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做人应方圆相济,刚柔兼修。钢过硬亦折,人过直则往往会遭遇滑铁卢,因为他太低估了社会以及人性的复杂。所以为人处世,该方的时候就方,该圆的时候就圆,只有做到顺势而变,才能圆润通达。胡雪岩书读得少,或许根本就没接触过儒家的中庸之道,但他却将这一“方”一“圆”摆弄得煞是明白。
《菜根谭》中说:“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其意为,与不同的人相处,要持有不同的态度,与善良君子交往应宽厚,与邪恶小人相处须严厉,对待平民大众应宽严相济。其根本就在于强调保持中正、灵活变通的处世之道。
伸屈自如,持方圆之道,是做大事者的性格特征之一,因为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棱角分明,必然碰得头破血流。相反,一个人如果太过八面玲珑、太过圆滑,必将众叛亲离。一个人只一味想出人头地,而不懂得委曲求全,到头来想伸反而伸不成,不愿屈也得屈。胡雪岩正是一个“方圆”之士、能伸能屈之人。
胡雪岩本来不是饱读诗书出身的,因而像孟郊那样“万俗皆走圆,一生犹学方”的心态志向,胡雪岩是绝对不会有,不能有,也不敢有。作为一个学徒的他,假如还有这种闲适高逸的志向,十有八九是要先大吃几年苦头。
他唯一能行得通的,便是那万俗皆走的一个“圆”字。大家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体察了人心的喜怒哀乐,顺遂了人们的爱憎欲恶,做到了这两点,万事无不可遂,人心无不可得。
都道是方正之士为人称羡,其实世俗人早有了计较。方正之士的品德风范令人肃然起敬,只是他们犹如那庙里的神仙圣人,令世俗中人恭敬,但在敬的行为之后,便是“远之”。
圆世的态度,实在是一个不在现世吃亏的态度。不过整个文化气氛褒奖方世,贬抑圆世,故而平常人们的言谈中无不以处世行方为荣,以圆滑透熟为耻,一句“我又不像人家会巴结”,绝对能使稍遵守一点方世原则的人大为震怒。
不过,这句话如果用来指涉胡雪岩,看来这种震怒的效果是不会出现的。相反,他可能会很高兴,起码他也要向你投以知遇的一笑。
方世是口碑甚好的准则,圆世又是利害相关的准则。能圆自然不方,只是舆论压力来了,只好跟随着众人弃方求圆。这种无甚定见的常人生活,是我们时至今日庸碌无为的唯一原因。
胡雪岩的不同正是在这里。他一生下来就无那么优越的生存条件,与上流相去甚远,对一个钱庄的学徒来讲,高论的遵从与否,无甚利害,无甚压力,既然如此,认准了一条路走下去,倒不是很难的事。
圆能打通关节,使事情走出死胡同。
胡雪岩押运洋枪,由沪去浙,便遇到了事关旧朋新知以后的出路及彼此间以后关系的事。
本来,在上海购买的这批洋枪,需要松江漕帮协助运到浙江地面。可是人到松江,却发现麻烦极大。松江魏老头子的旧好俞武成已经和太平军方面的赖汉英接上关系,一切布置停当,只等这批军火从海上起运,一入内河,就动手截留。魏老头子也答应到时有所照应。
胡雪岩一来拜访两面朋友,才知大水冲了龙王庙,情势十分尴尬。胡雪岩见此光景,颇为不安,心里也在打算:如果俞武成不是他的“同参弟兄”,事情就好办;若是这批军火不是落到太平军手里,事情也好办。此刻既是投鼠忌器,又不能轻易松手,搞成了软硬都难着力的局面,连他都觉得一时难有善策。
松江魏老头子决定断了与俞武成的交情,帮助胡雪岩渡过这一难关,阻止俞武成动手。
到了这种毁约反目的关口,虽事出无奈,却也无可挽回了。胡雪岩却“灵光一闪”,要把这一切下去就会拦腰截断的老交情摆平了,抚圆了,继续维系下去,彼此谁也不伤和气。
胡雪岩的如意妙计便是搬出俞武成90岁的老娘俞三婆婆,让她硬压俞武成撒手让步。这也是无奈中的一招,若能说动俞三婆婆出面干预,俞武成就不敢不依。这样做,也就不至于使魏师爷过于为难。
然而,那俞三婆婆却是个厉害角色。她在胡雪岩面前装聋作哑,不想帮胡雪岩这个忙。
因为如此,胡雪岩越发不敢大意,要言不烦地叙明来意,一方面表示不愿使松江漕帮为难,开脱了老太爷的窘境,另一方面又表示不愿请兵护运,怕跟俞武成发生冲突,伤了江湖的义气。
这番话真如俗语所说“绵里针”,表面极软,骨子里大有讲究。俞三婆婆到底老于江湖,熟悉世面,听胡雪岩说到“不愿请兵护运”这句话,暗地里实为吃惊。话里等于指责俞武成抢劫军械,这是比强盗还重的罪名,认起真来,灭门有余。
面对如此利害关系,俞三婆婆装出气得不得了的样子,回头拄一拄拐杖,厉声吩咐俞少武赶快多派人把他那糊涂老子找回来!
不管她是真的动气,还是有意做作,来客都大感不安,胡雪岩急忙相劝,说这件事怪不得俞大哥!他们也是道听途说,事情还不知道真假,俞大哥不至于敌友不分。他们的来意是想请三婆婆做主,仰仗俞大哥的威名,保一保平安。
听得这一说,俞三婆婆的脸色和缓了,说此事武成理当效劳。
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俞武成客居异地,手下的兄弟都不在,虽然出头来主持,无非因人成事。上山容易下山难,看来不是凭一句话就可以摆平的。
事情相当麻烦,俞武成为本帮兄弟的生计考虑,急于谋个出路,以至身不由己,受到挟制势若骑虎。萝卜只有吃一节剥一节的,好在最难的一节——和俞武成拉近关系——已经安然走过,已经不虑骑虎的人策虎来追了。胡雪岩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让骑虎的人安然下虎背。
凭胡雪岩的脑筋、实力和关系,这一点倒不算太难:伏虎,让恶虎归顺了,一切都迎刃而解。
伏虎无非就是收降。计策似乎无甚高明,仔细想来,也足见胡雪岩的眼光深远。他从一个商人的角度通盘考虑形势,深信太平军只是一时肆虐,于情势,于力量,都不大可能长久。所以胡雪岩在商业上的总原则是帮官军打太平军,天下早一日安宁,商业早一日昌盛。这批军火本来也正是此原则下着手去做的,遇到了麻烦,也正好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去考虑解决办法。
这可真是一窍通而百窍通。胡雪岩很快和俞武成及其他谋划劫持军械的江湖头目达成了协议。由胡雪岩报请官府,发给这批人3个月粮饷,保证不诱降(不先降后杀),事成后编队移地驻防。胡雪岩还自己先拿出1万两银子来补润。
既然生路有了,谁又会硬往死路上走?
这件事也见出胡雪岩务求事圆的决心、手段和恒心来。不到山穷水尽之时,绝不放弃以平和的方式解决,为了能够达到平和圆满,也绝不过于姑息迁就。原则是要有的,见机行事也很必要。
这又是胡雪岩的一种“圆”。
假定只是魏师爷卖了人情,与俞武成闹翻,那么运枪的事情是可以办成的,以后的局面却会就此一塌再塌,变成处处掣肘,事事放不开。所以魏师爷的人情可感,却不能那么便宜地买了就算了。俞武成那里稍有不同,在那里本来没有人情却必须做人情,做成人情的方法无非是同生死、共患难。帮对方考虑周到了,难题解决了,自己的事情也就大功告成了。
这种“方”与“圆”的完美结合,可谓天衣无缝。
圆世既表现在“使活”上,又表现在“灵活”上。治损不致残的处世原则,典型地表现了胡雪岩的这一态度。胡雪岩有一条原则总是恪守不渝的,那就是:总要给对方留个台阶,留个后路。最后的印象总是大体相同的:治我损我,拆我的烂污,那是行不通的,甚至应该让你没有好下场,但是只要你尚有可用的地方,饭总是大家一起吃的。
再比如胡雪岩的朋友郁四因听信家人叨扰,把水晶阿七赶出后,阿七旧情萌发,居然又去纠缠青梅竹马的旧好陈世龙。陈世龙已经有了阿珠,并且心思贞定,立志要干一番事业,以不负师傅、妻子和岳丈岳母的期望,岂有对阿七松口之理?
这种局面让陈世龙烦心,让阿七酸心,让郁四灰心。
胡雪岩却想出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办法——船并老码头。
阿七和郁四的感情毕竟有了几年,不是那么容易断的。只有阿七重新回去了,才能平抚郁四颓丧懊恼的心。这件事做完了,阿七给陈世龙带来的麻烦自然也就没有了。
不过这事能否成功,关键还要看能否把郁四和阿七分头说拢。这就显出胡雪岩对人心人情的体悟透彻来。
到了聚成钱庄,胡雪岩的第一句话就是责问到底怎么回事。
郁四面对胡雪岩只是一个劲摇头叹息。通过察言观色,迂回试探,胡雪岩看出郁四心里还眷恋着阿七,盼着她能够回来,可是他又怕阿七心里有气,故意较劲儿。胡雪岩把郁四的心理摸透以后,主意也就有了。他向郁四打下保票,一定帮他把阿七弄回来!
胡雪岩说到做到,他回头找到阿七,摆出为她打抱不平的神态,狠狠责备郁四无情无义,得福不知,一下赢得阿七的信任。阿七也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胡雪岩倾诉自己的委屈。胡雪岩一言不发地听完她的一腔怨言,也就把她真正的心意探清楚了。她嘴上虽然怨恨郁四,其实心里一直摆脱不掉郁四的影子,这样一来,胡雪岩便有十足的信心促使两人重归于好了。
结果自然是春风化雨。
这是胡雪岩圆融的“融”,方方面面都皆大欢喜。
胡雪岩的处世态度无非是外圆内方,可伸可屈,总要想方设法使事情完美无憾,使自己有后路可走。
胡雪岩是事业型的,能毫无羁绊地发展出这种圆世态度来。这种态度,卑之无甚高论,开宗明义就是先要生存,后要过好,然后再培养出一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温暖来。因为没有什么固定原则,故而表现为通、活、融、满,屈伸自如。
胡雪岩对方与圆、屈与伸的掌握与运用,可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其实,这世上很多人都是能方不能圆的,他们做人、做事总是直来直去、横冲直撞,其结果呢?多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局。因为,刚直固然可以得到别人的钦佩,但刚直太过便是走向反面了。这样的人往往与其说是原则性强,莫不如说是顽固不化、冥顽不灵。这种不懂变通、不知进退的人,很容易撞得头破血流。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做人还是要讲究一点中庸。“中庸”一直是我国古代文人所奉行的一种处世准则,它对于任何时代的人而言,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一个人倘若仅凭一腔热情及赤子之心,却置现实环境于不顾、不知变通地去待人处世,非但抱负无法实现,往往还会为自己招来祸端。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自然界,各种生物互相进行生存斗争,由天(自然)来选择,能适应自然变化者,就能够得以存活,不适应者,就只能走向灭亡!人的一生,亦是如此,都有水涨船高和水落船泊的时候,这不仅跟人自身有关,更是由各种外部因素决定的。因此,是否能够准确把握时机和形势,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对于人的生活、事业,乃至一生的命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真正的聪明人总是会让自己去适应这个世界,结果一生顺风顺水。
那些聪明人适逢难事,一定会最大限度地弯下身保护自己;当机遇来临,他们又会最大限度地伸展自己,将自身的才能与智慧挥洒得淋漓尽致。其实亦伸亦缩并不意味着没骨气或是屈服,更不是丧失人格。必要之时,唯有懂得委屈自己,以大局为重,日后才能涅槃重生,大展宏图。
做人处世,无刚不立,但过刚则易折。试问该如何克服这一矛盾呢?很显然,中庸之道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也就是说,为人要品性刚正,但又要讲究谋略,柔中有刚,刚柔并济,如此方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