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玉玺(1 / 1)

其实历史很多时候,上面书写的并不是真相,王允想要除去董卓也不是没有私心,其实他也是为了独掌朝政,他位居三公之一,若是董卓被除去,恐怕朝堂之上他就是一言九鼎了,这一点和历史中他借助吕布除掉了董卓之后,不断地排除异己,甚至最后杀死了为董卓死亡而哭泣的大文学家蔡邕就可以看出来,他也是一个权力欲极强,杀性极大的人。

只是现在貂蝉却对于自己的这个义父颇为尊重,所以旁人也不好说什么,不过想到貂蝉在历史中最后的结果,智代却也不想要让貂蝉再次见到王允了,因此才会同意让貂蝉留在这里。

安顿好貂蝉,这边联军也稳定了军队,各路诸侯也都收兵回营,李星也得到了传令兵来报,袁绍召集诸侯一同商议对策。

等李星进入了大帐,却发觉袁绍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说道:“李太守,我等皆在虎牢关前和董卓军激战,不知那时李太守在何处啊!”

“就是,我等都在出生入死,李大人却在营中安坐,以至于今日吕布险些攻破大营,若非董卓军无故收兵,恐怕我等都不会好过,李大人你该当何罪啊!”袁绍还没有接着说完,陶谦就已经跳了出来打算补刀,只是他这么急切的和李星作对,更加坚定了李星回去之后就要干掉他的决心!

这个时候李星也感觉到了,袁绍在周围暗藏了大将,同时周围的这些诸侯和身后的武将看着李星的神色也不是太好,这个时候,面对关东十八路诸侯质疑的目光,李星的脸上毫无惧色,十分自信地说道:“你等以为董卓军中高喊的董卓已死的传言是空穴来风乎?”

听到李星此言,正打算那李星兴师问罪的袁绍也有些惊疑不定的看着李星道:“莫非……”

“哈哈哈……”李星大笑了之后,就将一个腰牌拿了出来,正是董卓自封为当朝太师之后为自己制作的金牌,上面还大大的刻着一个董字,诸侯之中不乏认得的人,甚至袁绍就十分的熟悉,所以他将这个腰牌拿起仔细观看了之后,才抬起头看着李星说道:“原来李太守在之前竟然只身潜入了虎牢关将董卓杀死了!”

听得袁绍这么一说,周围‘嗡’的一下子就想起来了议论之声,要说大家到此,就是为了讨伐董卓,现在董卓竟然被李星一个人在虎牢关军队的保护下给杀死了,众人吃惊之余,还有部分的诸侯觉得李星此举是给大家难堪。

不过很快,大家就听到李星说:“若非各位在关外奋战,也不能够吸引吕布和西凉军的注意,李某也不可能杀死董卓,只是现在董卓虽死,西凉军却还在,现在皇上还在西凉军的手中,我等更应该乘胜追击,将群龙无首的西凉军消灭,迎回献帝才是!”

一听李星这么一说,大家都开始讨论起改如何攻入洛阳,救出汉献帝的事情了,西凉军的军力要远远超过在这里的任何一家诸侯,要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其实就是因为害怕董卓把持朝政之后,凭借西凉军的强大,平定这些地方上的土皇帝,诸侯们为了自保才会联军讨伐董卓,现在董卓死了,西凉军却并未伤筋动骨,若是不趁机打散西凉军,等西凉军缓过劲来,这些曾经讨伐董卓的人都不会好过,所以大家很快就决定明日继续攻打虎牢关,而且李星也保证会拖住吕布,协助联军攻关。

只是到了第二天,没想到的是虎牢关中的守军已经跑得一干二净了,抓来了虎牢关中用于断后的老弱,经过询问过后,才确认了,原来确认董卓死掉了之后,吕布直接强行夺去了在虎牢关内西凉军的军权,然后带着大军连夜返回了洛阳。

联军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来了虎牢关,袁绍就打算设下酒宴与其他诸侯一起庆祝,在这个时候,李星突然说道:“现在对方落荒而逃,正是我们乘胜追击的好时机,我们不如连夜追击,还是不要在虎牢关耽搁了。”

只是李星这句话却没有得到其他诸侯的响应,甚至袁绍还说道:“吕布突然撤军,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埋伏,所以我们还是先在虎牢关中等待消息,等确认没有埋伏再出击也不迟!”

众多诸侯之中,没有一个愿意与李星同行,因为他们实在是被吕布打怕了,想到之前吕布一人独斗联军的勇猛,他们现在都有些腿发颤。

李星只好一个人率领一万两千自己的军队和招降的一万西凉骑兵连夜出发,曹操、刘备和孙坚三个人本想要和李星一起追击,可袁绍看李星不给他面子,竟然还是执意要连夜追击,就在所有人面前大发雷霆,还说:“谁若是和李星这个竖子一起,就以军法处置!”

因为要顾忌袁绍,最终曹操三人也只能够看着李星连夜去追击,等李星到了洛阳近郊,才看到洛阳城中燃起来了大火,而西凉军已经不见了踪影,李星连忙让军队去救火,忙活了大半天的时间,才扑灭了火势,接着让军队在损坏严重的洛阳城中搜寻,李星则和智代她们一起进入了被烧成废墟的洛阳皇宫之中。

在皇宫的一处枯井中,李星看着打捞出来了一具宫女的尸体,这宫女的尸体上还带着一个锦盒,李星心道:“这个应该就是传国玉玺,也就是所谓的和氏璧了,李星环顾四周,发觉除了智代、真夜还有莲华,这里也没有其他的人,也就直接将锦盒打开,看到里面锦缎的上面,果然放着一方闪着盈盈光芒的玉玺。

李星将盒中那散发着莹莹光彩,顶上五龙环绕,一角处因为缺损而镶有黄金,几乎被神话了的传国玉玺拿出,翻转过来,看着玉玺底的字,忍不住轻声轻声念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果然就是你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