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述情的两个基本功(1 / 1)

爱的五种能力 赵永久 2170 字 8个月前

如同情绪管理一样,述情也有基本功,并且有两项。如果没有练好这两项基本功,要么该述情的时候原来的语言风格又出来作怪,要么述情出来的语言并不准确,也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要想成为一个述情高手,必须从这两项基本功开始练起。

基本功一:分清是不是事实

在《爱的能力》的课堂上,会有大量的现场练习。学员们练习述情的时候,我会把大家分成两人一组进行。练习中我会告诉大家,如果你的搭档向你述情时,你发现你听了对方的述情感觉很不舒服,请你举手告诉我,因为那多数是因为搭档的述情不准确。可能是你的搭档说的并不是事实,或者不够客观。

在夫妻的对话当中,很多内容不是事实,是夫妻们常犯的毛病,这直接就会导致对方的反对,因为对方感觉你夸大了事实,或扭曲了事实,会激起对方反驳你的欲望。

一对夫妻在对话,老婆说:“结婚这么多年,我们总是过年的时候回你家!”

老公马上反驳:“刚结婚时不是有几年在你们家过的年吗?怎么能说是‘总是’?”

老婆说:“反正去你们家多!”

老公说:“那你也不能说‘总是’啊!”

老婆的话马上引起了老公的不满,因为老公感觉老婆在夸大事实,两人讨论的焦点已经从回谁家过年更多,变成了老婆说话的方式上,本来老婆很有主动权的一个话题,却因为自己说的不是事实,变成了老公对自己语言不准确的一个攻击。

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发生,这都源自我们有时说话不够客观,所以才引起一些对方的反驳。

有一年春节,我去朋友家里做客,夫妻俩见到我之后,想跟我探讨一下夫妻关系的经营之道。有一段时间我们聊到了关于他们俩在家谁做饭的事情。

老婆说:“他,从来都不进厨房!”

老公马上反驳:“是从来吗?你这个没良心的!”

看,又是因为老婆说话中用了一个“从来”,老公就发起了反击,因为说老公从来没有进过厨房明显是不客观的,所以不但没有起到较好的效果,也引起了老公对她说话严谨程度上的反驳。

述情的第一个基本功,就是说话要客观,说出来的话基本都要是事实,而不是用“从来、总是、一直”等词来以偏概全。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双方的分歧,或引起对方的不满,进而使矛盾升级。

可什么是事实呢?

这是一个很多人看似明白,其实并不一定明白的问题。

事实往往是一个动作、一个声音、一个场景、一段经历等客观存在,或者是可以具体衡量的,比如经过的时间、钱的数量等,或者是经过验证的别人内心的想法或感受。

在课堂上,我经常举起右手做招手状,请大家说出自己看到的事实是什么。

我听到的答案经常是这些:

“叫人。”

“叫出租车。”

“打招呼。”

其实,这些都不是事实,都是大家对“我的右手举起来在动”这个动作的自我演绎,都是大家脑子里演绎出来的,不是事实。

当然,为了上课,我举起手来的用意是做例子,而当时的事实是“我的右手举起来,手指在上下摆动”,是一个动作。

事实往往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判断或想象,那些“招手,叫出租车,打招呼”都是大家的主观想象,不是事实。当然,如果我站在马路边做招手状,来了一辆出租车,我坐上去走了,那“叫出租车”就是事实了。虽然开始时只是你的假设,但我上了出租车这个事实已经验证了你的假设是准确的。

现在你可以做一个练习,来感受一下事实和假设的区别。

假设你现在坐在屋里看书,忽然听到窗外传来“嘣”的一声响。

你只是听到响声,并没有看到具体是什么在响。如果你马上认为是放炮的声音,或者车胎爆了,或者是打枪的声音,其实都只是你的假设。

事实就是窗外传来“嘣”的一声响。

这就是述情的基本功,能够分清事实是什么,然后在述情的时候,说出的话里用事实,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假设。

这需要经常练习,练习的方法倒也简单,就是当你尝试对一件事情做出描述时,就问自己,我说的是事实吗?

比如:

回想一下上一次跟你的爱人拥抱,距离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用“天”为单位来形容,比如七天,这是一个事实。

用“小时”为单位来形容,比如十二小时,这是一个事实。

但用含糊的词,比如“很久”就不够客观了,容易引起分歧,所以在述情时尽量用准确的词,而不是“很久、总是、从来、一直”等绝对化或含糊的词,这样才不容易引起对方反驳,因为你说的是客观事实,无从反驳。

一些人之所以说话时常常使用“从来、一直、总是”等绝对化的词语,则是因为想要通过这些绝对化的词语为自己的语言加力,就像有些人说话不自觉地提高嗓门一样,是为了强调。这样的原因是内在有太多无力感,总担心自己的话语不受重视,所以不自觉地会强调。其实,强调之后的语言才不容易被重视,因为别人觉得事实被夸大了。

说话时尽量进行清晰的描述,不把自己的想象当成客观事实来说,尽量说出具体的衡量单位,既可以使得述情有较好的效果,也是在面对自己内在的无力感。在表达的同时,也是在与内在无力感在一起的过程。

表达是有疗愈功能的,很多人在接受咨询时会有这样的感觉,仅仅是向咨询师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那些感受就变弱了,因为表达的过程就是跟那些感觉在一起的过程。在述说事实时,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无力感,但克制住自己不去强调,这本身就是努力地在与自己的无力感在一起,是对无力感的穿越。

事实有时还包括你过往的经历,当你对对方做的一件事情有情绪时,对方可能会觉得你不该有这些情绪,但如果对方了解到你曾经有过一些痛苦经历与这些事情有关,就容易理解你。所以,这个时候表达出来这些过去的经历,也是很有必要的,就像我告诉我爱人我儿时去外婆家后被父母反复问的经历一样。

下一次,当你向爱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如果你意识到这种感觉与你儿时某些经历感觉类似,如果时间和场合合适,试着说出感受的同时,把这些经历也说出来,看看是不是更容易被爱人理解。

基本功二:准确描述感受

述情作为一种沟通上的能力,其最大的特点是不讲对错,只讲自己的感受。所以,在述情时,你必须能觉察到自己的感受并准确地说出,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如果你没有感觉到自己内在的感受,就可能会付诸行动或讲对错,而不是述情。如果感觉到了内在的感受,但说的时候说得不准确,并没有把内在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述情的效果往往也不好。

比如有的人描述自己内在感受时只会用“不舒服”一词,生气了说“不舒服”,委屈了也说“不舒服”,伤心了还说“不舒服”。

如果跟陌生人这样说,别人偶尔听到一两次这个人说“不舒服”,还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但如果跟爱人之间沟通,也全部是用“不舒服”,给爱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一天到晚地“不舒服”。跟这样的人相处,爱人可真的就“不舒服”了。

所以,述情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关系越远,用词“颗粒度”越粗;关系越近,用词“颗粒度”越细。

对于关系远的人来说,别人并不怎么在乎你的具体感受,说声“不舒服”,已经是一定程度的打开内心表达感受了。而对于关系近的人,特别是爱人,朝夕相处,必须要用词“颗粒度”细,也就是更精确。比如要说“委屈、伤心、尴尬、羞愧、内疚”等这样的词,而不是“不舒服”等。

“颗粒度”粗的情绪词:心情好、舒服、不舒服、难过、不开心等。

以下情绪词汇,都是相对精确的情绪词汇,属于“颗粒度”细的情绪词:

高兴、自豪、开心、自信、感激、快乐、愉悦、温暖、喜悦、愉快、幸福、满足、欣慰、惬意、爱、喜欢、感动、兴奋、充实、平静、放松、温暖、踏实、祥和;

伤心、尴尬、担心、焦虑、害怕、紧张、沮丧、迷茫、恐惧、内疚、失落、无助、无奈、失望、绝望、伤感、心寒、苦闷、疲惫、悲伤、愤怒、生气、恨、厌恶、厌烦、惊讶、困惑、孤独、寂寞、郁闷、羞愧、遗憾、嫉妒、后悔、自责、无力、挫败、心疼、委屈、讨厌、心烦、压抑、憋屈、羞耻、害羞、耻辱、屈辱、心痛、震惊、空虚、无聊,等等。

述情的几个注意事项:

1.越述情问题越多

在实际的运用中,一些刚开始试着使用述情的人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自己不述情还好,一旦述情,感情中的问题反而多了起来。

比如曾有女学员这样说:“以前我心里有什么不好的感受我不说,我男朋友没觉得我有什么,现在我试着述情,他反而觉得我怎么那么多情绪。”

其实,这个女学员的问题并不出在述情上,而是出在情绪管理上。她的情绪管理能力差,内心敏感,以前不述情时男朋友并不知道她心里有这么多情绪,现在述情了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脆弱和敏感。看似述情出了问题,实际是需要先练习情绪管理,管理不了的情绪再述情,需要述情的时间就没有那么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情绪管理”这种能力排在“述情”的前面的原因,情绪管理能力好的人,经常不会起太多负面情绪,需要述情的时候就会相应的少。内心各种痛苦的情绪多的人,如果述情,对方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人事多、矫情;如果不述情,自己难受,怎么都不行,所以先要做的还是情绪管理。

具体到前面说的那位女学员,实际上她以前不表达,呈现给男友的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如果述情了男友就不喜欢她了,那男友以前喜欢的也不是真实的她,而是她扮演的她。这能否长久,还真不好说。

2.述情后对方没有变化

实践中还会有人问:“为什么我述情后,对方还是会那样做?”

比如:

有学员因为嫌妻子唠叨,就跟妻子述情,结果发现妻子还是唠叨。

述情不是控制术,更不是咒语,不会自己述情之后,对方马上就变化了。述情只是在感情的关系里最合适的沟通方式,比指责、抱怨、冷暴力都要更有利于感情关系。

述情可以促进对方对自己的理解,有时候对方会做出调整,但不会每次都是你一述情对方就都会调整,因为对方也有他自己的需要、欲望、情绪、脆弱、性格等。如果你一述情,对方就调整,那等于对方完全围着你的感受在生活,对方就完全没有了自己,会感觉很压抑,也根本做不到。

不过,虽然述情后对方不一定会调整,但在对方的内心,比起指责、抱怨、冷战等,述情带给对方的感受肯定要好得多。

3.失语期

很多学员在课后的练习期间,还经常会出现一个“失语期”。说是“失语期”,当然不是得了失语症一样说不出话来了。而是当大家想要说一句话时,会思考一下这句话用述情应该怎么说,组织一下语言,毕竟很多人以往都是更习惯讲对错,现在需要讲感受,肯定需要刻意地切换一下,所以,需要思考几秒钟才能说出来,就好像是不会说话了一样。

但这个情况一般也就持续两三周而已,过了这一周期,述情就变得非常自然了,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就说出来。不过,有没有失语期的出现,倒是可以衡量一个人有没有用心在练习述情,因为用心练习述情的人,基本都会出现失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