贵,“但义不可移耳”;元军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让当时已被俘的文天祥给张世杰写劝降信,文天祥说:“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呼?”我没能力保卫父母也就罢了,但我不可能叫人背叛父母!

文天祥那首传诵千古的《过零丁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黔驴技穷的元军主帅张弘范使出最后一招,派人去给崖山军民做思想工作:“你们的陈丞相去了越南,文丞相成了我们的俘虏,你们就别做抵抗了,抵抗也没用,会死得很惨。”崖山军民的“回答”是宁死不降,无一叛变。

04

祥兴二年(1279)二月六日一早,劝降无望的元军对宋军发起猛攻。元将李恒利用早晨退潮的有利时机,战舰渡过浅水,向北面宋军发动突然袭击。战至中午,北面宋军被击溃;南面宋军的结局更惨,在南北夹击下全线溃败。

战斗从黎明开始,一直持续到黄昏。连吃败仗的宋军阵脚大乱,张世杰意识到应该做最后的打算了。他先是下令砍断绳索,率10多艘战舰护卫杨太后突围,杀到外围时见皇帝赵昺无法突围,又派小船去接应,却未能把小皇帝接出来。原因是当时天色已晚,而且风雨交加,一直与小皇帝在一起的陆秀夫见来人不是以前熟悉的护随亲兵,不知真假,担心元军假冒,为了避免赵昺被俘受辱,他断然拒绝了小船的接应,无可奈何的张世杰只得护卫着杨太后杀出崖门。

在败局已定、逃生无望的最后关头,陆秀夫把妻儿赶下大海,然后“盛装朝服”来到赵昺面前:“国事既已不可收拾,陛下就应为国捐躯,切不可蹈德祐皇帝(指投降元朝的宋恭帝)覆辙……”年仅8岁的赵昺仿佛突然间长大成人,他身穿龙袍,胸挂玉玺,只说了三个字“朕知道”,陆秀夫把他背在背上,一步一步走向船舷,走向茫茫大海……

05

得知噩耗的10万军民失声痛哭。为了不让战舰落入敌手,宋军将数百艘战舰凿沉。无人命令,无人动员,包括朝廷诸臣和后宫女眷以及士兵、百姓在内的10万军民前赴后继,纷纷跳海,跟着小主人去了……

随后,悲痛欲绝的杨太后跳海而死。

率领水军余部突围到海陵山脚下的张世杰,得知噩耗后对将士们说:“我为赵氏亦已尽心尽力,一君亡,又立一君,现又已亡,我不死,是想为赵氏存宗祀……国事至此,岂非天意!”说完,张世杰纵身跳入大海(一说在大风雨中不幸溺卒),宋朝灭亡。

元人编撰的《宋史》倒是真实地记录了战后情景:十余万具尸体浮海。

十万具尸体,十万个忠魂。每一具尸体上,都写着“宁折不弯,宁死不屈”八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