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盂兰盆经》中说,目连比丘修得“六通”后,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遍观三界六道。看见他的母亲已经转生到饿鬼道中去了,由于没有饮食,瘦得皮包骨头。
见此情景,目连比丘心中悲痛万分,当即用自己吃饭的钵盛了满满一钵饭后,再以自己的神通送到饿鬼道中去给母亲享用。
母亲得到饭食后,虽然堕在饿鬼中受苦,但仍未改掉在人间时悭贪的恶习,即以左手遮住饭钵,右手抟食,一副生怕被他人瞅见来分享她美食的样子。饭食还未入口就变成了彤红的火炭,不得不放手将其扔在地上,不能食用。
目连比丘无可奈何,悲号涕泣,声震天地。随后,目连比丘迅速返回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精舍,向佛祖悲述了这个情况。
佛祖听完目连比丘的悲述后,对目连比丘说,你的母亲罪根深结,不是你一个的力量能够救得了的。你虽然孝顺,悲哭声感天动地,但是,天神、地祗、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也没有办法,救不了她。要想救你的母亲,须借助十方众僧威神之力。
听了佛祖的话后,目连比丘就向佛祖请教救他母亲的具体办法。
佛祖说,七月十五日这天是僧自恣日,你可在这一天具办美味饮食及百味五果、香油灯烛、餐用器具、床敷卧具等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在这一天,一切大德圣众们,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变化成比丘在大众中,如果有供养这些自恣僧的,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就能脱离三恶道的苦难。若是父母还健在的,就能安享百年。若是七世父母已经转生受身到天道去了的,能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目连比丘按照佛祖告诉他的方法一一去做了,果然母亲在七月十五日这天当即得解脱一劫饿鬼之苦。目连比丘和那些大菩萨们看到这个情况,都感到非常高兴。
在高兴之余,目连比丘想到还有那么多的罪苦众生在恶道中受苦,不由悲从中来。于是,便问佛祖,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否?
佛祖见目连比丘这样问,心里感到十分的高兴。于是,对目连比丘说,你问得好啊,我正想告诉你这个问题呢!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及。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后来,佛教徒常于七月十五日这天广设美味饮食、百味五果,供佛供僧,以此功德度恶道“鬼亲”。民间亦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祈祷冥福。也有在农历七月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日这几天设盂兰盆会,解脱恶道“鬼亲”之苦的。有人还设饿鬼棚,超度无家野鬼。
汉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初设盂兰盆斋。“盂兰”是梵音,义为倒悬;“盆”是华言,指盛放食物用以供佛供僧的器皿。自此以后,“盂兰盆会”在汉土就成了一种风俗,历代帝王以及群众无不举行,以报父母的乳哺之恩。至唐代达到鼎盛。帝王及达官贵人对“盂兰盆供”是极其重视的。
在宋代以前,“盂兰盆会”主要是供佛供僧。不仅在家士庶竞修供养,出家僧侣也各出已财,造盆供佛及僧。
到了宋代,“盂兰盆会”这种风俗相沿不改,但是,盂兰盆供的富丽庄严和供佛及僧的意味减少,而代之以荐亡的行事。在北宋时,就开始有焚烧纸钱冥物的记载了。如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