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俄帝国突然出现在了欧洲的政治舞台之上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同年年初,提洛尔大主教派出了一支科学考察队,队长是一位名叫苏纳普斯的提洛尔人,他手里握有最好的介绍信和最好的金融信用证,想要驶向神秘城市莫斯科。他没有成功。人们只是模糊地觉得土地辽阔的俄国处在欧洲的最东端,当他抵达土地辽阔的俄国边境时,他被断然拒绝入境,俄国人不想外国人进入。苏纳普斯转而去了异教徒突厥人的君士坦丁堡,以便回程之后能够有东西向主教大人汇报。
61年之后,理查德·钱塞勒想要发现通往西印度群岛的东北航向,不幸被风刮到了白海,到达了德维纳河口,发现了俄国村庄科尔摩哥里,距离1584年建立的 阿尔汉格尔斯克城镇只有几小时的路程。这一次,外国来访者得到邀请,来到了莫斯科,觐见了俄国大公。他们去了,回来的时候带着一张协约,这是俄国和西方世界签署的第一张商业协约。很快,其他国家闻风而来,这片神秘的土地开始为人所知。
从地理位置而言,俄国地处大片的平原地区。乌拉尔山脉并不高,不能抵御外来入侵者。河流很宽阔,但水通常都浅。这是游牧民的理想居所。
遥想当年,罗马帝国诞生了,不断扩张势力,之后又从地球上消失了,在此期间,斯拉夫部落早就离开了中亚的老家,漫步目的地在德涅斯特河[273]和第聂伯河[274]之间的森林中和平原上游**。古希腊人有时碰到过这些斯拉夫人,3世纪和4世纪的旅行者提到过他们。否则,人们就像是1800年对内华达州的印第安人一样,对他们一无所知了。
不幸的是,一条便利的贸易路线经过了他们的国家,打扰了这些原始民族的安宁生活。这就是从欧洲北部到君士坦丁堡的主要路线,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涅瓦河,穿过拉多加湖[275],沿着沃尔霍夫河朝南延伸,再越过伊尔门湖,沿着拉瓦特小河而上,接着就是短暂的陆地路线,到达第聂伯河,最后沿着第聂伯河进入黑海。
北欧人很早就知道这条路线了。公元9世纪,他们就开始在俄国北部定居,而其他的北欧人则为德意志和法国的独立打下基础。但在公元862年,三个北欧人,他们是亲兄弟,越过了波罗的海,创建了三个小小的王朝。这三兄弟中只留里克活得时间最长,他吞并了其他两个兄弟的土地。北欧人来到这里20年后,斯拉夫国家成立了,首都设在基辅[276]。
基辅距离黑海很近。很开,君士坦丁堡的人就知道这个斯拉夫国家的存在,也就意味着基督信仰的传播有了新的处女地。拜占庭的神父们顺着第聂伯河北上,很快就到达了俄国的中心地带。神父们发现这里的人们认为树林中、河流里和洞穴中居住着神灵,这些神灵就是他们朝拜的对象。拜占庭的神父们把耶稣的故事教给了这里的人们,这里也没有罗马传教士与他们争夺信徒。罗马教会正忙于教化异教的条顿人,根本无暇顾及遥远地区的斯拉夫人。因此俄国从拜占庭神父那里接受了宗教和字母,还第一次接触到了艺术和建筑的概念。拜占庭帝国逐渐失去了欧洲的特点,变得越来越东方,俄国人也是如此。
从政治的角度而言,这片广袤平原上的新国家命运多舛。北欧人的做法是将遗产平均分给所有的儿子。一个成立不久的小国家立刻就被分成了八九份,每个儿子一份,然后这些儿子又将自己的领地分给自己的儿子们。这些小国家之间彼此竞争,就免不了起冲突,混乱无序就是当年的唯一的秩序。等到东边燃起了战火,一支野蛮的亚洲部落前来入侵,这些小小的国家本来就四分五裂,国力衰弱,根本就无力对抗可怕的敌人。
公元1224年,第一次大规模的鞑靼人将侵略的战火烧到了这片土地。成吉思汗征服了中国、布哈拉、塔什干和土耳其斯坦,带领部下第一次出现在了西方。在迦勒迦河附近,斯拉夫军队遭到惨败,俄国的命运就在蒙古人手中。蒙古人来得突然,消失得也非常突然。然而,13年之后,也就是1237年,他们又卷土重来。不到5年的时间,辽阔的俄罗斯平原就全部落在了他们手中。1380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顿斯科伊[277]在库利科夫平原上打败了鞑靼人,在这之前,鞑靼人就是俄国人的主宰。
总而言之,俄国人花了2个世纪才从枷锁中摆脱出来,这是怎样卑贱恶心的枷锁呀!斯拉夫农民成了可悲的奴隶。在俄国南部草原的中心地带,这些又脏又矮的黄种主子们坐在帐篷里,如果俄国人想要活命,就必须俯首趴在这些主子的脚下,听任他们的唾弃。人们失去了尊严,失去了独立自主的生活。饥饿、痛苦、营养不良和人身羞辱成了家常便饭。到了最后,普通的俄国人,无论他是农民也好,还是贵族也好,一个个都像是丧家之犬,由于经常遭到毒打,全都神情涣散,如果没有主人的允许,甚至连尾巴都不敢摇一摇。
这样的生活还无路可逃。鞑靼可汗的骑兵敏捷快速,残忍无情。大草原无边无际,在逃亡邻国的途中也没有可以躲藏的地方。俄国人只能忍气吞声,要么忍受黄种人主子的残忍对待,要么就是冒着死亡的危险逃跑。当然了,欧洲本来还可以出手,但当时欧洲也是自顾不暇,正在与教皇和皇帝闹得不可开交,镇压这里那里的异端邪说。所以欧洲没有出手,斯拉夫人只有自我拯救。
俄国最后的救星是众多小国中的一个,由北欧人创建,位于俄罗斯平原的中心地带,其首都莫斯科坐落在莫斯科河边的一个陡峭小山上。这个小小的公国在必要的时候就取悦鞑靼人,在安全的时候就与之对抗,到了14世纪中叶成为了民族的领袖。必须提到的一点是:鞑靼人完全没有建设性的政治才能,他们只会破坏,其主要目标就是征服新的领地,获取更多的税收。如果要获得税收,就得允许之前部分的政治体系继续运作,因此许多小城镇得以在大可汗的恩准下继续存在,充作征税机器,抢夺周围地区的财富以充盈鞑靼的国库。
在周围地区的滋养下,莫斯科公国变得越来越强大,最后甚至可以公开反抗鞑靼主子。莫斯科成功了,声名远扬,成为了俄国独立的领袖,自然就聚集了那些仍然相信斯拉夫民族美好未来的人们。1458年,土耳其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10年之后,伊凡三世统治之下的莫斯科向西方世界宣布他们的斯拉夫国家在精神上和世俗上都继承了逝去的拜占庭帝国的衣钵,以及君士坦丁堡保留下来的罗马帝国的传统。又过了一代人的时间,在伊凡雷帝的领导下,莫斯科已经非常强大了,他们用上了凯撒的名号,自称沙皇,并要求西方欧洲各国的承认。
1598年,费奥多尔一世去世,最初那个北欧人留里克的后人所掌管的古老莫斯科王朝宣告终结。接下来7年的时间里,沙皇是鲍里斯·戈都诺夫,他有一半的鞑靼血统,他在位的时期决定了未来大多数俄国人的命运。这个帝国幅员辽阔,却是相当贫穷,既没有贸易,也没有工厂,寥寥可数的几个城市不过是肮脏的村庄而已。这个帝国有着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剩下的就是广大的目不识丁的农民。中央政府是斯拉夫人、北欧人、拜占庭人和鞑靼人组成的混合体,他们目光短浅,只看得到本国家的利益。要捍卫国家,就需要军队。要养军队,就要征税。国家还需要公务员,要给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发薪,就需要土地。东边和西边到处都是荒地,土地倒是不缺,可没有耕种田地和照顾牲畜的劳动力,土地就一钱不值。于是游牧民被剥夺了一项又一项的特权,最后到了1601年,他们沦为了土地的一部分。俄国的农民不再是自由民,成了农奴或是奴隶,到了1861年,他们的处境已经悲惨到了极点,大批大批地死去,如此才摆脱了农奴的身份。
到了17世纪,这个新国家的疆土飞快地扩张,一直延伸到了西伯利亚,成为了其他欧洲国家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1618年,鲍里斯·戈都诺夫死了,俄国的贵族们从自己人当中选举了一位成为了沙皇,他就是费奥多尔的儿子,罗曼诺莫斯科家族的米迦勒,就住在克里姆林宫外的一栋小房子里。
1672年米迦勒的曾孙,彼得出生了,彼得的父亲也叫费奥多尔。彼得10岁那年,他同父异母的姐姐夺取了俄国皇位,这个小男孩得到允许,生活在了莫斯科郊外外国人居住的地方。他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是苏格兰酒吧老板、荷兰商人、瑞士药剂师、意大利理发师、法国舞蹈教师和德意志学校老师,这位年轻的王子对遥远神秘的欧洲有了第一手的奇特印象,那里和他的国家是如此地不同。
他17岁那年,突然就从姐姐手里夺回了皇位。彼得成为了俄国的统治者,他并不满足于成为半野蛮半亚洲人的沙皇,他想要成为一个文明国家的君主。要在一夜之间将俄国从一个拜占庭式的鞑靼国家变成欧洲式的帝国绝非易事。这项工作既需要铁腕也需要头脑,而彼得正好具备这两种能力。1698年,他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造古老的俄国,将近代欧洲的文明移植到古老的俄国身上,病人活了下来,但最近5年发生的事情[278]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俄国并没有从这场大手术中真正恢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