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刊信件传播新思想(1 / 1)

李鸿绪因病去世时,李坤泰才13岁。大哥李席儒就接管了家务事,做了李家的当家人。他虽上过新学,但一点也没有接受新思想,只是去赶了一趟时髦,追寻外面纷繁复杂的世界……

李坤泰那时已经在大姐夫的帮助下读了许多书,郑佑之不时将自己订阅的、朋友赠送的、看过了的、适合李坤泰读的,如《女星》《少年》《女子参政之研究》《妇女杂志》《妇女周报》《妇女日报》《教育杂志》《精神讲话》《中国青年周刊》《觉悟》等书籍报刊,不时托人或邮寄给李坤泰。他们还经常通过书信的方式,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当大哥看见幺妹近来读的那些书刊,知道是宣扬革命的……他担心这些书籍也许会给家族带来不幸,给幺妹带来厄运,把她引向邪路。因此,他就几次对幺妹说:

“你整天看这些有毒的书,将给你带来不好的后果,你把它们拿去扔了烧了。你现在还小分不清是非,这些书可不是好东西,如果让外人知道了,也许会抓去坐牢的!”

李席儒寻思着幺妹,小时候聪慧伶俐,虽然爱与人理论,但没有特别的反叛现象。而今她离经叛道,坚决不缠足,还读这些书。后来他得知幺妹看的书是郑佑之寄来的,他就专门请回郑佑之责问:

“你是怎样当的校长?又是怎样当的姐夫?把一个规规矩矩的小妹妹,教得疯疯癫癫的,不但不守规矩,而且,还专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不但不好好地读书,还专门读一些不三不四的书,这还了得。你作为一个兄长,不仅自己不学好,还把自己的小妹妹往人生的弯道上带,你要毁了她的人生?”郑佑之耐着性子,听李席儒一口气指责了这么多。

“席儒,其实每个人的人生,并不都像你一样,你的看法也不一定正确。幺妹爱读书爱看书,其实是一件好事。如果你同意的话,我就带她到柳小去上学,会好好地管教好她的。”

“你还有完没有完啊?还要把她带出去读书。你睁大眼睛看看,乡下哪个女子外出读书?我不同意,绝对不行!从现在起,你不能再给她寄这种书了,不能再给她讲什么革命之类的话了。假若你再不听,你就不要回家了,我们李家人不认你!”讲完话后,李席儒负气而走。

郑佑之原来想带李坤泰去柳嘉小学读书,遭到大舅子的反对后,他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而青春年少的李坤泰,看着前方的光明,就如扑火的飞蛾,怎不去追寻呢?她还是背着家里人,如饥似渴地读书,这可更加惹恼了大哥李席儒。

一天,李席儒趁着李坤泰不在家,闯进了幺妹的闺房,翻箱倒柜地找到了她收存的心爱书刊。气愤不已,招呼下人把这些书全都撕烂扔到院子里,点了火把书烧了。

惠嫂看见了哭着挡着:“老爷,这可是小姐的宝贝啊。小姐回来了可怎么交代呢?你们可不要毁了这些书啊!”

火一下子就烧着了,书页在火里扭曲着、呻吟着,最后都敌不过那火舌,慢慢地化成了黑色的灰烬。

得知消息的李坤泰赶回了家,只见场坝里围了一圈子人。烟雾升空,灰飞烟灭,心爱的书都被付之一炬。她挤进人群,完全不顾火堆滚烫,伸手在火堆里掏,却只掏出一些没燃完的碎纸片。捧着这些纸片,李坤泰直愣愣地盯着大哥李席儒:“为什么?为什么?你要烧我的书?”

望着李坤泰清澈见底的眼睛,李席儒就说:“幺妹,我是为你好,怕你走上了邪路。今天你还不懂,以后你会明白我的好意的。”

李坤泰哪管得了今后,当她看见自己的书被烧了之后,气愤之极,怒火攻心,只觉得天昏地暗,一口气上不来。等她缓过气来的时候,满嘴都是又腥又咸的血。她的肺病又犯了。在她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悲凉和苦哀。烧自己心爱书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同胞哥哥,曾经给自己带回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大哥。李坤泰病倒了。她得的身病可以医治,而心病才让她痛苦不堪卧床不起……

后来李坤泰把大哥“焚书一事”,伤心地写信告诉了大姐夫。郑佑之就连夜写信安慰幺妹:

……焚书一事尽悉。凡是做一件事情,既不可把它看易了,也不可把它看难了;看容易了便会粗心,看太难了也会害怕。自信心不可不坚固。在俄国,列宁便是第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人;在中国,孙文也是一个自信甚坚的人……

幺妹,你既有这种觉悟,这种进步,尽可以自信,不必灰心气馁,各自一步步地朝前走!我自己信我得行,就会得行,我自己不信我得行,那就硬是不得行了。不必因为人家夸奖你、你就欢喜,也不必因为人家骂你,诽谤你,你就怄气。总之,自己要做的事,各自做起去,别人不相干的言语是无足轻重的。

读完大姐夫的来信,李坤泰重新燃起了希望,浑身充满了力量,不再迷茫。之后,就请大姐夫为她订阅所寄的书报刊,改寄到二姐李坤杰的肖家湾她不时去自取,拿回家藏在坛子里、谷物里,寻找一切机会偷偷继续阅读。

之后,郑佑之把要寄给李坤泰的书籍、报刊和信件,就先寄到萧简青家也让他们夫妻学习,然后再给幺妹。坤泰看过书籍后,也爱写心得体会,并寄给大姐夫批改。郑佑之看了她的文章,觉得语言犀利,富有感染力。他们经常在信里交流,谈学习心得,谈思想认识,谈革命形势,谈人生理想……

1921年,李坤泰已满16岁,在大姐夫郑佑之的宣传鼓动下,积极起来同封建家庭作斗争。她给大姐夫写信说:“我想到柳嘉读书,争取外出读书的权力。可大哥大嫂硬是不同意,与他们闹得不和,我就向母亲讲,请她分家的事……”

郑佑之收到李坤泰的来信之后,就帮幺妹出主意,教她注意斗争策略,学会斗争方法。一次,他致信道:

你们姑嫂不和,是你们读不成书的大原因。你嫂嫂既恨你,你哥哥当然恨你……只要你拿定主意,正正大大的做事,明理的人自然会赞成你、帮助你的。你哥哥虽横,但他越不讲理,他的不好过日子,越来得快。你尽可以放心看书,多得些见识,将来绝不至饿饭的。像你哥哥这宗行为,他又拖起四个儿女,将来他倒要招架。

你分地方的事,是难办到的,不过家门中既赞成你不出阁,当然要替你谋衣食,只要你母亲说提点地方来给你,众家门是无法反对的(若有人反对,尽可请他打主意——问他要穿吃)。若是家门不反对,你幺弟不反对,也就不愁了。纵然你哥哥不赞成给你地方,总要使你衣食无缺。他若是怕分地方时,你才让一步,叫二姐出来转拐,要他出钱送你读书,他答应出钱送你,你才答应不分他的地方,这也是一个法子。

反抗的事不宜过度了,因为你的势力不足。你现在还是联络你一般婶娘、姐妹、弟侄,使他们随时帮你说话。此外,你对于一般穷人和穷人的儿女,你也要尽力去帮助他们,使他们感激你,听你的话,慢慢地再看时机。

你哥哥再横,横不过五年,你在这五年之中,千万不要得罪众人(老腐败不算)。

总之,反抗的事不可少,但处在现时也不宜太过……

郑佑之虽然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但他从小在乡野长大,长期生活工作在农村,对乡村农民的生活生存状况十分了解,对广大的农民劳苦大众有深刻的认识体会,对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

如今目睹百业萧条,生灵涂炭,社会黑暗,兵祸横行,贪官污吏巧取豪夺,恶霸地主盘剥农民。“匪如梳,兵如篦,民团好比刀子剃。”是当时广泛流传的民谚。军阀、团阀、盗匪是宜宾社会的三大祸害,以致广大劳苦大众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要想打破旧社会,创立新世界,只有进行革命,没有别的道路可走。

郑佑之经过这些年来的斗争实践,充分认识到中国农民长期受到压迫剥削,原因在于不敢反抗军阀官吏,不敢与恶霸地主作斗争,缺乏团结协作精神,没有文化科学知识,思想愚昧落后。

为了打破黑暗的社会,改变农民的生存生活状态,提高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唤醒他们的思想觉悟。郑佑之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想着多办各种各类学校,免费招收平民及农村孩子入学。一面教给农民文化科学知识,一面向农民灌输改造社会的革命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