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lóu gū)(1 / 1)

蝼蛄会挖土吗?

蝼蛄的叫声也是有“口音”的吗?

凛凛岁云暮(节选)

〔两汉〕佚名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蝼蛄是不折不扣的“土行孙”。

听我讲诗词

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诗,《古诗十九首》代表着汉代五言诗发展的高峰。节选部分的意思是,寒冷的岁末,蝼蛄彻夜鸣叫,声声悲凄。冷风凛冽刺骨,妻子惦记远方的丈夫出门在外,还没有过冬的寒衣呢!

虫儿有历史

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蝼蛄很早就受到中国人的重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也对这种昆虫做了详细描述:“蝼蛄穴土而居,有短翅四足,雄者善鸣而飞,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飞翔。吸风食土,喜就灯光。”看来,在明代,人们就对蝼蛄的习性有了充分的了解。

会挖土的虫子

蝼蛄最为奇特的是它的前足,也叫“挖掘足”,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挖土的。它的前足很大,末端呈齿状,就和挖掘机一样,再加上尖尖的头部和坚硬的前胸背板,让它挖起土来丝毫不费劲。蝼蛄是不折不扣的“土行孙”,连吃饭也能在地下完成。它喜欢吃植物的地下部分,比如刚播下的种子、嫩芽,或者地下根茎。即便不吃,它在土里钻来钻去,也容易造成植物的根系受损。所以,蝼蛄是一类农业害虫。以前,农民伯伯和农业专家会根据它的习性想尽办法来消灭它。

蝼蛄挖起土来丝毫不费劲,连吃饭也能在地下完成。

博物小课堂

是拉拉蛄、地拉蛄还是土狗?

蝼蛄是直翅目蝼蛄科昆虫的总称,中国常见的有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等。它有很多有意思的俗称,如拉拉蛄、地拉蛄、土狗等。蝼蛄的长相比较奇特,头部较小,略成圆锥状,触角为丝状;胸部有较大的椭圆形前胸背板,前翅很短,只有腹部一半的长度,而后翅较长;腹部末端还有两根尾须。

蝼蛄的叫声有“口音”?

北宋诗人晁补之的诗句“**深砌吟蝼蛄”道出了蝼蛄的两个习性。“**”表示它是夜行性动物,“吟”表示蝼蛄能鸣叫发声,因此人们会利用这些习性来捕捉它。蝼蛄在晚上有很强的趋光性,人们就利用灯光诱捕它。雄性蝼蛄在夜晚鸣唱,和蟋蟀一样唱的是求爱的歌曲,所以也有人专门录下雄性蝼蛄的歌声,在田间地头播放,诱捕雌性蝼蛄。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还意外发现在北京录的雄性蝼蛄的鸣叫声放到河南却不好使了,只有河南本地雄性蝼蛄的歌声才能吸引当地的雌性蝼蛄,这说明不同地理种群的蝼蛄还有不同的“方言”。

蝼蛄的产房

雄性蝼蛄鸣唱引来雌性后,它们会进入隧道内进行交尾。雌性产卵前还会挖出专门的卵室,卵室比一般的隧道宽阔一些,有点儿像一个侧倒的烧瓶。蝼蛄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若虫和成虫相似——头、胸部较小,而腹部较大。当冬季来临时,蝼蛄会继续往土壤的深处活动,一般在地下40~60厘米处,不吃不动进行休眠。等到来年春天,气温上升,它们再回到浅土层活动。

自然放大镜

为什么要利用灯光诱捕昆虫?

如果你去乡下游玩或者在野外露营,当夜幕降临,你坐在灯下,不一会儿就会发现好多小虫子朝你飞过来。不过这些昆虫的目标不是你,而是灯光。许多昆虫都有趋光性,如蛾、白蚁和蝼蛄。人们利用这一点可以做昆虫的多样性调查。在野外撑起一块大白布,再打开一盏灯,就能看到很多昆虫接二连三地落到白布上。这时,调查人员就可以取样抓捕或者进行统计等工作。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也可以用灯诱的方法来观察夜间活动的昆虫。要注意,不能随意抓走昆虫并且带回家,因为有些昆虫可能是国家保护动物。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灯光来消灭有害昆虫,比如餐厅里常见的紫色灭蝇灯。不过不是什么灯都可以杀虫,不同的昆虫可能喜欢不同波段的光,而高压汞灯、黑光灯都能发出紫外线,能吸引大部分的昆虫,因此应用比较广泛。

利用灯光诱捕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