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比较“道、天、地、将、法”的七方面(1 / 1)

原文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①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②?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③?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④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注释

① 孰:谁,哪个(表示选择)。

② 天地孰得:哪方面得到天时地利。

③ 练:训练。

④ 将:假如。

译文

所以,要估计敌对双方的优劣条件,以此做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就要比较:哪方的主君得人拥护,上下同心?哪方的将领有本事?哪方得天时地利?哪方军法执行得好?哪方武器装备精良?哪方士兵更训练有素?哪方的奖惩公正严明?我从这些比较之中,便能判断谁胜谁败了。

如果能接受我的计谋,用我指挥作战,一定能胜利,我就留下来;如果不接受我的计谋,即使用我,也会失败,那我就离开。

历史故事

韩信投刘邦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也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他是刘邦手下最杰出的将领,可最开始,韩信是投靠在项羽麾下的。

韩信投靠项羽时,项羽是当时最强大的武装势力,但项羽并没有发现韩信的才能,根本不重用他,结果韩信又投靠了刘邦。起初,刘邦也没有很重视韩信,不过他的谋臣萧何认为韩信是将才,极力向刘邦推荐。最终,刘邦郑重地拜韩信为大将军。拜将之后,刘邦询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侃侃而谈,对局势的分析也相当准确,刘邦听后大喜,深恨得到韩信的时间太晚了,从此对韩信言听计从。

对于人才,刘邦不仅比项羽更优待,更重视,在政治格局上,刘邦也技高一筹。刘邦最先攻入秦国时,对财宝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与秦地人民约法三章,其他秦国严刑峻法一概废除,所以秦地人民爱戴他。而项羽呢,他引兵屠戮咸阳,还一把火烧了秦国宫室。项羽一开始就不懂得要天下,他就是要财宝,要美女。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项羽虽勇猛过人,能力超群,可韩信评价他只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在雄才大略上难以和刘邦相比。所以项羽最终败给刘邦,便不足为奇了。

韩信

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出身平民,早年落魄,在秦末群雄并起时曾投靠过不同势力,最终得萧何重视,推荐给刘邦。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赞誉为“兵仙”“神帅”。

华杉详解

孙子不仅提出要比较敌我双方“道、天、地、将、法”这五件事,还具体地提出要从七个方面来比较。第一个方面就是“主孰有道”,即哪一方的君主能分享胜利果实,对民众政策得当,对部下舍得封赏。有道是一种软实力,刘邦有软实力,项羽全是硬实力,在这一条上,项羽一开始就远远地输给了刘邦。

“将孰有能”,是比较双方将领本事。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知道对方大将厉害,就坚决不出战,派间谍去买通对方宠臣,离间他们君臣关系,把这大将调走,换个笨蛋来,然后一战而胜。

“天地孰得”,是看谁得天时地利。

“法令孰行”则是设下法令,不管是谁,只要他犯法,就一定惩罚。比如曹操,他曾下过一条命令,说踩坏麦田者斩,结果他自己的马受惊冲到麦田里去了。曹操不能把自己斩了,他只好拔剑把自己胡子割了,以须代头。

“赏罚孰明”也很重要,可以说,赏罚能直接决定战斗力。赏罚的关键,一是及时,二是恰当。韩信说项羽待人恭敬慈爱,人有疾病,他能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然而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可见项羽就做不到“赏罚孰明”。

“兵众孰强”,指士兵勇于战斗,听到擂鼓冲杀就高兴,听到鸣金收兵就气愤。

“士卒孰练”和“兵众孰强”有区别,孙子把这两条分开讲,很有意义,“士卒孰练”对我们也很有启发。人的可塑性都很强,一般经过训练就能从事专业工作,但如果我们能专注地、长期地只练一件事,就能成为世界级专家。所以只要训练好,每个人都有成为顶级专家的机会,我们应该有这个意识,有这个信心。

名家注解

法令孰行

曹操注:“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梅尧臣注:“齐众以法,一众以令。”

兵众孰强

杜牧注:“上下和同,勇于战为强,卒众车多为强。”

张预注:“车坚、马良、士勇、兵利,闻鼓而喜,闻金而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