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还在用老式对讲机的时候,对手已经用数字化设备、网络设备,甚至能轻而易举的破解并监听我们。
当我们主要街道的交通监控,还无法做到全覆盖的时候。对手已经在自己的据点,以及周边大小路口,编织起了完备的隐蔽监控网络。
当我们制作通缉令的流程,终于从手绘加复印的模式,升级为电脑绘图加网络传输时。
对手已经把我们新搭建的封闭式专用网络,研究的七七八八。
随便找到一个接入端口,轻松的绕过各级权限限制,操作起来比我们绝大多数的技术员还有熟练高效。
于是,苦练内功以适应现代环境下,对手层出不穷的高科技手段,就成了大小会议上的重点话题。
但是,对手的手段始终在跨越式的升级。
而我们呢,只能在后面苦苦的追赶。
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最大原因,是经费不足。下面的分局派出所不算,只省市两级的装备更新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当家领导、业务骨干年龄偏大,对新事物、新技术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的原因。
除了DNA技术等跨时代式,高效精准的新技术,对于普通的新装备新方式,他们更愿意使用经过了时间考验的老装备老思路。
无它,熟悉、顺手而已。
拿个老字号的国有兵工厂举例。
全厂人日盼夜盼,高层打了无数的申请后,最新的数字化全自动机床终于批了下来。
用了没几天,让人“振奋”的消息传出来。
在几名专家、技术骨干和老师傅的共同努力下,全自动的数字化机床,被改装成了手动机床。
而车出来的高标准部件,完全达到甚至超越了自动化生产出来的部件。
如此手工战胜机器的奇迹,马上引来了一片赞叹。
大家赞叹“攻关小组”的创造力,也被老师傅精湛的技艺而深深折服。
但是没人会去提改造的原因,是因为业务骨干和老师傅们,根本就不会用新式机床。
厂里那些老课本教出来的,有学历的年轻人们,看到全数控机床的时候,同样一脸懵13。
然而新设备下来了你就必须要用,而且既然有了最先进的设备,那相应的工艺水平,也必须要相应的提升上去。
可以说,完全是在被.逼无奈之下,才有了全自动成功改手动这样的“壮举”。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改装还是不可逆的。
再说这一次的专案组,几乎每一个成员都是上面精挑细选下,召集起来的各口业务骨干。
随便拎出一个,档案里都记录着一串光荣战绩。
然而在推进案情上,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让高玥成为主角。
可多说之看过几部TVB侦探剧的高玥,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她厉害个屁!
她只是根据已知情况,在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做出了合理的推论。
可就算是这样,当对手的思路、手法,以及最终目的,通过高玥的小嘴儿巴巴的说出来时。
满屋子的精兵强将,瞅着显示器上花花绿绿的标识图,起码有一半人还是一脸懵两脸懵,互相对视着大家一起懵……
这种感觉就像是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前一天还在为拥有几百万大军而骄傲,并沉浸在红军举着红旗山呼海啸般占领蓝军山头的自豪中时。
老美在电子压制和高精度制导系统的支撑下,以极低的代价摧枯拉朽的方式,给全世界军人扎扎实实的上了一课。
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自身的强大。
在火枪火炮对战大刀长毛之后,再一次身体力行的告诉所有人,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一盆冰水浇下,大家脑袋发蒙的打了个激灵后,才感慨道,原来这才是高科技啊……
————
专案组的一帮精兵强将努力消化着最新情况,并利用自己有限的知识琢磨对策时,高玥口中的“岛上那俩人”再次开始了行动。
高梅从西北角的配电间翻出去的同时,刘毅从南面厕所窗户悄然离开。
高梅出了配电间,借助山体坡度的掩护迅速横移,保证自己始终处于北面高点的视线盲区中,慢慢向上摸去。
刘毅从小窗翻出去后,和高梅刚好相反,迅速向低处转移。
一直插到东侧海边,这才礁石的掩护下,缓缓向水文站的方向摸去。
从东侧逐渐绕到东南方向时,刘毅闻到一股橡胶的酸味。
循着味道搜索了一下,在几米外的两处礁石的缝隙里,找到了三套橡胶潜水服,以及三个半潜推进器。
之前闻到的酸臭味,就是潜水服本身的味道,再加上人在长时间穿着后,憋在里面的汗味儿。
看到这些东西,刘毅心里有了数,水文站小楼里应该有三个人。
分别看了眼三个压缩空气瓶上的压力值,发现差不大,都消耗了三分之一左右。
又仔细的看了一下潜推进器动机的马力,以及半透明油料盒里的油料消耗情况。
默默记下后刚想继续向前,又迟疑了一下。随后稍稍拧松了其中一个空气罐的锁紧阀门……
高梅的潜行异常困难,小章岛北侧高点及周边范围是纯礁石地貌。
石质本身就酥脆易碎不说,期间还到处都是碎石,稍不留神就会发出声响。
少有的几丛枯草星星点点的分布着,还极为低矮,也根本起不到什么遮掩的作用。
刘毅那面都绕行了三分之一个小岛了,她这面才潜行了不到四十米。
而且前方的平缓处,就是刘毅标记出对方枪手的潜伏区域。
想要隐秘窥探高点的情况,就必须从侧面非常陡峭的地方绕行。
期间的风险和难度不言而喻。
高梅调整方向,极尽小心的谨慎潜行时,刘毅已经摸到了水文楼外围。
看着小楼前后左右光秃秃的空旷地带,牙疼似的好一阵挠头。
现在虽然知道了楼内应该有三个人,但是根本无从拿捏准三个人此刻的位置。
不知道位置,就无从得知每个人的视角。
不知道视角,就无从隐秘通过眼前毫无遮掩的平坦地带,继而潜入小楼内部。
几经权衡后,刘毅最终选中了小楼东南角的墙脊处作为突破点。
那里无遮掩的平坦地带只有两米多点儿,虽然处于东侧和南侧窗口的双重视角下,但小楼楼体挡住了月光。
小范围区域完全处于阴影中。
而且两侧的观测视角都是大角度,就算潜入间进入了对方的边缘视野。
只要动作够快够轻,就只是一瞬间的事情,非常容易被忽略掉。
其实刘毅也是在赌,赌对方潜水而来,携带的装备有限,三人中至多有一个人携带夜视装备。
如果高玥的判断是正确的话,三人中此刻应该有一人在入侵网络,两个人负责监视周边环境。
而两个人想同时监控四个方向,这一点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最合理的方式是,一个人固定监控哨所方向,另一个人游动巡逻。
悄然转移到选好的潜入位置,刘毅爬伏在一块稍稍凸起于地面的多孔石后面。
闭目调息,将所有的精力全都汇聚在双耳。
仔细的分辨着小楼内的声响,等待判断中的脚步临近。
水文站小楼是一栋很小的二层结构,不但占地面积小,每层层高也远低于普通楼房。
如此小的建筑,如果有来回巡逻的,多说也就七八分钟就能溜达一圈儿。
可刘毅一直等了十多分钟,依然没有听到任何响动。
这说明刘毅的判断很可能出现了失误。
如果换个环境,刘毅可以考虑制造一些响动,来吸引楼内人的注意力。
可眼下身处于海岛之上,整座岛上不管是猫狗还是老鼠,几乎没有任何动物的存在。
此时又是夜间,海鸟也找不到一只。
这种环境下闹出异响不单突兀,而且吸引了里面人的注意后,根本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所以,除非想动手干掉里面的人,不然就等同于暴.露自己。
第二个办法,就是走地下可能存在的通道。
小楼里确实有地下管路,一面是通往海中,连接着各种数据采集终端。
管路虽然直径的粗细够了,但为了防止海洋生物的入侵,管路中只栅栏就每两米一道。更不要说中间还有其它的隔离手段了。
另外有两条管路,以前住人的时候排生活废水和排泄物。
一条管径三十五,一条七十五,根本就不是人能钻进去的。
无奈又摸不准情况的刘毅,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咬着嘴唇琢磨了一秒后,开始缓缓后退。
打算在外围兜一圈,一方面观察楼内的动静,另一方面寻找潜进去的可行性通道。
可他刚刚退出去不到两米,身体僵了一个瞬间,又迅速爬回了之前隐蔽的位置。
因为他在后退间视角变幻的刹那,看到二楼最左侧窗口外面,有极为黯淡的红色光团。
刘毅在看到红色光团的一瞬间,马上反应过来那是一枚红外摄像头。
趴在多孔石后面稍稍平复了一下,刘毅闭上眼仔细回忆了一下刚刚看到的景象。
首先可以确认的是,那枚摄像头的镜头不大,多说也就在毫米到毫米之间。
这很正常,因为对方潜行上岛,每一件装备的体积和重量都要精打细算。
大光圈镜头虽然监控效果好,但一来容易暴.露目标,而来体积太大不易携带。
毫米到毫米的镜头,夜视情况下的有效距离也就三到五米。
而刘毅此刻与小楼的直线距离,已经超过了七米。
所以,他暂时还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