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爱心献英雄(1 / 1)

爱心向阳 罗鸣 2469 字 1个月前

徐洪刚见义勇为的英雄壮举,奏响了一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代颂歌,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正义的呼唤,赢得了社会向子弟兵奉献一颗颗爱心……

自徐洪刚被送进筠连县人民医院的那天起,就牵动着数以千计的筠连人民的心,牵动着成千上万宜宾人民的心,人们急切地关注着战士的生命安危,为英雄祈祷,祝福平安……

正在努力为振兴筠连县而励精图治、呕心沥血奔忙的县领导们深知,改革开放,发展经济需要一个安定良好的社会环境。而那伙歹徒胆,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杀人,法理难容!

徐洪刚见义勇为,勇斗歹徒的英雄行为难能可贵,不可多得;而詹本方等人主动抢救见义勇为负伤的解放军战士的行动,体现了人民群众爱护子弟兵的优良传统。

——1993年8月17日11时40分,筠连县委副书记张显富、副县长吴开良,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纷纷赶到医院,看望正在被抢救之中的徐洪刚同志,并当场对抢救、护理、宣传等做出了4项决定。

县武装部的同志,还专门为徐洪刚送来了一套新军装,并指派专人清理和保管徐随身携带的证件、物品。

民政局的领导当即安排了两名同志昼夜护理伤员。

当天晚上,筠连县有线电视就连续播放了徐洪刚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即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崇敬——爱护——关心英雄。

徐洪刚的英雄壮举,一时间在筠连县城的大街小巷议论纷纷,在千家万户口中成为热门话题。

——8月18日清晨,刚出差回来的县委书记李仲常同志,在知晓徐洪刚的英雄事迹后,立即赶到医院看望了英雄战士,并指出,徐洪刚同志见义勇为的英雄行为,为全县人民群众、全社会树立了一个不畏强暴、舍己救人的光辉典范,这对于我们搞好当前的严打斗争、保证社会稳定,无疑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对这样的英雄,我们一定要倍加爱护,绝不放弃任何一线救活的希望。

——8月18日下午,县委、县府召开了有县综治委、政法委、宣传部、武装部、民政局、卫生局、公安局、广播局、筠连报社、县人民医院、县委办、县府办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会议决定:

第一、县卫生局、人民医院全面负责搞好对徐洪刚的抢救和医治;

第二、县政法委、公安局加强刑侦力量,迅速缉拿罪犯归案,从重从快予以打击;

第三、县武装部、民政局作好伤员的护理工作,负责给徐洪刚所在部队、家乡政府取得联系,并做好军内外来客的接待工作。同时,武装部还要积极动员、发动全县民兵协助公安机关尽快缉拿凶犯归案;

第四、县委宣传部、广播局和各新闻文化单位,要采用一切宣传手段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徐洪刚的英雄行为和詹本方等人抢救子弟兵的事迹,在全县掀起一个学英雄、见行动的热潮。

一切都是那么周密细致。

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

一切都是那么迅速及时。

——8月20日。县委常委、县武装部长曹明银,民政局局长张军,带着筠连县委、县府和全县人民的深情厚谊,前往云南省彝良县,向彝良县委、县府汇报徐洪刚的英雄行为,并到徐的家乡看望慰问他的亲人。

——同日晚。副县长吴开良代表县委、县府发表电视讲话,向全县人民报告徐洪刚的抢救情况,高度赞扬了徐洪刚不顾个人安危,舍身救人,挺身而出,保护群众的高尚品质和英雄行为。

一时间,徐洪刚见义勇为和詹本方等人见难相助的动人事迹,在筠连县城成了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到县医院看望徐的群众络绎不绝,川流不息。

与此同时,筠连县委宣传部、《筠连报》、县广播、电视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大街小巷、机关宿舍、学校商店、墙壁横幅,举目可见宣传徐洪刚英雄行为的标语;广播天天播放徐洪刚的消息,有线电视一改每周一次新闻为每晚一次,报道徐洪刚事迹和病情的专题新闻节目,《筠连报》打破历史记录,用两个专版发表了本报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英雄壮歌》,送发到千家万户……

宜宾地委、行署领导,从接到筠连县委、县府关于“8.17”英雄壮举的情况报告的那一刻起,就对徐洪刚的病情给予了高度重视。“8.17”英雄壮举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宜宾地区行署副专员魏在禄、程明惠代表地委、行署专程前往筠连看望徐洪刚,并题写了“学习解放军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的题词。

宜宾地区、筠连县各有关部门,广大人民群众纷纷打电话询问了解徐洪刚的病情,抢救情况。因此,在那一段时间里,宜宾至筠连之间的电话频繁“占线”。

当徐洪刚因病情恶化而转到宜宾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后,地委、人大、行署、政协和军分区基本上所有的领导,都先后到医院看望了徐洪刚同志。

宜宾军分区司令员明顺章、政委缪鸿到医院看望徐洪刚时,还给了徐200元慰问金。

宜宾地级机关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代表和广大朴实善良的人民群众,也纷纷前往探望徐洪刚。为此,医院专门抽出人员,搞好接待工作。这种探望、慰问病人的盛况,对于宜宾二医院来说,虽并非“绝后”,但实属“空前”。

对此,宜宾地委书记高万权深有感慨地说,徐洪刚同志的英雄壮举,比我们搞十次国防教育的影响还要大啊!

英雄,为了人民的利益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人民,对英雄人物倾注了无限的情感。在同“死神”争夺英雄生命的过程中,党和政府的关怀无时不有,人民群众的厚爱无处不在。

在新闻媒体的广泛传播之下,一时间,在川南的土地上到处传颂着徐洪刚的英雄事迹,他成了人民群众追赶的时代“明星”,演绎出了许许多多动人的场景……

在探望徐洪刚的人群中,既有年逾八旬的老人,又有三岁的幼儿;既有城镇居民、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学校师生,还有偏远的山乡农民。他们带着不同的慰问品,但怀着同样崇敬的心情。

82岁高龄的王世华老婆婆拄着拐杖,来到徐洪刚病床前,用颤巍巍的手抚摸着徐的伤痕,说了一声“好孩子,你受苦了。”之后,她便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78岁的五保老人汪向珍,自己每月仅有30元生活费,她将省吃俭用的钱买来点心,一连两次前往医院探视,都被劝阻于“接待室”。第三次,她说什么也要亲眼看一看徐洪刚这样的“好娃子”,直到亲自喂徐洪刚吃下几口罐头食品,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汪向珍老人先后五次去医院看望了徐洪刚,最后一次悄悄地在徐洪刚枕下塞了10元钱。

50多岁的聋哑姐妹李云翠、李云芳,无法用语言表达心声。她们经过再三“恳求”,来到了徐洪刚床前连连鞠躬,表达了聋哑人热爱英雄的崇高敬意。

一位5岁的幼儿园小朋友王可,非要让妈妈带着他去医院看望徐叔叔,并对他说:“徐叔叔,我长大了也要当解放军,也要学你一样抓坏蛋。”小王可还拿出1元5角钱,放在徐洪刚手里说,“叔叔买糖吃。”

……来看望徐洪刚的人民群众一批接着一批。当然,绝大多数探视者,是进不了徐的病房的。他们送了慰问信、慰问品之后,在医院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达对英雄的祝福。

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是不乱花一分钱的。然而,对见义勇为英雄战士的探望,这些刚刚越过“温饱线”的山民们,却伸出了一双双奉献爱心的手,捧出了一颗颗真诚的心。

在徐洪刚的病房里,人们送去的锦旗挂满了墙壁,鲜红夺目;鲜花摆满了床头,芳香暖心;水果、罐头在墙角堆了一层又一层。不少的人还慷慨解囊,捐钱捐物,为英雄送上一份份心情,表达一片片敬意。

一位叫刘炳生的工人,从报上看到徐洪刚勇斗歹徒的英雄壮举之后,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为表达对英雄的一片爱心,他从江西新余钢铁总厂给徐洪刚寄来300元人民币。

据筠连县医院和宜宾地区二医院,专门负责接待工作的同志介绍,探望徐洪刚的群众每天都是成百上千。在筠连县医院的短短几天里,前往医院探望者就达5600多人,群众自发捐款14000多元,为徐洪刚购买补品;赠送徐洪刚的慰问品价值达8400多元。

宜宾二医院全院领导、医护人员和职工纷纷慷慨解囊,自发地为徐洪刚捐钱捐物。在两三天内就捐出现金达2000多元。

捐钱捐物、慰问看望、人们意犹未尽,又纷纷为徐洪刚点播歌曲,用歌唱英雄的歌声,来表达自己对英雄的美好祝愿。

于是,每当夜幕降临之时,在宜宾、在筠连、在千家万户的电视机里,响起一曲又一曲饱含对英雄敬仰的歌声。

著名歌唱家董文华那激越动人的《血染的风采》、舞剧《沂蒙颂》中的“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立功劳重返前方”的优美旋律,唱得人们心潮起伏,热泪盈眶。

一曲歌表达一种寄托。

一曲歌反映一种渴望。

一曲歌表现一种心声。

一首首歌曲,无一不洋溢着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

在徐洪刚住院的日子里,一位教师为徐洪刚点播的电视剧《渴望》的主题歌,在电视屏幕上连续出现,因为在那“愿好人一生平安”的歌声中,融汇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1992年夏天,一名姓王的小学女教师的丈夫,在街上行走时,两名歹徒无故寻衅滋事,打得他遍体鳞伤。她和11岁的孩子跪地求饶也无济于事。

事后,她大病一场,心灵的创伤一直没能抚平。当徐洪刚见义勇为的事迹报道后,一下子拨动了她渴望平安的心弦。

为此,她和丈夫一起翻山越岭40多公里,来到医院看望徐洪刚后,又跑到县电视台,专门点了这首最能表达心愿的歌曲,献给她所崇敬的英雄战士。她还连夜把徐洪刚的事迹编成故事,讲给她的学生们听,要他们长大以后,做徐洪刚那样的英雄人物。

1993年9月20日,宜宾地委、行署和筠连县委、县政府在筠连县政协会场,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授予徐洪刚“见义勇为标兵”称号;表彰了一批抢救英雄、缉拿凶犯、宣传报道中的有功人员。

宜宾地区行署副专员闻光源代表地委、行署在表彰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那天的表彰大会盛况空前,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地聚集在会场旁边,屏息旁听。当听到授予徐洪刚“见义勇为标兵”的光荣称号时,会场内外同时响起了雷鸣股的掌声。

对英雄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仅来自筠连、宜宾的领导和群众,也来自徐洪刚的家乡,来自徐洪刚所在的部队,来自全国各地。

当徐洪刚的英雄事迹传回家乡以后,彝良县委、县府的领导专程去徐洪刚家里慰问他的父母,县、乡分别给他家救济了1800元钱和600斤大米。

在通往徐洪刚家的高山坡上、他的母校洛旺小学和彝良八中,组织学生给他家一篓一篓地背去了燃煤。

彝良县委、县政府和武装部的主要领导同志,代表家乡父老,专程来到筠连县医院看望住院的徐洪刚。他们高度赞扬了筠连人民在抢救徐洪刚的过程中,发扬了无私的精神,使生命垂危中的解放军战士战胜了死神,成了“活着的英雄。”筠连县人民见难相助,扬正抑邪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徐洪刚和他的家乡父老,同时也使彝良人民非常感动。

当徐洪刚所在部队派来筠连县看望徐的同志刚一下车,就有群众主动上前关心,热情地为他们带路。

徐洪刚的连队指导员,对此深有感触地对筠连县的领导同志说:“筠连人民,对徐洪刚如此关心和厚爱,是你们大力宣传正义之光的结果,是你们无限热爱子弟兵的具体体现。”

9月27日,徐洪刚在筠连县、彝良县民政局和武装部领导的护送下启程归队。

在成都开往北京的164次列车上,当列车长得知车上来了徐洪刚这位英雄时,他立即集中了全体乘务员,让大家亲眼看一看这位“空手对刀”的勇士。

乘务员们竞相同徐洪刚问候握手,表达崇敬英雄之心。许多同志请徐洪刚签名留念。

之后,还在餐车上组织乘务人员,召开了学习英雄见行动的座谈会。

164次列车本来只在渑池县(徐洪刚的部队所在地)停站3分钟。由于全县数千军民,要在站上举行欢迎仪式。

列车长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同渑池县火车站站长联名向上级请求,在渑池县火车站多停留时间,得到了上级的特批,同意这趟列车在该站停车15分钟。

当部队向他们表示谢意时,列车长激动地说,我们常年行车在外,多么希望这样的“保护神”多一些,这个“例”我们破得值——千值万值!

英雄归队的当天,渑池县城彩旗飞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渑池县、三门峡市和驻地部队官兵集结车站,迎接战友徐洪刚伤愈归队。

那天,从渑池县火车站到营门,有两万多名群众自发地走上街头,夹道欢迎的队伍长达3公里,比预计的人数超出10多倍。他们就像迎接从战场上凯旋归来的勇士,热烈欢迎身披“人民卫士”大红绶带的徐洪刚回到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