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从南方中原农耕文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的重要战略屏障“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孝敬”给契丹人之后,中原文明依托此屏障无数次成功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狂风暴雨般进攻的历史从此改写。
失去燕云十六州之后,雁门关就成了北方防线最重要的咽喉。
北宋建国后,开国皇帝赵匡胤之弟、宋太宗赵光义灭了北汉,想趁热打铁灭了辽国。可惜,由于轻敌冒进以及对前线指挥官过多限制,宋军在高粱河之战中全军覆没。赵光义也身中两箭,乘驴车只身一人狼狈逃回开封。
此战过后,北宋就成了辽国砧板上的一块肉,想什么时候来切一刀就什么时候来切一刀,北宋遭受的损失前所未有,朝廷急需一位称职的将领有效地看守雁门关这个咽喉。而当时,宋军诸将大多无能,能够胜任这个工作的将领几乎一个也没有。无奈之下,赵光义不得不起用一名他从来没有信任过的降将,因为除了他,全国上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合适之人。
这个降将就是杨业。
02
杨业又名杨继业,今山西太原人,从小就擅长骑射,武艺高强,并且喜欢吹牛,打猎时曾对同伴这样说:“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鹰犬逐雉兔尔。”(他日一旦本人为将用兵,就像鹰犬追小鸡小兔那样。)
杨业原为北汉将领,因战功赫赫,国人叫他“杨无敌”。
杨业是979年北汉灭亡后投降北宋的。尽管生性多疑的赵光义从来不信任包括他在内的降将,但因在长期的边境冲突中,杨业积累了丰富的对契丹骑兵的作战经验,而且在北方防线的威信颇高。所以除了他,再也没有人更适合镇守雁门关。
赵光义被迫委杨业以重任,却明文规定他的军队不能超过一万人。
杨业心知肚明,面对强悍的辽军,这点兵力无异于以卵击石。但他毫无怨言,到任后立即整顿防务,进行战备,期间多次打退辽军的小规模骚扰。
对辽人来说,这点小打小闹当然没意思,充其量算大战之前的练手。尤其是对于当时的辽国掌权者萧太后这个强悍的女人来说,不与发达的中原地区文化和经济(她一直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来个亲密接触,那是死也不会瞑目的——早在掌权之初,她就把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契丹帝国作为最高理想。
不料,出师不利。979年,也就是北宋刚刚搞定北汉那一年,辽军就从燕云十六州出击,开始了对北宋的大规模入侵。没想到主力在满城(今河北满城)栽在北宋右龙武将军赵延进手里,损失精锐骑兵近3万人。
03
满城惨败不但未能使萧太后有所收敛,反而更加刺激了她的野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更大规模的南侵开始了。
这一回辽军似乎变聪明了,决定避开防务严密的河北地区。于是,辽军一面在河北地区佯攻以吸引宋军的注意力,一面将精锐骑兵集结在山西地区,企图攻占雁门关,然后与东线辽军主力对北方宋军来一个合围,一口吃掉北方宋军。
只要拿下雁门关,辽军铁骑就能直捣中原腹地,萧太后入主中原的春秋大梦就能变成现实。
奉命进攻雁门关的是西京大同府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他率领的是10万精锐铁甲骑兵。
辽军势如破竹,宋军一触即溃。面对来势汹汹、离雁门关越来越近的辽军,兵微将寡的杨业向潘美紧急求援。
潘美虽然是驻守太原的北方防务主管,也深知雁门关的重要性,却只能表示无能为力。因为他连对自己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和指挥权都没有,他若想调动自己的军队,必须经过皇帝亲自批准!
这就是赵光义的奇葩规定:重要将领,尤其是边境重将,只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若不经过皇帝亲自批准而调兵,就是“抗旨谋反”的灭族大罪。
不是有句俗话,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吗?人家早就防着这个了,每位重要将领身边都安排了一个监军和上千名禁军,这些监军绝对服从皇帝,他们才有军事行动的最高决策权,将领们实际上成了傀儡。若稍有违反圣意的举动,轻则被捕,重则被监军立即处死。
那么问题来了:赵光义难道不明白雁门关的重要性?他还真不明白!所以他给潘美的命令是:雁门关不能长期拒敌,守雁门关不如守太原,命令潘美固守太原。
在此背景下,潘美即使吃了豹子胆,也不敢调兵增援杨业。
04
杨业只能靠自己。
而他手里仅有3000兵力,而且步兵占了绝大多数。
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是3000鸡蛋与10万石头的PK。
杨业不但没被吓倒,还决定主动出击,并很快制定了作战方案:主力步兵由副将带领,依托有利地形和远程弓弩,坚守正面关口,迟滞辽军行动;他亲率仅有的数百骑兵,请当地向导带路,抄小道绕至雁门关北,迂回到敌人后方,与正面守军对辽军进行夹击。
杨业率领骑兵出关没多久,辽军就出现在雁门关外。
身着黑色军服的10万铁骑如蚂蚁般密密麻麻涌来,将关外的峰岭、山谷、沟壑、田野、溪流都染成了黑色。
自从南侵以来,辽军一直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一路势如破竹,不免有点飘飘然。主帅萧咄李更是骄横无比,根本没把宋军放在眼里。何况他们早就得知雁门关守军只有区区3000人,这点儿人马还不够他的10万大军塞牙缝。
在萧咄李看来,这不是打仗,是玩儿,或者说是看戏,看石头怎样把鸡蛋砸烂的好戏。
05
雁门关保卫战正式打响。
辽军仗着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向宋军发起碾压式集团冲锋。但他们的进展很缓慢,原因是由于山地限制,十分本事最多只能施展出一分。
宋军事先在关外准备好的连环陷阱和壕沟等工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量契丹骑兵掉进陷阱和壕沟,里面锋利的竹签像一把把朝天利剑,来一个杀一个!
咱不怕,咱人多,死那几个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其余辽军踏着战死者的尸体“勇敢”前进,逐渐逼近宋军把守的关口。
这下轮到守军和协助防守的壮丁大显身手了。他们手中的强弓硬弩可不是吃素的,密集的火箭暴雨般射向辽军,当即射杀无数。
火箭引燃周围的草木,许多战马受惊,带着凄厉的哀鸣横冲直撞,把自己人的阵型冲得乱七八糟。
辽军更大的麻烦接踵而至。就在其凭数量优势逼近雁门关口的危急时刻,事先迂回到辽军后方的杨业率领精锐骑兵及时出现在辽军屁股后面,果断发动攻击。
宋军骑兵只有区区几百人,但在辽军看来不是这样,因为发动攻击前,杨业命令士兵们砍下很多树枝,把树枝拴在马尾巴上,战马奔跑卷起的烟尘,使宋军看起来像有千军万马。
辽军此时的注意力集中在正面战场,根本没料到宋军会从后面“偷袭”,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杨业要的就是这个。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武功高强的他左砍右杀,如同砍瓜切菜。其余将士纷纷跟进,一时间战马嘶鸣,杀声震天,人人奋不顾身,个个争先恐后。弄不清到底有多少宋军的辽军顿时胆战心惊,阵脚大乱,躲的躲逃的逃,宋军如入无人之境!
06
杀得痛快淋漓的杨业没有忘记自己的指挥官职责,必须随时掌握战场动态的他拿眼四处一扫,发现不少辽军士兵护卫着一个身穿金色铠甲的将领,料定必是辽军主帅,当机立断带人猛攻辽军中军。
那人正是来此督战的辽军统帅萧咄李,他做梦也没想到宋军居然敢攻击他的中军,那些护卫也没想到这一点。猝不及防的他们被杨业等人杀得狼奔豖突,四下溃逃。骑在奔驰战马身上的杨业张弓搭箭,一箭射中萧咄李胸口,接着一刀将其斩于马下。
主帅毙命,辽军顿时群龙无首,全线溃退。守关宋军见状,立即打开关门,倾巢而出,与杨业率领的骑兵对辽军进行夹击,腹背受敌的辽军全线溃败,往大同方向逃窜。杨业乘胜追击,活捉了辽军都指挥使李重海。
3000对10万,鸡蛋碰石头,“鸡蛋”不但赢了,还斩杀对方一万多人,俘虏数千人,缴获战马、旌旗、甲胄、兵器无数。
07
雁门关之战后,杨业威震塞北,辽军听不得“杨无敌”三个字,否则全身发抖,甚至一看到“杨”字旗号,便吓得屁滚尿流。
自己人却不相信这是真的,消息传回国内,人们纷纷表示怀疑。一些边关守将,尤其是当初那些逃跑的将领和朝中一些大臣,更是妒心大发,不但不为杨业请功,反而纷纷上书弹劾,捏造罪名诬陷杨业谋反,“证据”是:杨业以3000步兵大败10万辽军骑兵,是和辽军演的一出双簧。
好在赵光义还算仁慈,只是把所有弹劾杨业的奏折打好包,快递给杨业。接到包裹的杨业,和今天的我们一样,猜不透老赵的用意——是对他的信任,还是对他的旁敲侧击?
他毕竟立了大功,而所谓谋反,半点儿经得起检验的证据也没有,所以该来的还是要来——除了嘉奖,杨业被提升为潘美的副手,成为宋军重要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