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续集盛行的年代,曾经风靡全球的管理学经典著作《蓝海战略》也终于推出了续篇《蓝海战略2:蓝海转型》。此书一经问世,就成绩斐然,几星期内就登上了《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畅销书排行榜,包括简体中文版在内的28种语言译本也将出版。与第一部《蓝海战略》相比,这部续作有哪些特点和新意,又有哪些主要看点?

首先,如果说《蓝海战略》是一本有关“为什么”的书,《蓝海战略2》则是一本有关“怎么做”的书。《蓝海战略》通过翔实的历史和现实案例展示了“红海竞争”的局限性和开创“蓝海”的必要性,并以系统性的框架和工具解读了成功的蓝海行动背后的战略逻辑。《蓝海战略2》回答的则是“怎样才能从红海走向蓝海”的实际操作问题。金和莫博涅列出了五个行动步骤,每一步都由具体的蓝海工具和框架启动、引领和推进。对于渴望开创蓝海的组织或个人而言,这是一本具体而细致的实践指南,它将“蓝海转型”这一看似复杂而艰巨的工程转化为循序渐进、易于掌握和实施的系统进程。

第二,《蓝海战略2》虽是一本实操指南,但在理论层面亦有新的拓展,可以说是蓝海战略2.0版。《蓝海战略》一书挑战了在战略管理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竞争战略理论,为企业战略研究带来了范式性转变。《蓝海战略2》则以“市场开创战略的增长模型”对创新和市场开创的不同方法进行归类总结。此前很多人认为开创新市场意味着对现有产业的“创造性破坏”或“颠覆性创新”。《蓝海战略2》则认为,这两种方式仅仅解释了蓝海开创的部分情况。更多的蓝海新市场是通过“非颠覆性创造”的方式开创出来的,这意味着开拓新市场、新需求和新增长并不一定以淘汰现有产业和企业为代价,而应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创造共赢。

第三,金和莫博涅在《蓝海战略》一书中强调,其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是“战略行动”,而不是“企业”或“产业”。《蓝海战略2》的讨论焦点则重新回到企业组织及组织中的人身上,这是因为任何战略行动计划都需要在组织内部创制和实施,而创造力和执行力的关键则在于人。企业组织要开创蓝海,开启获利性增长,不仅要有正确的方法和工具,还要让员工充分理解、信任、支持和配合企业的蓝海行动。为此,两位作者将他们在《蓝海战略》一书中曾介绍过的“公平过程”和“引爆点领导法”等组织转型工具贯穿到“蓝海转型进程”中,使该进程做到“以人为本”。这一设计,打通了“战略学”和“组织行为学”之间的区隔,为蓝海转型注入了来自人的鲜活生命力。要成功地从红海迈向蓝海,战略转型和组织转型都是关键,这也是本书中文版书名强调“转型”这一概念的原因所在。

第四,《蓝海战略》中的很多案例属于追溯性研究,而《蓝海战略2》的大多数案例则记录了各类组织前瞻性地应用蓝海方法和工具实施蓝海转型的历程。在早期的追溯性研究中,金和莫博涅通过对大量战略行动的观察和比较,提炼出了其中共通的制胜逻辑与规律,这就是蓝海战略。而在《蓝海战略》问世后的十多年中,世界各地许多企业、非营利组织、公共机构甚至政府组织都积极将蓝海战略的理论方法付诸实践,其中一些转型行动是在作者亲自指导或密切观察下进行的,它们构成了《蓝海战略2》一书中的主要实例。可以说,《蓝海战略2》所记述的每一个转型环节,都包含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教训。

金和莫博涅特别为中文版添加了附录,收入了由“蓝海转型中国研究小组”撰写的三个中国案例,分别在企业、行业和国家政策层面上探讨中国的蓝海创新,它们旨在为中国读者提供环境参照,帮助大家理解蓝海战略和蓝海转型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动向都呼唤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产业部门实施蓝海转型,以实现中国经济从低端、粗放型增长到高质、创新型增长的跃变,并不断开辟蕴藏着新需求的蓝海,为中国和世界创造共赢的未来。《蓝海战略2》中文版在这个时候推出,可谓适逢其时。译者愿借此机会对引进和出版此书的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及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各位领导、编辑和其他工作人员致以衷心的谢意。

吉宓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