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讲汉庭的第二次蓝海战略,首先要了解汉庭的第一次蓝海战略。汉庭酒店的诞生,本身就是中国企业界“蓝海战略”的一个标杆案例,是“蓝海战略”在中国商业史上最成功的实践之一。
蓝海战略[2]是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W. 钱·金教授和勒妮·莫博涅教授提出的。其核心在于通过“剔除,减少,增加,创造”的四步动作,创造全新的价值曲线,开创无人抢夺的蓝海市场,走出红海竞争。
蓝海战略四步动作:
剔除:哪些被产业认为理所当然的元素需要剔除?
减少:哪些元素的含量应该减少到产业标准以下?
增加:哪些元素的含量应该增加到产业标准以上?
创造:哪些产业从未有过的元素需要创造?
汉庭酒店的创始人季琦先生在2005年用蓝海战略的方法创办了汉庭酒店,在中国开创了经济型酒店的蓝海。季琦先生洞察到,当时中国的酒店行业只有两类产品。一类是高星级酒店,价格昂贵,普通人难以承受;另一类是招待所,虽然价格便宜,但住宿条件十分落后。于是,在产品设计上,汉庭剔除了传统星级酒店的豪华大堂、大型会议室、娱乐、餐厅等不必要设施,选择把客房作为唯一的产品,减少房间的面积,增强“洗好澡,睡好觉,上好网”的体验。然后把价格降低,只要200元就能住一晚。这就开创了一个新蓝海,让汉庭迅速在中国酒店市场崛起。
但是,蓝海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不断地开拓。蓝海创新者在开创一片“创造性垄断”的市场空间后,通常可以较长时间保有蓝海市场,但其巨大的利润和增长效益自然会引来大量模仿者,利润就会开始往下走。
汉庭开创了经济型酒店蓝海,各大经济型酒店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到2015年底,汉庭酒店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2000多家,全国经济型酒店的总量已经接近2万家,此时的经济型酒店已经成为一片红海。汉庭正面临行业不景气、RevPAR连续4年下滑、产品老化、入住率下降、价格竞争激烈等问题。
《蓝海战略》作者W. 钱·金教授说过:没有永远卓越的企业,也没有永远具有吸引力的产业,企业创造和保持辉煌的关键是适时地采取蓝海行动,及时开创和更新蓝海。
这时候,汉庭一方面进行产品的硬件升级,一方面找到了华与华,提出了品牌战略重塑的需求,要将汉庭打造成一家人人都喜欢住的“国民酒店”。
数据来源:《酒店行业报告: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发展趋势》
2005年汉庭酒店客房与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