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皇帝是九五之尊,位处社会阶层的最高峰,拥有无限权力,可以为所欲为;拥有无限财富,可以挥金如土……皇位的魔力如此之大,谁不想当皇帝呢?
然而,还真有人不想当皇帝,或者说至少有3个人不想当皇帝,而且还都是宋朝人。
01
第一个不想当皇帝的是赵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赵曙生于1032年,宋仁宗弟弟濮王赵允让的第13个儿子。他非皇帝的儿子,本无当皇帝的机会,但造化弄人,皇帝没有儿子,就在宗室内挑选小孩子做储君,选来选去选中了赵曙,把他作为储君养在皇宫里。那一年赵曙才4岁,还不懂这意味着什么。
造化真的弄人,上一回弄的是他伯伯宋仁宗,这一回弄的是他自己。1039年,本以为要断子绝孙的宋仁宗居然有了个亲儿子。小曙曙啊,这下用不着你当备胎了,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
最凉快的地方莫过于家里,小曙曙只好回到濮王府,继续做他爹的儿子。
那时候小曙曙有点儿懂事了,从国之储君一下跌落到起点,这个落差已经能够在他的小心脏上留下创伤了。
造化继续弄人。几年后,宋仁宗的亲儿子又病死了,小曙曙再一次当起备胎。名字起得好就是好,小曙曙又看到了曙光。然而,康定年间,宋仁宗又得二子,小曙曙再一次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宋仁宗好像命该无子,没几年,他的儿子又夭折了,而且两个都死了。实在对不起了小曙曙,看来备胎的角色你还得扮下去。
1048年,赵曙再次被迎入皇宫,这次却没有给他任何名分。原因是宋仁宗这回学乖了——朕正当盛年,再弄几个儿子出来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为什么要急着立储呢?但一直过了6年,儿子也没有来,看来真的不会再来了。
6年中,日子最难熬的不是别人,而是赵曙。他备受煎熬,整天惶恐不安,时刻担心皇帝得子,使自己再次被送回出发的地方。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再受这样的折磨,他受够了。
宋仁宗这一回不急着立储,大臣们不干了,“中外惴恐,臣下争以立嗣固根本为言”。宰相韩琦问宋仁宗:“皇嗣是天下安危的根本,陛下年事已高,为什么不选宗室贤者(暗指赵曙)立储呢?这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啊。”
宋仁宗始终认为自己还有可能当爹,便搪塞道:“后宫已有嫔妃怀孕,再等等吧,等等又不死人。”孩子还真让他等来了,却是一个女娃娃。
大臣们再次力谏。韩琦估计宋仁宗不愿立弟弟的儿子为储,就举例说:“汉成帝无嗣,立弟之子。彼中材之主,犹能如是,况陛下乎?愿以太祖之心为心,则无不可者。”意思是汉成帝没有儿子,就立他弟弟的儿子,那个人不过是一个平庸的皇帝,尚且能做到这样,难到陛下您就做不到?
接着,韩琦又与曾公亮、欧阳修、司马光、吕诲等人一起劝说,终于打动宋仁宗。
1063年,赵曙再次被立为皇子。同年,宋仁宗病死,遗命赵曙登基。
已被闲置16年之久的赵曙闻诏后惊恐不安。不会又是骗我吧?又想到自己是藩王出身,随时有翻船的可能,与其将来权力的小船说翻就翻,还不如不上这条船,谁想当皇帝谁当去吧,我是不想当了。于是他假装生病,“坚辞不出”。
生病不是理由。他不买大臣们的账,仁宗皇后就亲自出马,命人带着旨意去请他,赵曙死活不起床。我病了,病得起不来了,我不去,不去就是不去。
大臣们没办法了,只好用担架把他从卧室抬到内廷“软禁”起来,次日在清居殿举行登基大典,赵曙又拼命逃避,大臣们人多,拖的拖拉的拉,终于将他摁在龙椅上,山呼万岁,“逼”他登基。
当了皇帝后的赵曙终日哭哭啼啼,不发一言,时刻对皇位怀着深深的恐惧,于4年后病逝。
与其说他是病死的,不如说是吓死的。
02
第二个不想当皇帝的是赵桓,也就是后来的宋钦宗。
赵桓,宋朝第9个皇帝,宋徽宗长子。元符三年(1100)四月生于坤宁殿,政和五年(1115)被立为皇太子。
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花花太岁”,执政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等“六贼”,不顾百姓死活,醉生梦死、朝政紊乱、腐朽不堪,总之各种乱整,导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把王朝弄到灭亡的边缘。再加上“联金灭辽”政策的失误,引狼入室,激发了女真贵族南下灭宋的贪欲。
1126年,金军分道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宋军像碰不得的豆腐渣,非溃即降,河北大片土地沦丧。宋徽宗见金军随时可能渡过黄河,天天吓得睡不着。为推卸河北沦陷的罪责,避免背上“亡国之君”的万世骂名,这个皇帝老子不当了,让儿子来背这个黑锅吧,他年轻,背得动。
同年十二月,宋徽宗下诏令皇太子嗣位,自己改称“道君皇帝”,以示禅让之意;同时命人备好车驾,随时打算南奔逃命。
赵桓闻诏,不啻打响一个晴天霹雳。我说老头子啊,你这不是要我的命吗?人家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无法应付这混乱不堪的局面。你以为我的脑壳也进水了啊,不行,打死也不行!这年头还是保命要紧,你们都想保命,我为什么不想?
这边赵桓能躲则躲,那边他爹命宦官催他入宣和殿登基,赵桓拼命拒绝,哭丧着脸,不肯动身。又闻金兵即将渡江的宋徽宗怒急攻心,从龙**掉了下来,成了半个瘫子,只有左侧身子还能动,便用左手写下御旨:“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然后假装自己病了,命令太子来探病。
赵桓到来后,宋徽宗立即令大臣宣读退位诏书,让宦官给太子穿戴龙袍。赵桓痛哭推辞,拼命挣扎,“以致气塞昏厥”。
没关系,你总会醒来,老子等你。赵桓醒来后,宋徽宗再命人给他穿戴,他依然极力拒绝,跪地叩头如捣蒜:“受则不孝矣。”我若接受就是不孝。他爹要的就是这个不孝,命大臣与宦官一起动手,强行给其穿戴完毕。
次日,赵桓在垂拱殿接受群臣朝拜,又欲推辞下殿,被强行拉住,最终在众人山呼万岁的口号中,极不情愿地默认了既成事实。
两年后,金军攻陷汴京,父子二人皆被俘北上,最终死在异域苦寒之地。
不想背亡国“黑锅”的宋徽宗,最终还是背上了千古骂名。
03
第三个不想当皇帝的是赵扩,就是后来的宋宁宗。
宋宁宗赵扩是宋朝第13个皇帝,宋光宗次子。
宋孝宗病逝时,宋光宗这个儿子不知哪根神经短路了,竟然拒绝主持丧礼。此举激怒了群臣,太不像话了,居然敢带头不孝,让他当皇帝,全国人民都会跟着不孝,那还得了,废了算了。
于是就把他废了。谁来当皇帝呢?除了他儿子赵扩,没有更合适的人了。
赵扩却不干!我说同志们啊,你们就不怕我遗传了我爹不孝的基因?你们不怕,我怕,我怕天下人唾骂……
然而,由于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同志们顾不了那么多,最后他被太皇太后逼着登基,坐在龙椅上仍痛哭流涕。
为了当皇帝,多少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多少人不惜弑君弑父弑母弑兄杀弟……相比之下,这三位,应该算是画风清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