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1 / 1)

中国历史常识 吴晗 801 字 14天前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过着最简单的生活,当然谈不到使用家具。当时人们休息是坐在地上或睡在地上的,因为地上很硬很潮,坐时睡时总要铺垫一些东西,比如植物的枝叶啦,或是兽皮啦,等等。当发明了编织技术以后,也自然会铺垫席子。这种“席”,如果也可以算做家具的话,就是室内最古老的家具。在我国古代,很长时间保持着席地坐卧的习俗,一直到汉代,席还是最常用的家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仍还离不开它。那时一般的席是蒲草织的,好一些的加上绢帛的边缘,更贵重的还有用丝织的“绣茵”。

最早出现的家具还有床。殷代的甲骨文里,就有“床”字的形象。1957年在河南信阳发掘的战国时期的楚墓里,有不少雕饰精美的漆、木家具——床、几、案等,这是我国现存的年代较早的一组木制家具实物。出土的木床长2.18米,宽1.39米,四周围有栏杆,下面有六个足。床很矮,床足才高19厘米。到汉代,床还是比较矮的。在汉代的画像石和壁画里,常常有坐在**的人物画像,有的床就是一个矮平台,有的下面有四足,它的用途和席一样广泛。

**往往要张挂帐子,帐子的形制,一般多做成复斗形状。古诗《孔雀东南飞》中所说的“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的句子,指的就是这种形制的帐子。至于宫廷贵族们所用的帐子,自然就更加讲究,装饰也更为华美,帐顶往往饰有金莲,四角装有金龙口衔的彩色穗子。

席地而坐或坐在矮**,如要饮食或书写,就临时放置案、几。案的形状,就像一个大托盘,下面有足。有作圆形的,下面有三足;有作长方形的,下面有四足。讲究的案是漆案,四角有铜饰。案一般都不太大,很轻,也不太高,一般不过20厘米。几是狭长形的,下面两端装足,在坐累了时可以倚伏在上面休息,称为“凭几”。晋代以后,流行一种凭几,几面作圆曲形,下面有三个兽蹄状的足,形式古朴、大方。

装藏东西,一般用箱子,也有立柜。河南陕县的东汉墓里,出土了一件绿釉陶柜模型,是方形的,下面有四足,上面有可以开启的柜门。

至于在室内作隔断的,除了帷幔外,还有屏风,这种屏风多安设在床的后面和两侧。另外还有一种“步障”,用布帛制成,也作隔断用。

魏晋以后,家具有了变化。这时,由于一般建筑物加高了,所以室内的陈设也相应地加高。例如,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画的《女史箴图》中,床的高度就和现代的差不多。另外,一些少数民族的用具也传入中原地区,例如在汉朝末年,北方少数民族的“胡床”传了进来,而且逐渐广泛流行。这种“胡床”,大约就是以后的“交椅”一类的东西,可能就是椅子的前身。

最晚到唐代,出现了真正的椅子。1955年在西安发现了唐玄宗的宠臣高力士之兄高元珪的坟墓,墓室正壁上的人画像就是坐在椅子上的。敦煌的唐代壁画里,也画有椅子。看来这时椅子的样式结构还很古拙,都是仿效建筑中大木作手法。同时由敦煌的唐代壁画和传世的唐代绘画里,可以看到当时已使用了桌子,有简单的长方形板桌,也有制作精致的长桌。除了桌、椅外,也还有方凳等物。

桌椅一出现,人们逐渐改变了席地坐卧的方式,改为坐椅子、凳子了,这样也就引起了许多日常生活用具的变化,也引起了生活习俗方面的变革。从五代时南唐顾闳中绘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家具已很齐备,有椅子、鼓凳、桌子、矮几、大床、屏风等。但是这些家具还不像现在的家具那样,放置在室内一定的位置,而是用时放置,用毕即撤除。

到宋代,桌椅家具才普遍地使用起来。在河北巨鹿县宋城遗址中,掘出过北宋末年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的木制桌椅,这是很珍贵的发现,是我国现有的罕见的宋代实用木制家具。从宋代的绘画及墓葬里的壁画和殉葬的家具模型来看,这时家具的品种已经显著增多,除桌、椅以外,还有床、凳、屏风、高几、柜、衣架、巾架、曲足盆架、镜台等;并且在制作上也有了不少变化,上面还出现了华美的雕花饰件。

(杨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