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8章 崔耕旧仇敌(1 / 1)

奋斗在盛唐 牛凳 1674 字 1个月前

杨思勖继续拍马屁道:“本来奴婢以为,越王您乃当世第一兵法大家。只要略施小计,阁罗凤的十万大军定然灰飞烟灭。没想到,这还是低估了您啊!哪用得着您略施小计啊,只要您一露面,那阁罗凤就吓得抱头鼠窜了,哈哈!”

“闭嘴!”

崔耕心思电转,已经对阁罗凤逃走的原因有所猜测。他狠狠地瞪了杨思勖一眼,道:“你觉得阁罗凤逃走了是什么好事儿吗?”

“呃……”

杨思勖见崔耕真的生气了,不敢再满口谀词,字斟句酌地道:“阁罗凤不敢与我军相抗,连夜撤军回了南诏。以后咱们再想报桂州百姓之仇,就没那么容易了。”

崔耕这才点了点头,苦恼道:“正是如此。现在阁罗凤是十万大军号称三十万,入侵我岭南道。但咱们若真打到南诏去,他还就真能凑出三十万大军来抗,这仗不好打啊!”

何履光并不怎么了解崔耕,才跟着杨思勖一起拍马屁。现在见崔耕的头脑如此清醒,马上就改弦更张道:“不止如此,阁罗凤如此滑溜,一方面说明他畏越王如虎,另一方面也说明,此人极其狡猾,不是轻予之辈。以后我军与其对垒,必须加倍小心。”

崔耕颇为赞赏地拍了拍何履光的肩膀,道:“很好,何将军能看出这一点来,孤王心中甚慰。若我亲征南诏,定以将军为先锋!”

“谢王上!愿为王上效死。”何屡光大喜过望,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开玩笑,崔耕亲征,何履光为先锋,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崔耕认为,何履光是岭南道数得着的大将之一!

旬日之间,从一个游击将军升到岭南道的军方大佬,这不是一步登天是什么是一步登天?

最关键的是,崔耕是出了名的大方。他带着六十多人去高昌,建岭西联邦,一下子就封了十来个人为王。而且是货真价实,有财权有军权的国王。何履光成了岭南道的军方大佬,很可能也捞一朝人王地主当当。

当然了,崔耕如此重用何履光,主要不是因为他这番对答。

在历史记载中,何履光比阁罗凤还滑溜。大唐四征南诏,何履光都率部参与,而且都全须全羽的回来了。有他做征南诏先锋,不会莫名其妙地中计,给阁罗凤反败为胜的机会。

但杨思勖却不知道崔耕这番计较,他见何履光得了彩头,心中一片火热,赶紧补充道:“还有,若是我军到了南诏,阁罗凤也见势不妙就溜之大吉,咱们可就难办了,必须得有所准备啊!”

崔耕摇头道:“关于这点,咱们倒是不必担心。如今南诏只是占了六诏之地的大部,而不是全部。他若是敢一直避战,六诏之地可就非他所有了。本王再宣布谁得了阁罗凤的人头,谁就为南诏之主。恐怕用不了多久,阁罗凤的项上人头就会出现在本王的御案上了。”

“王上高见。听说您为救太平公主,走了一趟南诏。想必已经埋下了一批暗子了吧?”

“那是自然,本王与其他五诏都说得上话。”崔耕冷然一笑,道:“阁罗凤若敢避而不战,南诏之地就会被其余五诏分而食之,再无复起之日。”

崔耕说这话,还真不是吹牛。

历史记载中大唐四征南诏,阁罗凤的战术,都是坚壁清野,利用补给和气候拖垮唐军,最后在吐蕃军的帮助下反败为胜。

但坚壁清野不是谁都玩得起的,历史上的天宝战争中,其余五诏已经覆灭,阁罗凤建国“大蒙”,是六诏之地的唯一主人,才能对唐军来这一套。

但是现在,其余五诏还在,唐军能得到大量土著的支持。阁罗凤想玩长时间的坚壁清野,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所以,对于崔耕来说,阁罗凤的大军退走,令攻打南诏的难度大增不假,但这难度并非无法克服。

阁罗凤是当世人杰,当然也明白这番道理,回到太和城后愁眉不展,长吁短叹。

这一日,王宫总管嘉实腊来报,王宫外有两个汉人求见。

阁罗凤眉头微皱,道:“两个汉人?他们姓字名谁?什么身份?找本王意欲何为?”

嘉实腊无奈道:“关键是他们俩不肯说名字,更不肯说自己的身份。他们想干什么倒是说了……那个……那个……”

“那倒是快讲啊,怎么吞吞吐吐的?”阁罗凤不悦道。

嘉实腊只得实话实说,道:“这俩人是来求官的,他们想让您封他们俩一人一个清平官当当。”

“啥?清平官?这俩人莫不是疯子吧?”

阁罗凤闻听此言,简直苦笑不得。

所谓清平官,就是南诏对宰相的称谓。好嘛,这二位还真不客气,一来就要当南诏的宰相,而且还是俩人都当!”

嘉实腊道:“应该不是疯子,这俩人为了让下面的人通禀,一出手就送了十两金子。您想想,他们要是真的疯子,哪来地那么多钱送礼啊!”

“有道理!”忽然,阁罗凤眼前一亮,豁然而起道:“既然不是疯子,夸下这般海口,肯定有所依仗。难道说……这俩人是真有本事做本王的清平官,特来毛遂自荐的?快请!快请!”

要是往常,阁罗凤绝对没这么轻浮。但他狠狠地得罪了崔耕,眼看着忘国在即,现在的状态往好里说是求贤若渴,往坏里说就是病急乱投医。

功夫不大,在嘉实腊的引领下,两个汉人来到了阁罗凤的面前。

一个人看年纪在六十岁左右,身材高大,背部微驼,五官相貌还望端正,就是眼神有些阴鸷。

还有一个人看年纪不到三十,相貌与那六十岁左右的人有六七分相似。

“参见王上!”二人躬身拜倒。

“两位先生请起,赐座。”

“谢王上。”

这二人刚刚坐好,阁罗凤就迫不及待地道:“听说二位先生求见本王,是欲为我南诏的清平官。不知二位有何本事,自信能胜任此职啊?”

那六十岁左右的人道:“臣的本事可大了去了,只是此事关系重大,还还请王上屏退左右。”

“你们退下吧。”

阁罗凤一挥手,伺候的丫鬟宦官尽皆退下,屋内只剩下了这俩汉人、阁罗凤以及嘉实腊。

那六十岁左右的人又道:“王上,还有这位……”

阁罗凤道:“两位先生有话尽管说,此人本王绝对信得过。当初要不是他,本王还入不得太和城哩。”

那五六十岁的这才放心,道:“既然如此,那某就可以畅所欲言了。刚才您问什么?我为什么自信能当南诏的清平官?嘿嘿,这么跟您说吧,要不是为了找崔耕崔二郎报仇,我才不稀罕当什么南诏的清平官哩。”

嘉实腊讽道:“哎呦呵,好大的口气!”

那人连连摆手,道:“不,不,不,某的口气并不大。南诏的清平官算什么?就是中国的宰相……我也不是没当过哩。”

中国,中央之国也。这个词儿不是后世才有的,古代就有此称谓。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征高句丽的檄文上,就曾经写道:“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高丽雪君父之耻耳。”

李世民这里用“中国”而不用“大唐”是因为,辽东归属中国领土,是在汉代以及汉代之前。所谓“报子弟之仇”,那些“子弟”也是大隋官兵,不是大唐官兵。

现在那个六十岁左右之人说“中国”,而不说“大唐”,同样是这个原因。

阁罗凤心中一动,道:“这位先生的意思……你是周朝(武则天一朝)的宰相?你……你……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