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智略过人贾文和(1 / 1)

三国枭 须臾乾坤 1367 字 23天前

不过到底还是应了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

虽说蹉跎了大半辈子也未曾建立过什么值得称道的功业,但对于贾诩而言,这也只能说他前半辈子忒过倒霉,一个识货的明主也不曾遇到过。

可而今,遇到董卓,上天却也终于给了贾诩这个蹉跎了大半生的不得志者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文和果有大才,我见文和,真可谓一见如故也!”

面对校尉段煨引荐而来的这位老乡,原本董卓只是抱着礼貌的态度接见一下,可不成想,两人交谈才不过短短的一刻钟时间,董卓就不由下意识的坐直了自己的身体,正视起了这个蹉跎半生而不得志的中年文士。

“现在叛贼韩遂再度作乱,领兵进围陇西,耿鄙耿使君领兵支援。双方各自陈兵数万,此一战,可谓决定凉州归属之战。对此一战,不知文和你怎么看呢?”

知晓了一些贾诩的本领后,董卓便也不由询问起了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

“哈哈,对此,将军不是早有预料了吗。”

“哦,文和何意?”

“将军前不久让三军戒备,一日一操,不可懈怠,不就是断定耿鄙耿使君他此番必败无疑了吗?”

“哈哈,文和果然是聪明人啊!”

笑着赞了一声,看着贾诩,董卓眼珠一转,却也不由继续深入的问道:“文和你也预料耿鄙耿使君此番定然会失败。那么此番若是让你来领兵,你又会怎么做呢?”

这个问题的确算的上难了。若是对时局有深刻的见解,并熟悉军事政治,那么被猛的问道这个问题绝对是答不出来的。

但对此,贾诩却只是笑了笑,便道:“若是让在下领兵,在下一边采用傅燮傅府君的计策,固守城池;但另外一边,在下则会秘遣使者入韩遂军中,实以分化招揽之计。”

“恩,这是为何?”

“因为韩遂此番之所以会这般迫不及待的进攻陇西,除了金城郡地广人稀不足以长期供养韩遂麾下的数万大军之外,便就是因为韩遂他想要用这个办法转嫁他为权攻杀北宫伯玉和边章二人带来的恶果。

他想要用与朝廷作战的方法增强他对军队的掌控,并借朝廷之手,除掉军中那些不服从他的将佐!因而若朝廷固守城池不与其交战,他移花接木、借刀杀人之计便就无法施行。

到了那时,我们在派遣密使去韩遂帐下拉拢分化那些不服从他的将佐,对那些将佐们许以厚利,那些人必定就能重新为朝廷所用。

至此,韩遂军中离心离德相互攻伐,朝廷再出手消灭他们,难道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哈哈哈,好,好,好。文和果有大才,果有大才啊!文和,若是文和不嫌弃,便就暂且屈居为我帐下参谋主薄,主文书之事,可好?”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哈哈,好,好,好!”

军中文书的事情本来是由主管军中财用参军李儒兼任的,而如今交给了贾诩,两人自然也不免要为此而交接。

是以方才送茶的时候,正好也就是两人交接事务的时候了。

因而再从李儒的讲述之中知晓了贾诩为何被任命为了军中掾属主薄之后,知晓了人家两人还有正事要做的赵旭当下便也就告辞离去了。

虽说赵旭真的很想要结交贾诩这样的人,可再怎么向也要分场合,人家在这忙着呢,你死乞白赖的非留在这不走,你不徒惹人厌吗!

再说赵旭现在忙得很。

自己军中三日一操改为一日一操之后,军中是的事务便就一下子多出了好些。

自家营中现在还有一大堆事等着赵旭呢,赵旭现在也没时间留在这与人闲聊。

所以有时候赵旭也真的是羡慕后世网络文学中什么事都能交个手下人去做,自己却能安安稳稳当甩手掌柜的当家人。

……

再说句百说不厌的话,“时光就如白驹过隙,一日日飞逝而过。”

却说在逐渐的和李儒交接了主薄的职责之后,来自武威郡的贾诩便也就不由渐渐的走进了军中众将的视野之中。

是金子总会发光。

贾诩倒也真不愧是这个时代最一流的谋士。

虽说因为际遇的原因,他的前半生蹉跎无功。但前半生游走各地的经历却也为他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他担任郡中主薄,军中文书的事情被他处理的井井有条不活。

因前半生生活蹉跎,有着极高情商的他,更是完美的驾驭了和军中众将的关系。几乎奇迹般的仅仅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就让军中大部分的将佐都认可了他这位主薄。

所以在不知不觉之间,这个刚刚来到不久的贾诩便也不由成为了董卓除女婿李儒之外,最为倚重的一个谋士。

在以前的时候,董卓商议军务往往只会和女婿李儒一个人商议。可现在,在某些事情上董卓却也开始主动的向贾诩咨询了。

“文和此人有大才,看人看物皆高瞻远瞩,非常人所能及!”

短短的一个月中,董卓已经不止一次的称赞贾诩了。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弄得这些天来董卓对于校尉段煨却也不禁亲近了不少。

毕竟要不是段煨的引荐,董卓也不可能遇到贾诩这样的人才。

而由此也可能,在这段时间之中,董卓他对于贾诩的看重。

反正据董越所说,仅仅只是在这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之中,董卓对于贾诩的赏赐先后便就不下数万钱。

不过对此赵旭倒也见怪不怪了。

因为这也算是董卓为人的一个特点,即遇到一个自己能看对眼的人才之后,便就会像后世的小伙子追求心爱女子那样,百般呵护。

当初他对赵旭是这样,如今对贾诩也是这样,等到在原本的历史上他领兵入京遇到大文学家蔡邕时,对于蔡邕则也是如此。

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几乎天天都让蔡邕在升官或是升官的路上。

单从这一点,便就也能看出董卓在这方面时的性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