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1 / 1)

中国历史常识 吴晗 599 字 18天前

秋瑾(1875—1907)是清末有名的资产阶级女革命家,字璇卿,别字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她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时读书很聪明,能写一手好诗文。二十二岁时,在家庭的包办下,与湖南湘潭的封建官僚子弟王廷钧结婚。

秋瑾受到封建家庭的束缚,时常感到愤愤不平。后来看到清政府的腐朽卖国和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便逐渐产生了为妇女谋求解放和推翻清朝腐朽统治的宏大志愿。1900年,她住在北京,亲眼看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无数暴行,更加强了从事革命的决心。她在《致某君书》里就坚决地说:“吾自庚子(指1900年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事件)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可见这时她已下定了为革命情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决心。在这种强烈的革命思想推动下,1904年,秋瑾毅然决然地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离开了丈夫和子女,只身去日本留学,开始踏上了革命生活的道路。

在日本留学期间,秋瑾积极地进行革命活动,与革命党人刘道一等组织了秘密团体“十人会”。1905年,孙中山由欧洲到日本,成立了同盟会,秋瑾立即加入,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她还联络当时留日的女同志,组织“共爱会”,自己担任会长。清政府勾结日本政府,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压迫留日学生,秋瑾愤然返归祖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1906年,由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和一些同志在上海设立革命机关,并主持了《中国女报》,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1906年,同盟会发动了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全国革命形势汹涌澎湃。这时秋瑾返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大通学堂原为徐锡麟、陶成章等创办,是光复会训练干部、组织群众的革命据点。在大通学堂,秋瑾为了进一步训练革命力量,成立了“体育会”,招纳会党群众和革命青年,进行军事操练,并积极联络浙江各地的会党,组成“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秋瑾任协领,积极地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

1907年5月间,徐锡麟准备在安庆起义,约秋瑾同期于浙江的金华、处州等地响应。但徐锡麟起义计划先期泄露,7月6日,徐锡麟仓促地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在安庆发动起义。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起义很快失败,徐锡麟也被捕牺牲了。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危急。当时有人劝秋瑾暂时走避,秋瑾毅然地拒绝说:“我怕死就不会出来革命,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我决不离开绍兴。”

1907年7月13日,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经过一场激烈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大通学堂学生的抵抗失败了,清军逮捕了秋瑾。审讯时,敌人虽用酷刑逼供,但秋瑾坚贞不屈,没有吐露半点革命机密,只坚决回答清吏说:“革命党的事,不必多问!”万恶的清朝官吏只好伪造供词,捏造罪证,草草结案。7月15日,秋瑾于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死时年仅三十三岁。

(马汝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