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手记:四个案例与一个旋律(1 / 1)

1998年的“中华养生园”、1999年的广州奥林匹克花园、2000年的“奥龙计划”、2001年的南国奥林匹克花园,四年四个案例,始终贯穿着一个旋律——复合地产。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的工作室开始探索企业化、团队化、公司化的运营模式,一个成熟的团队开始成型。我们这些人开始在王老师的宏观把握和与企业家的决策性对话之余,想办法在实操和推进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工作室的人力资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批今天的骨干纷纷进入工作室。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工作室的地产策划开始了从早期的概念策划、传播策划向开发型策划的转型。而当时的地产行业正面临着一次全新的变革。一方面,大家都嗅到了房地产背后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很多发展商都在寻找自己的超常规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整个行业开始从销售引导进入设计引导,开始从关注地段、概念到关注产品。在此背景下,我们借助自身在地产策划方面的积累和人才优势,也开始“抓大放小”,把精力重点集中到地产策划上来,这才有了1998年南沙“中华养生园”项目的集体务虚。

记得1998年那个炎热的夏季,工作室所有员工放下手上的业务,关在广州番禺金业别墅花园(现在的番禺奥园)的一幢别墅里,整整两个月时间,只做了一件事——研究一个叫“养生园”的课题。我们开始有意识地梳理、沉淀工作室关于地产开发的一系列理论、说法和主张,我们开始从开发的角度、从企业的角度、从项目运营的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到底什么是生活方式,它应该包括哪些要素、环节。之后,这个课题又断断续续持续了大半年,一直到1999年初。后来,工作室关于房地产的主要理论和观点基本上是以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产生的——“中国房地产发展阶段论”的总结与预测、“泛地产论”、“复合地产论”,“生活方式论”以及“房地产品牌评估坐标”、“房地产目标消费群分析模型”和“房地产企业发展阶段论”等等。

这个阶段的研究还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对不久之后到来的大盘时代有了一定的理论准备和先行一步的实践;二是强化了工作室至今一直坚持做“商业思想库”的目标。这种研究与业务并重的传统,于今看来,更弥足珍贵。

(工作室广州战略策划中心总经理 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