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衡山指挥所(1 / 1)

烽烟狼卷 骨头渣子 1927 字 2个月前

台湾国防部“衡山”系统

英文标题:“”

研制地区:中国台湾地区

研制时间:80年代初期开始建设

部署时间:1992年4月建成使用

关键词:“衡山”系统

1“衡山”系统概况

近年来,台湾当局以外购和自行研制两种途径大力加强武器装备建设,同时把C3I系统建设作为“国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列为优先发展项目。台军从7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C3I系统,按照“情报资源共享、各系统间互通”的原则,建设了拥有预警机、地面预警雷达和舰载雷达组成的预警探测系统及初具规模的区域通信网,建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台湾“国防部”建立了“衡山战情信息管理系统”(简称“衡山”系统),陆军建立了“陆军战情资讯自动化系统”(简称“陆资”系统)、海军建成了“大成”系统、空军建成了“天网”、“强网”系统。目前,台军作战指挥的效能、快速反应能力、诸军种协同作战能力、兵力兵器的运用能力、情报侦察能力以及通信保障能力都已得到了全面增强。到2005年,台湾陆、海、空三军将建成比较完整的C3I系统,并将全面实现指挥自动化。

从总体上衡量,台湾C3I系统和装备的水平已经基本达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某些节点已居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在亚洲算最出色的。对大陆的海防、空防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衡山指挥所”

“衡山指挥所”是台湾当局建在台北市郊士林区鸡南山地下的一个规模庞大的“战时最高指挥”中心。这座巨大的地下建筑预计耗资亿元新台币。

衡山指挥所是蒋介石时代重要的军事工程,是台湾上万个地下堡垒中规格最高、设施最完备的一个。1951年开始规划兴建,1958年8月23日的金门炮战,人民解放军猛烈的炮火使台军金门防卫部夷为平地,不但赵家骧等三个台军中将副司令当场毙命,连上岛视察的“国防部长”俞大维也身负轻伤,而且金门岛的地面军事设施几乎荡然无存。由此,蒋介石下令加速军事设施地下化建设的步伐,随即这个战时最高指挥所被定名为“衡山”。

衡山指挥所是一个占地数平方公里的地下三层建筑。其中各种地下建筑层次分明,地下隧道纵横交错,汽车、坦克均可通行。在衡山指挥所内不但台湾的“总统”、“国防部长”和“参谋总长”等高官有专门办公、指挥和休息的场所,而且“国防部”和“参谋本部”下属的各职能部门也有各自的作战指挥区和生活区。

1970年5月,台湾拟制了“固安”独立防御作战计划,将台、澎、金、马划分为相对独立的5个战区和2个防卫部。这一时期,台湾战场目标的地下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机一坑、一人一坑、一车一坑、一炮一坑”,形成了以坑道为核心,永备工事为主体,堑壕、交通壕为经络的堡垒型防御体系。重要军事目标,如指挥机构、飞机和主要舰艇可全部隐蔽于掩体或坑道工事。一线雷达站、各级通信枢纽和通信台站、导弹阵地、物资仓库都已基本实现了永备化和地下化。衡山指挥所就是其中最为坚固的地下堡垒之一。

近年来,台湾当局对衡山指挥所的扩建完善工作始终在继续。1993年台湾军方推出了一项“博爱专案”,计划围绕衡山地堡将台军最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联成一体,以便战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指挥效率。这一方案的主体工程是在衡山指挥所东南面的原“三军大学”用地上兴建一座地上8层、地下2层的“国防部”大楼,以使目前的“总统府”与“国防部”分开办公,更使地面指挥首脑机关更迅速、更便捷地应对战争。大楼兴建完成之后,将可供“国防部”、“参谋本部”和相关单位的五、六千人使用。“博爱专案”1996年正式列入预算,计划2003年完成。

“衡山”总体系统

装配于衡山指挥所地下隧道中“国防部”地下室内的“衡山”系统,80年代初期开始建设,1992年4月建成。

“衡山”系统是台湾“国防部”的战略指挥中枢和台军战略性自动化指挥控制中心。其主要任务是辅助参谋本部进行指挥决策。平时收集更新信息,对各军种进行日常管理和指挥,战时根据作战态势拟定最佳作战方案,对联合作战实施指挥控制。“陆资”、“大成”、“强网”系统作为台湾陆、海、空三军各自独立的指挥系统,担负情报信息的收集与传送、部队的指挥控制及与友邻的沟通协调等任务,通过系统综合实现互通,达到了“一个系统,三军共用”。

2“衡山”系统的组成

衡山系统主要由作战、人事、后勤和通信4个分系统组成。通过专用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显示设备与各军兵种、第一至第五战区和金门、马祖防卫司令部等单位连接,实现信息分发传输和指挥控制,见图1。

图1台湾军方C3I系统总体结构

“衡山”系统的主要设施有计算机、图形、数据处理及外围设备和战略、战术通信网,现已与各军种的C3I系统联网运行。

“衡山”系统之内设有庞大的“国防”信息库,其中主要是作战知识库和三军态势数据库。作战知识库中输入了台澎金马地区的作战预案、武器装备、兵力部署、通信网络诸元、后勤保障和各种军事资料、图表、图形以及祖国大陆军队的基本资料。三军态势数据库,包括海情、空情和台湾三军的实时动态。它与各军兵种C3I系统的联机接口能实时汇集状态数据、信息报告、部队动态等。

作为台湾“衡山”系统以及陆资、大成和强网系统命脉的三军公用通信系统由地下(海底)同轴电缆和8条光缆干线、5套数字微波干线以及3种卫星通信系统组成。

3“衡山”系统的技术性能特点

国防部”“衡山系统”作为指挥控制中心与海军的“大成”系统、空军的“强网”系统、陆军的“陆资”系统通过通信网络联结起来。指挥控制的作战管理命令不但可直达台岛各“战区司令部”、军团部以及海军、空军基地,而且通过地下电缆与外岛的海底电缆相连接来指挥金门、马祖、东引等岛的台军部队。

为了进一步增强衡山系统的指挥控制能力,被视为台湾陆军“数字化战场基础”的“战术区域通信系统”(IMSE)也已被安装到了衡山指挥所。它与台军的“潜龙”光纤连接后,衡山地下指挥所可以直接指挥旅以下的作战部队。

台湾战场目标的地下化程度非常高,而且比较坚固,衡山指挥所的抗压能力高达数千千帕,可承受1至2枚450公斤炸弹的直接命中,同时还具有防核、生、化武器攻击的能力。

4“衡山”系统的发展趋势

(1)台湾当局现阶段防御政策的核心是保持空中优势、掌握制海权和以抗登陆作战为主。为此,台湾当局计划通过“国防部”“衡山”系统将陆军的“陆资”系统、海军的“大成”系统和空军的“强网”系统联结起来,综合成一个能互通的一体化C3I系统。

(2)台湾当局认为,依靠现有的侦察预警系统难以有效对付大陆飞机、导弹和潜艇攻击,必须大力发展预警卫星和通信卫星,加强空、天、地一体化侦察预警系统建设,购买和研制地基雷达,改进预警机等。

目前台湾还不具备发射卫星的能力,但已能制造卫星。台湾的“中华Ⅱ号”小型对地观测低轨道地球同步遥测卫星图像分辨率达2米以上,预计年发射。“中华Ⅲ号”是由12颗小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预计2003年发射。由此,台湾军队将依恃这些卫星建立起自己的军用卫星通信系统,构成联系“国防部”指挥中心与各军种部队以及澎湖、台东、台北、台南、台中、金门、马祖7个区指挥部、海上和预警机的卫星通信网。

美国已于1999年同意向台湾提供预警卫星的预警信息。美国“国防支援计划”预警卫星可在我军发射导弹几秒钟后探测到导弹尾焰,随后即可进行跟踪并将获取的信息发送到北美航空航天司令部。该卫星可为台湾提供15分钟以上的预警时间。

(3)2001年7月20日,美国国防部公布的今年第一批对台军售为50部“联合战术资讯传送系统”终端设备。为克服台军系统与购美军机、军舰、购法军机无法通信的弊端,这些战术通信设备未来将配置在三军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衡山指挥所以及陆海空三军的作战指挥中心,建构完整的战术资料链系统。

(4)建立海上指挥船队为了提高C3I系统的生存能力,“衡山”系统将建立部署于台湾东部海区的海上指挥船队。船上备有直升机平台、舰载雷达、通信和指挥控制设备,具有对陆地、海上、空中和空间的联合通信能力。一旦陆上指挥中心在战争中被摧毁,海上指挥船队即可接替指挥。

(5)订购“空军一号”总统专机为保证“总统”对台湾三军的指挥与联络,台湾已向美国订购一架“空军一号”总统专机。该机配有先进的电子通信和保密系统,在特殊情况下“总统”可以在专机上与“衡山”指挥控制系统畅通联系,可在专机上指挥三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