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最坑的40条
养生谣言
※ 警告:下文框里的话
都是谣言
一月
吃素比吃肉健康
长期纯素食可能造成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免疫力降低,营养不良。
发热盖被子捂汗
盖被子无法散热,还可能让患者产生脱水、酸中毒、缺氧等症状。
婴儿护肤品适合成年人
幼儿的皮肤大多是最理想的中性肤质,成年人的皮肤条件则比较复杂。
吃了头孢能喝酒
不只是头孢,酒和下面这些药都不宜同服:
同样道理,吃了这些药也不能吃下面这些含酒精的食物:
二月
吃猪蹄能美容
口服的胶原蛋白经过消化后都变成了氨基酸,对皮肤基本没啥作用。
喝酒脸红代表很能喝
喝酒脸红的人其实不太能喝酒,强行让他们喝酒反而会对其身体造成伤害。
消炎药治感冒
消炎药可以缓解感冒症状,但并不治病。很多人吃的“消炎药”,其实是抗菌药物。而大部分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菌药物对其无效。
HPV疫苗会导致各种疾病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HPV疫苗会导致女性不孕和儿童畸形。WHO(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倡使用HPV疫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三月
喝粥养胃
糜状的粥能减少胃的工作量,但这主要是因为粥里营养物质太少了。除了体弱、消化能力差的人,健康人不宜长期食用。
被异物噎住倒立就好
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吐出异物,反而可能会造成异物进一步深入呼吸道。
人体有排毒时间表
没有!也没有最佳睡觉时间表!11点前不睡觉也不一定有害!重点是作息规律。
适量喝酒养生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集结了多国学者,给酒判了死刑。酒精的安全摄入量:零。
四月
益生菌饮料很健康
并没有那么健康。
它们的含糖量甚至比可乐还高。但因为它比较好喝。人们喝起来往往会没有节制,就更容易摄入超标的糖分。
服用布洛芬会造成永久伤害,甚至致死
确实有批不合格的布洛芬在美国被召回,但它们并未流入中国市场。在美国的召回报告中,也没有不良反应的病例。
遵医嘱正常使用布洛芬没有问题。
五月
白醋洗脸美白
白醋不能美白,啤酒、淘米水,还有柠檬水也都不能美白!
左侧卧睡觉会压迫心脏
只要你没啥特别严重的心脏病,正常人不论什么姿势尽管睡!
而且大部分人每晚会不自觉的换睡姿,平均要20次。
六月
小龙虾吃尸体,喝生活污水
鼻子出血要仰头
吞下去的口香糖会粘在胃里
口香糖里的某些成分会被胃消化。不易消化的部分,也会随肠道蠕动排出体外,不会赖在体内不走。
奶茶里的珍珠会导致胆囊炎
胆囊炎一般是由细菌、胆结石、胆囊息肉等引起的。奶茶里的“珍珠”是木薯淀粉做的小球,两者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
但奶茶确实高糖高脂,并不健康。
七月
小飞虫钻进耳朵,可以用手或工具往外掏
你掏得越猛,虫钻得就越深。一不小心甚至可能钻破鼓膜,损害你的听力。
泡面杯内层有蜡
泡面杯内层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不是蜡。
无痛人流零危险
男人做家务会导致老年痴呆
做家务不光不容易得老年痴呆,还可以锻炼头脑和身体,预防老年痴呆。
八月
烫伤可以抹牙膏
烫伤处不要涂抹芦荟胶、酱油或者牙膏等奇怪的东西。
它们不仅无法治疗烫伤,反而可能加重伤情。
吃苦瓜会降血糖
苦瓜糖分很低,确实是糖尿病人的优选食物。但糖分少不代表能降血糖。
就像减肥时可以吃黄瓜,因为它热量低,并不是能帮你燃烧脂肪。
九月
红糖补血
红枣、胡萝卜、菠菜、海带、莲藕和红糖都不补血。
“纯天然”、“手工”的护肤品才好
天然植物成分复杂,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再加上手工制作的生产环境和制作流程都很难达到卫生安全标准,缺少监管的产品质量堪忧。
十月
无糖奶茶很健康
所有市售的无糖奶茶里都有糖,有的还不少!
口服维生素C可以变白
口服后,维生素C大部分会被人体消化,分散到全身血液中,很难跑到皮肤上帮你美白。
吃黑芝麻能让头发变黑
毛囊内的色素是由人体内的基因决定的,吃东西对它没什么用。
量子波动速读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量子波动阅读并不能让你蒙眼识字,更不能几分钟读完一本书。事实上,量子波动只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和学习方法毫无关系!
家长们啊,不要再被收智商税了!
十一月
喝酒让身体变暖
这其实是种错觉。
饮酒后毛细血管扩张、身体散热速度会加快。
越戴眼镜越近视
得了鼠疫必死无疑
现代医学里,鼠疫早就不是无药可救的绝症。只要早发现早治疗,鼠疫的治愈率很高。
淡黄色的牙齿不健康才不是。
那种白到刺眼的,反而八成都是“整容货”。
十二月
食物一定要“不含防腐剂”才健康
不添加防腐剂的食物,可能会添加大量的盐和糖来起到防腐效果。
土榨花生油更健康
土榨油可能真的“无添加,不掺假”,但它们同样不会经过正规的食品安全检测,许多都是三无产品。其中黄曲霉毒素可能超标。
昏迷了,赶紧掐人中
轻微的昏厥,你不掐人中他也会醒。
心肺复苏不能按太大力
如今,我们每天都会听到不少谣言。它们有的大,有的小,但只要有人轻信,结果往往都不会太好。
但辟谣这件事本身又很困难,转发辟谣文章到家族群,可能惹得家人在微信上和你绝交。
“断绝亲戚关系”
苦口婆心地跟爸妈辟谣,比不过朋友圈里“专家”打的一则漏洞百出的广告。
作为科普工作者的我们,每次辟谣压力都很大。
但是,哪怕只能帮到一个人,我们也愿意把辟谣进行到底。
为了自己,也为了朋友和家人,希望大家和博士《一起来粉碎朋友圈养生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