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崔英再立功(1 / 1)

奋斗在盛唐 牛凳 1702 字 1个月前

两全其美之策?两全齐美你麻痹啊!

崔耕听了武三思这话,好悬没骂出声来。

道理很简单,这种军国大事,可不是抖个机灵就能解决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解决不了,千古名相狄仁杰解决不了,凭什么自己就解决得了?开玩笑呢?

不用问,武则天之所以叫自己来,只是想听下自己的看法,可不是求什么两全其美之策。

他冷笑道:“梁王千岁,要问两全其美之策,您不应该问我啊!”

“那问谁?”

“当然是您梁王武三思!今天您唆使众贡士闯端门,敲登闻鼓,若是成功了的话,一来令下官死无葬身之地,二来令张常侍声名扫地,岂不是两全其美?”

“什么?”武三思当即脸巨变。他原本还以为自己来早了,贡士们还没来得及闹事儿呢,却没想到,崔耕已然知悉了一切。

武崇训怕父王出丑,赶紧提醒道:“杜暹因为和崔考功有过冲突,就挑拨贡士们闹事儿。但是,崔考功大公无私,还真把他取上了。他为了脱罪,就攀诬您,说一切都是您指使的。”

“嗯?”

武则天一听就知道武崇训在胡说八道啊,一个小小的贡士敢攀诬梁王?那不是找死吗?

她沉声道:“到底怎么回事,崔英,你讲!”

“是!”

崔耕微微一躬身,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介绍了一遍,并且宣称可以找杜暹对质。

武则天稍微一考量,就明白崔耕所言是真的。但是,这事儿该怎么处理呢?光是一个崔英欺负也就欺负了,但是张昌宗的面子她可不能不给。

武则天想了一下,道:“不必对质了,朕自有决断。国家选士,首重德行。杜暹有才无德,诬陷梁王,着令黜落其功名,终生不得科举。另外……武三思!”

“微臣在!”

“刚才朕是让你向崔考功问策,可没说是什么两全齐美之策。歪曲圣意,你该当何罪?”

武三思不敢犟嘴,道:“微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着令前往嵩山,督造三阳宫。三阳宫不成,不得回朝。”

“是!”

虽然武三思被勒令闭门思过三个月,但万没有把他当场赶出去的道理,现在还议着事呢。

武三思冲着武崇训一使眼,武崇训就发难道:“崔英,现在陛下的旨意已明,就是问你对论功仁一案的看法。若是能对陛下有所启发还可,若是说一些陈词滥调,可对不住陛下对你的信任。”

武崇训这话,归根到底,还是给崔耕挖了个坑。二选一,你现在答得不好,就是对不住陛下的信任。若是现在答得天花乱坠,但是事实证明答错了,还是对不住陛下的信任。若是答对了呢?笑话,除非是大周大获全胜,伤敌一千自损不到一百,否则怎么都能找着黑点。到时侯,不牵扯到张昌宗,武三思还不是想怎么拿捏你就怎么拿捏你?

崔耕当然明白此事的凶险之处,但是他不在乎!

别忘了,他回答的目的,是劝李显莫冲动,可不是打算扮一辈子崔英。答得好了,当然是很好,借机受张昌宗重视,探听点消息。但答得不好呢?无非是辞官不做,彻底把这个身份洗白,也还算不错。

所以,崔耕毫无顾忌地慷慨陈词,道:“微臣以为,不仅要收留论功仁,还要大张旗鼓的欢迎!”

“哦?从言怎讲?”

“微臣请为陛下言收留论功仁之利:其一,虽然论功仁是不得已才投我大周。但是,论钦陵正是有此退路,可以抱拳血脉,才敢兴兵造反。若我大周将论弓仁还给吐蕃,试问以后吐蕃以后谁还敢兴兵造反?”

顿了顿,又道:“其二,我大周乃天朝上国……”

“行了!行了!”武崇训不耐烦地打算道:“都是一些陈词滥调,刚才父王已经说过了,你就不能说点新鲜的?”

崔耕微微一笑,道:“新鲜的?当然也有。比如论弓仁乃剑南道查访使崔耕的学生。”

“这算什么理由?”

“当然算了。我听说崔耕曾经预言过契丹之败,李尽灭李进忠之死,不知可有此事?”

“呃……倒是的确有那么回事儿。”

“我还听说,崔耕曾经收论弓仁为徒,并且对他说过,主弱臣强,恐怕吐蕃国内会有不忍言之事。若是论弓仁走投无路,可以来投奔大周。”

崔耕和论弓仁单独相处,说了什么话,当然得向朝廷禀报,知道这事儿的也不少。

武崇训道:“也有此事,但这种军国大事,总不能崔耕说什么就是什么?”

“那是自然。不过我猜,崔耕既然几年前就预测到吐蕃之乱,总比诸位高屋建瓴得多了?他既然提出了论弓仁走投无路,可以来投奔大周,难道陛下不应该慎重考虑?”

“我……”

当即,武崇训被驳了个哑口无言。

其实他明白,除了这个理由外,人家崔英还有个理由没说出来崔耕既然能预言大周和契丹的胜负,难道就不能预言大周和吐蕃的胜负?

既然崔耕要论弓仁回来,那肯定是对大周和吐蕃这一战有信心。

武崇训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在场的其他人当然更能想明白这个道理了,瞬间就倾想崔耕这一边。

尤其是张昌宗,他手下的拥趸很多,但是人才?说实话,除了已经被罢官的吉顼之外,是一个也没有。

听了崔英如此另辟蹊径,而又有道理的话,立即就把他列为头号培养对象。

张昌宗道:“陛下,微臣以为,崔考功所言甚有道理。我大周朝廷不但要收留论功仁,还要大张旗鼓地收留。让那吐蕃那小赞普看看,什么叫天朝上国的威严不可轻辱。他若不服,尽管提兵来战。”

“好!”

张昌宗这最后一句,算是彻底打动武则天了。要知道,自从武则天上位以来,对外战争一直胜少败多。平定契丹之乱,甚至要靠突厥出兵。

眼见着自己时日无多,这身后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女皇陛下。如果能狠狠地打败吐蕃一次,她当然是乐见其成,点头道:“就依崔爱卿所言,派……”

她往四下里看了一眼,道:“迁张昌宗为左千牛卫中郎将,代朕郊迎论弓仁。”

“微臣遵旨!”

君臣计议已定,群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张昌宗却不能闲着,赶紧准备郊迎事宜。为了培养崔耕,他甚至安排崔耕做了郊迎副使。

第二天上午,客客气气将论弓仁迎入洛阳城。直到这时候,人们才知道,原来队伍中的贵人不见论功仁一个,还有他的亲叔叔论赞婆。

当天中午,武则天亲自接见了这二人,并在武威殿赐宴,以及赐给他们丹书铁券,除谋逆外,可抵三次死罪。

最后,又任命论赞婆为辅国大将军、代理右卫大将军,归德郡王;论弓仁为左羽林大将军,安国公,食邑二千户。至于他们带的部署,仍归这二人统领,安置在凉州兴源谷。

紧跟在论功仁后面而来的吐蕃使者,受到的待遇就非常一般了。他被安排在迎宾馆内,由礼部的官员陪着,几次三番求见武则天而不得。

等论功仁受封的消息传出来之后,这使者自知弄砸了差事,也不拜见武则天了,怒气冲冲,直接回转吐蕃。

然后,大周朝廷就开始了忧心的等待,到底都松芒布会不会因为论功仁一事起兵伐周呢?若是真的起兵,战斗的结果,会如崔耕所料的一样,大周大获全胜吗?...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