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遮掩掩,虚虚实实(1 / 1)

“做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正所谓“虚实相化,则变化无穷”!做人没有必要固执于绝对真实。在这个社会上,太真实反倒让人吃不开。遮遮掩掩、虚虚实实这是每一个成功商人都能信手拈来的伎俩,胡雪岩则更是个中高手。

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就得有点心思!那种过于老实的人显然是吃不开的!古往今来,太过老实的人往往被冠以“笨蛋”的名字,上山劈柴、下河捞鱼的是他,坐地分羹之时他却可能连一口鱼汤都捞不着。

当然,但做人也不能心思太多,因为如此一来,又成了“坏蛋”的代名词。别人摸爬滚打,洒尽汗水,到头来好处全是他的。这样的人,恐怕连老实人最后也不愿与你相处了。如果既不想成为“笨蛋”,也不想被视为“坏蛋”,那么不妨取其中庸,做一个不坏但“有心眼”的人。胡雪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天下之大,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有。所以必要时,还必须有些虚招,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胡雪岩的经商性格之一,总体来看,“遮遮掩掩,虚虚实实”是胡雪岩最常用的一个手法,这也是他善变的经商性格所致。

一次,胡雪岩在南京积压了几千轴丝绢,而当时,丝绢行情不好,即使出手,也卖不了几个钱。

胡雪岩灵机一动,和金陵城几位当大官的朋友和有名望的富绅说好,每人做一件丝绢单衣穿在身上。其他官员和读书人一见,争相仿效,丝绢单衣很快成为时髦,丝绢价格随之上扬,一时间大有洛阳纸贵的势头。

胡雪岩一看时机已到,便让人把仓库里的丝绢全拿去卖了,每轴竟卖到了一两黄金的高价。

无论是生意场上还是交际场上,做人都不能太过真实,太真实往往会令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

诚然,实在一点没错,人人都希望别人实在,喜欢和实在的人做朋友,因为这样的人比较有安全感,他们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别人吃亏,他们从不算计别人,这样的人理应得到赞美的。

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一旦过火,就会走向反面。实在可以,可如果太实在就要不得了。人太老实其实就是一种木讷,是一种保守,这样的人只知道固守成规地活着,不肯尝试创新和突破,缺乏主动性。这样的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有多大成就。他们不是没有机遇,而是机遇摆在面前也不懂得把握,更不要说主动创造了。

所以说,做人要懂得一点虚虚实实之道。英国著名作家、戏剧家肖伯纳说过:“我开玩笑的方法,就是编造真实。编造真实乃是这个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的确,编造出来的真实往往更具吸引力,而且如果能运用得当,它还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获。

《三国演义》中,张松欲献四川地图与曹操。曹操看不起矮小、貌陋的张松,拂袖而去。曹操的主簿杨修是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士,斥责张松的同时,傲慢地声称曹丞相具有雄才,并出示曹操撰写的兵法书籍《孟德新书》来佐证。谁知张松博闻强记,将书接过看了一遍,便熟记于胸,而后大笑道:“这连我们蜀中三尺小童都能背得,你怎说是‘新书’呢?这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有,也只能骗得了你这样的人物!”杨修驳斥说:“丞相私藏的书,虽然已经成帙,但是并没有流传开来。你说蜀中小儿暗诵如流,是在欺骗我吧?”张松立即表示:“如果不信,我现在就背给你看。”于是,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背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得知此事的曹操也纳闷:“莫非古人与我暗合?”竟下令将这本书撕碎之后烧毁,又令杨修领张松来见自己。

在这场交锋中,张松之所以能够大挫曹操、杨修的傲慢气焰,就在于他成功编造了一种“真实”,将本来没有的情况当做客观事实推出,并得到了对方的信任,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不过,要想让这种编出来的事实真正发挥效用,我们必须巧妙把握两个步骤。具体说来就是:

第一,要编得合情合理,让对方难辨真伪。

在你编造某种真实之时,要尽量显得合情合理,不能与现实生活的差距过大。要编得大致符合当时、当地、当事人的实际情况。

在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对方对你抱有某种程度的戒备与警惕,对你所说的一切就会产生本能性的怀疑。这就更需要我们在编造时,在“合理”这方面多下些工夫。有时,不妨来一点真真假假,造成一种虚虚实实的混沌局面。如张松的“无名氏”,不说具体,让你莫测高深。这时,对手的知觉是“实亦实,虚亦实”,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相信你编造的全部内容,而落入圈套。

第二,要疏而不漏,态度诚恳。

表达形式是言语,同时应辅以情感、神态、动作、语调等必要帮助。对方能否接受你编造的真实,取决于他感知与理解的深浅。你表达得越明晰、越确切、越执著、越具**力,对方的感知与理解力就越强,从而,导致其产生错觉的概率也就越高。因此可以说,表达是在操纵对手的知觉。一旦开始编造,就要千方百计调动对手的情感,使他对你产生足够的信任,同时又要竭力维护自己的虚拟,使对手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要让对方明白:如果不相信你所说的,那么,便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只有相信你所说的,自己才能获得利益,迫使他只能“相信你所说的”,让他深信“这是唯一选择”。

同时,为了使效果更好,我们还可以利用人们对共同点具有的认同心理,站到对手的角度上,设身处地为对手的利益说话,使对手感到你是为他好,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并适当使用一些放松对方警惕性的言语。如,诸葛亮的“事须三思,免致后悔”;现代社会诸如“考虑到我们双方的利益”、“这是人人皆知的”、“早就如此”、“聪明的人都会这样做”,等等。如此,对手的防线最终必然会崩溃。

编造出的“真实”,由于经过周密思考和精雕细琢,往往更具可信度,虽然这是一种谎言,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你的谎言合乎情理,它比真诚更能打动人,它是人们交往与沟通的一种生活必需。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无悖于道德的谎言都会为你赢得更多的好处。

虚实之道的重点在于抓住人的心理出招,相机而行,见机行事。当然,虽然处世需要虚实结合,但我们也不能因此丢掉自己的原则,否则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虚伪奸猾之人。这样,或许一开始会给人一种聪明伶俐、随机应变的好印象,但决然不会长久。须知,太滑头了必然是惹人生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