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穿越到1991年的北京,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央视主持人带着招牌式的笑容:“下面,请看刘敏给我们带来的《快速成衣》……”随着主持人的话音,由张黎作词、付林作曲的《一朵云霞》,在演播大厅上空热烈地袭来:

剪一朵云霞肩上披

裁一片波浪脚下飞

勾一条小溪身边绕

缝一道彩虹伴君归

……

歌声婉转,音乐家阎肃在现场满意地微笑着——之前彩排,他坚决主张:这里应该有一首《快速成衣》的专属歌曲……果然,《一朵云霞》被杭宏、张继红、周燕红、杨迎4位歌手演绎得**四射,更把节目烘托得青春时尚;舞台中央的聚光灯下,22岁的刘敏完全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中——她将助手递过来的一块块布料,在瞿颖等6位顶尖模特身上一裹二缠,最后用大头针一别,不到几分钟,一件件旗袍、晚礼服、沙滩装,甚至外国的民族服装,便把模特儿们装扮得婀娜妍丽,光彩照人。

《一朵云霞》慢慢飘远,演播大厅掌声雷动。携模特们谢幕的刘敏盈盈一笑,乌黑的眸子,泪光盈动。

那一夜,亿万观众见证了这比魔术还魔术的“快速成衣”;

那一夜,新颖别致的《快速成衣》,让亿万观众记住了重庆妹子刘敏。

翌日回渝的火车上,刘敏被列车员认了出来,她被热情地邀请到了餐车,用一叠叠备用的桌布,为女列车员们裹出时尚的裙衣……姑娘们的笑声碾压了火车轰隆隆的前行声。那是刘敏终身难忘的大年初一!

随后,在“春兰杯”春晚节目观众投票评选中,《快速成衣》节目获得了三等奖。

刘敏一战成名,小姑娘真是幸运!

仿佛,刘敏就是个常常被幸运之神眷顾的人,她的人生中总有很神奇的一幕幕发生,譬如她当工人时,竟上过《中国青年报》头版。

谁又知,她为自己一刹那撞见机遇,在冰与火的深处默默地自我淬炼——

19岁那年,刘敏进了重庆川威制革厂当工人,并且是“很不艺术”的一个岗位:每天穿着水靴,用双手将浸泡在化学溶液里整张的牛皮提起来,再扔进旋转着的机器圆孔里。那里的环境让人头痛:臭气弥漫,满地污水横流……刘敏却一边哼着歌,一边有节奏地将一张张牛皮准确地扔进鞣革机。她把自己的劳动变成了艺术,把自己变成了哲人。成名后回忆起鞣革机前的日子,不但毫无怨言,反而喜滋滋地说:“我一个独生子女,哪里吃过苦?但不吃苦的人生哪叫人生?我在那个岗位干了一年多,不但身体更健壮了,竟还长高了2公分,太有成就感!”

刘敏没告诉别人的是,她从没认为鞣革机前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她清楚那只是自己人生的驿站,远方还有无限的可能。

那时,刘敏经常在家里把布料铺在地上,拿着画粉和尺子,在家里学习日本服装学院的“原型裁剪法”。朋友们见她做的衣服能穿出范儿,便说:“敏子,我屋头有块料子,拿给你练手艺……”人家这么一说,刘敏便成了朋友们的免费裁缝。几十年后,发小对她说:“当年你做的那件衣服我一直没有扔,现在还在穿。”发小不是在勤俭节约,而是发现那件衣服居然不过时。

更有这样的时刻,难得到手的布料,她舍不得把它们剪裁,发现它们裹在人体上有着无限可能的美……

谁能挡住一位花季女孩洪水般泛滥的想象,谁能低估一位心灵手巧女孩的创造力?终于,央视春晚的惊艳一刻,瓜熟蒂落,幸运之神自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