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声听起来像在哭的鹧鸪原来是在求偶?
为什么北方人没有见过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听我讲诗词
昔日,金兵攻占北宋的都城汴京(今开封)并一路追至造口。辛弃疾途径此地,写下这首词,抒发自己对国家兴亡的感慨。郁孤台下的清江水里流淌着多少百姓的血泪?词人遥望西北的长安,只见一座座青山。不过,奔涌的江水终究是挡不住的,它必定能冲破重峦叠嶂,向东流去。正在此刻,远山的深处传来鹧鸪的声声悲鸣,又让词人陷入了无尽的忧伤。
鸟儿有历史
鹧鸪的叫声听上去断断续续,像是在抽泣。古人听到鹧鸪鸣叫,难免会被勾起离愁别绪。所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借用鹧鸪来抒情。实际上,鹧鸪的叫声可不是在感伤,而是在求偶。繁殖季节的雄鹧鸪竞争非常激烈,它们的嘶鸣和啄木鸟的啄木声一样,都是为了夺得雌鹧鸪的青睐。
爱穿花衣裳
鹧鸪的嘴巴黑黑的,眼睛是暗褐色的,身上的羽毛黑白棕相间,背上和胸腹部又有许多眼状的白斑,就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乍一看,鹧鸪有点儿像鹌鹑,又有点儿像鸡。不过,它的体形比鹌鹑大,又比鸡小,不难分辨。
博物小课堂
鹧鸪的求偶行为
每年3—6月是鹧鸪的繁殖期,通常,它们会提前两个月开始求偶**。为了争夺配偶,雄鹧鸪们通常要举办一场“鹧鸪好声音”,通过较量歌喉来展现自己。如果歌声难分伯仲,那它们就会大打出手。首先,雄鹧鸪们会像拳击手一样凝视彼此,然后开始互啄。它们的喙坚硬有力,只有打到另一方落败而逃,胜利者才能赢得雌鹧鸪的“芳心”。鹧鸪通常实行“一夫一妻制”,不过也有少数鹧鸪群里实行“一夫多妻制”,这是“头鸪”才有的“特权”。“头鸪”是领地内唱歌和打架的第一名,还享有高声啼叫权、沙浴优先权。
鹧鸪生着一双典型的“鸡爪子”。
鹧鸪的繁育行为
求偶**后,雌雄鹧鸪会在4—5月开始筑巢。它们通常会在灌丛或草丛里筑巢,土坑状的鸟巢由枯草、枯枝组成,看上去和其他陆禽的巢穴一样简陋。虽说鸟巢有点儿粗糙,可鹧鸪的蛋却十分光滑。鹧鸪每窝通常产卵5~10枚,呈椭圆形或梨形,通体棕白色,带暗红斑,有点儿像放大版的鹌鹑蛋。鹧鸪蛋的孵化期是21天左右。在这段时间内,雌鹧鸪十分顾家,很少会离巢觅食。同时,它们的领地意识很强,雄鹧鸪会在高高的树枝上鸣叫以宣示主权。如果有不认识的同类想靠近它们的家,会被奋力驱赶出去。
生在江南,长在江南
鹧鸪生活在长江以南,是一种留鸟。也就是说,它长年累月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不像燕子那样,在春夏时节飞往北方。所以,北方人没有见过它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
自然放大镜
鹧鸪的日常生活
鹧鸪不是素食主义者,它们吃杂草、野果、种子、嫩芽、嫩叶,它们也吃蚱蜢、蚂蚁等昆虫。因为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所以鹧鸪的身体很强健。它们的爪子十分有力,别说是跑来跑去,就连刨土也不在话下。鹧鸪喜欢在森林的灌木丛中觅食,一般是用走的,但有时也会飞,而且飞得还挺快。
吃饱喝足的鹧鸪也很会享受,它们会在正午的阳光下来一场沙浴,在沙土堆里使劲扑腾翅膀,驱赶羽毛里的各种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