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知识是步向成功的阶梯(1 / 1)

33岁必读书 方州 4827 字 26天前

23岁,刚从大学毕业的你为不必再与枯燥的学习为伍而兴奋不已;33岁,你开始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悔恨,办公桌上摆着一堆各种培训班的宣传单,并打算去考个“在职研”。这是因为你发现自己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就是晋升的资本,就是迈向成功的阶梯。

1.给自己注入“源头活水”

朱熹在一首诗中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你想使自己在社会竞争中永远“清如许”,那就必须不断为自己注入新鲜的源头活水。对于33岁男女来说,学习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方法。

著名学者蔡元培是北京大学开一代新风的校长。他知识广博,先后掌握了日文、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等多种语言工具,通读各国思想家、文学家、史家大量书籍,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成为一个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一个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专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宽广的知识面不仅有助于人们进行专项研究,还可以增强人们的个人魅力,使交际面更加广泛,从容应对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

犹太人被称为是“杂学博士”。与犹太人聊天时,他们的话题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等各个领域,即使认为与买卖没有多大关系的东西,犹太人也相当了解。广博的知识不仅丰富了犹太人的话题和人生,而且对他们做生意时做出正确的判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掌握更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离不开学习这一途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更为丰富的知识,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很多多才多艺的大学者,最典型的就是达·芬奇。他不但是大画家、大数学家和力学家,又是非常杰出的工程师,并且在很多领域都做出了伟大贡献。他认为,绘画必须是实体的精确再现,他坚信数学能帮助达到这一点。所以,数学就是他“绘画的舵轮和准绳”。正因为如此,后人称赞他是“科学上的艺术家,艺术上的科学家”。中国作为古老的文明古国,多才多艺的学者也是比比皆是。中国汉代的张衡对天文、地理、数学、机械、文学、绘画都有很高的造诣。祖冲之是个闻名于世的数学家,但他对天文、文学、音乐也有着广泛兴趣,还曾对中国历法做出了重要贡献。明代李时珍在中外医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不仅对医学、药学,而且对文学也深有研究。

对普通人而言,拥有达·芬奇的知识结构并没有现实意义。比尔·盖茨的文学知识未必专深,音乐知识也仅限于能听懂爵士乐,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世界首富。可见,一个生活在现代的人终其一生,如果能在一个门类里,在两三个学科有重大建树,那么就是大师级的人物了。现代是只出行业大师的时代。

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渠道越多,他的知识涵盖面就会越广。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到,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集于一身,那样的人即使在神话世界里也不可能出现。所以有才能的人必定是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人,面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财富,他知道选取自己最有用的东西,以武装自己,找到适合于自己做的事业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是幸福的关键。现在学校教育遭受抨击最大的一点就是:他们把所有可能的知识都塞给学生,而不注重按学生特点为他们建立合适的知识结构。

天下最可悲的事,莫过于一个人不能发现自己一生所要从事的真正事业,或者发现自己随波逐流或为环境所迫,从事不合志趣的职业。这一切,都源于他们没有在学校学习期间按自己的特长来发展自己,摄取知识。因此,学习的前提是先为自己规划合理的知识结构。

福尔摩斯虽然是个假想人物,但他的知识结构却是柯南道尔为19世纪侦探家精心设计的。这样一个知识结构,如果凭空摆在那里,就会使人感到不伦不类,但如果同他特定的职业——侦探联系起来,就会使人感到这是一个侦探家的最佳知识结构。

在这个知识结构中,侦探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正是这样一个知识结构,使得福尔摩斯创造性地侦破了许多案件。但同样是这个知识结构,如果换一个职业的话,不仅不是最佳的,而且根本不能胜任工作。所以,稳固精深的专业知识必须要围绕着一个中心建立。形成一个宝塔形的结构,既有平面,又有立体。

我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说:“专业是分工的结果,分工越细,专业越精,专精是需要的。专精不能孤立,专业越精,发生关系的方面也越多。如同建宝塔,塔越高,则塔的基础愈扩大。专精需要广博的知识。”

不要以为你已经错过了学习知识的黄金时代,比较23岁时现在的你更能把握学习的方向,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2.学习无处不在

学习就一定要辞掉工作,找一家学院专门去进修吗?NO!你的学习观念已经落伍了。在现代社会里,学习的机会是无处不在的,知识充电的方法也是日新月异,33岁的你应该有全新的学习概念。

(1)学习与工作融合到一起

当你在从事知识性工作时,就是在学习;同时你也必须随时随地不断地学习,才能有效执行这类的工作。

在旧经济体系中,如建筑工人和司机这类工业工作者的基本能力具备着相对的稳定性。虽然这些技能的运用会依情况而异,譬如,不同的建筑工地有不同的责任分配,但是“学习”在劳力工作中所占的比例却十分稀少。

在新的经济组织里,学习所占的比例大增。看看那些寻找基因基础的研究人员、创作新式多媒体应用程序的软件工作者、为客户评估市场情况的顾问、创立新事业的企业家,或是学院里的助教,想想你自己的工作是否也是其中之一。工作与学习交互重叠成了工作能力中最坚实的构成要素。

哈佛大学的修夏娜·祖鲍夫曾这样问她的听众:“假如你正大大咧咧地坐在椅子上,还把腿翘到桌上,却看到老板正朝你的办公室走过来时,你会怎么做?”有位听众回答说:“赶紧把腿放下,假装正忙着做事。”接着,祖鲍夫强调一个观点:对知识性工作者而言,思考——不管双腿放在哪里——就是工作。想要有效率地执行知识性的工作,就必须思考,并要将思考与工作融合。

(2)学习未必一定要进大学

斯坦·戴维斯及吉姆·巴特金写了一本很刺激的书——《床下怪物》,书中对这个多数人都赞成的观点,做了非常适当的表达。此书阐述道,教育的职责早先是属于教堂,然后转移到政府,如今则渐渐落在企业身上,因为最终必须负责训练知识性工作者的应是企业。两位作者认为:“由农业经济转型到工业经济时,狭小的乡间校舍就被大的砖造教室所取代。40年前,我们开始转向另一种经济形态,但是,至今我们都还未发展出新的教育模式,更别提创建未来那种很可能既不是学校,也不算一栋建筑物的‘教室’了。”

因为新经济体系将是知识性经济,而学习则是日常活动以及生命的一部分,因此,企业和个人都将会发现,仅仅是为了要让工作有效率,就必须要学习,企业将会为了竞争而变成学校。根据麦当劳最高信息主管小卡尔·迪欧的说法,这就是为什么麦当劳会有根据汉堡大学的课程,每年提供超过1万名员工升学教育的原因。光是1995年,麦当劳就有70多万名员工接受了各式各样的在职训练。摩托罗拉、惠普和升阳电脑公司,也各有摩托罗拉大学、惠普大学及升阳大学等课程。

比如消费者,你必须持续不断地更新知识库:学习利用出租汽车上的仪表显示器;在家用电脑上安装Win98甚至是Win2000;和女儿一起上网络探索她的酸雨研究计划,或有关圣地亚哥动物园光盘的信息;规划你的家庭电影院;或在美国科技公司的Peapod网络上采购日常生活用品。

这些知识性产品或知识性服务的供应商,一定要将学习包含在内,一旦进入数字经济体系里,你就不仅是位知识性工作者,而且也是一位知识性消费者,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课程表设计负担相当的责任。我们必须制定自己的终生学习计划,自动自发地学习,在工作中学习。

(3)习惯组织意识形态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是由彼得·圣吉提出的。他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人们可以不断扩充自己的能力,以实现自己真正的梦想。在这里,人们可以培养又新又广阔的思考模式,共同的抱负有了挥洒的空间,也可以不断地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学习。”

在网络智慧的新纪元,团队可借网络化而获得更清晰的意识。正如主从式结构的电脑能将其所要整理的资料加以分类与整合;同样的,Internet的运作也可以将人类智慧加以分类与整合,进而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组织意识形态。

网络成为企业思考以及学习基础的同时,组织型学习也可以延伸到小组以外,使得小组智慧进而转变为企业智慧。组织意识是组织型学习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4)树立学习新概念

你知道吗?目前网络上已有2000多个学习课程,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就可以进入资料库,并取得人文类的资料。举个例子来说,古腾堡时期前的古籍之一《厄比诺圣经》,原只有少数人得见其庐山真面目。这本古老的圣经存放在梵蒂冈,限制每天只准200个人观看,而且每个人只可以看4页。现在,这本圣经上网络了,光是甫上网的几天内,就有超过以往100倍的人来看这本书,总数远超过过去500年来读过这本圣经的人数。这就意味着学习的途径又增加了一种。

教育及医疗保健掏空了纳税人的钱包,但是信息高速公路却点燃了新希望。新的信息科技促使信息与知识能自由交流,大大地提升了教育及医疗保健上税金的使用价值。只要下定决心,将科技的效果发挥出来,教育机构就能达成自我改造。

多媒体使学习过程变得多彩多姿,令人叹为观止,并让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学习辅助。当然,学校的课程安排还可以更兼顾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也应当让信息更容易取得。信息高速公路让教师们可以采用光盘的教学手法,使教育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所揭示:“以粉笔和黑板当配备的教师和这些威力强大的新媒体显得格格不入。”国家信息基础建设可以推动学生、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共同学习:不用离开教室,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入“电子图书馆”,或是来一趟虚拟实境之旅,走访博物馆及科学展。

21世纪的学习已经有了最本质的进步,因为你也应该随之翻新学习观念,这也是积累知识资本所不可或缺的因素。

3.33岁新女性:学习是一生一世的

在过去,很多女性到了33岁便斗志殆尽,无心向学,只安于目前的状态,再也没有进取的雄心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作为新世纪的新女性,你应该把学习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不要随着时光的流逝便裹足不前。

事实上,随着年事渐增,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变得越来越天地狭小,情趣越来越单调。比如我们在某一领域功成就之后,接着就会因事业羁身而对一切都感到不足为奇,索然无味。

不过,如果你意识到这种危险,你可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切勿停滞不前,切勿相信“学习是学生的事”这一种话。33岁保持进取的态度,实在至关重要。

一生一世都要学习——从你的成败得失中学习。当你身陷烦恼困苦之时,应多问问自己:“这究竟会给我什么启迪呢?”爱默生在一篇随笔中写道:“失意的时刻有其科学价值,它是善学者所不愿错过的学习良机。”

自强不息者不囿于例规习俗,不囿于金科玉律。而我们却自造囚屋,自做囚徒。不过,既然囚屋是我们自己亲手造的,我们当能把它夷平。只要我们肯学习,机会便比比皆是。我们可以从工作中学习,通过受苦、冒险来学习,通过爱、通过不失尊严地含垢忍辱来学习。

你要学习的是:忍受一切无法改变的事情,不要自我贬低,不要自寻烦恼,志气消沉。

作为一名女性,如果你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具备比男性更坚强的心理素质,向男性学习。在成功女性的身上,融合了男女两性的气质,既有女性的温柔、细腻、富于情感的一面,又有男性的刚强、果断、意志坚定的一面。由于女性具有以上优势,在寻求合作、实施人性化管理方面往往比男性更容易获得成功。近年来,在管理学界有一种说法,女性化的领导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事实表明,权威型、命令型的男性领导模式即将被人性化、情感型的领导模式所取代,而女性由于具有感情细腻的心理特点并善于把这一优势融于管理之中,形成女性独特的管理风格,因此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归根结底,你一定要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不要怨天尤人,而应自我主宰。

假如你打算继续学习,那么崇高的目标和高度的热情最有助于你持之以恒,学有所成。生活中你会发现,有的人竟能把学习的热忱保持到临终之日。他们格物探源,以学习为乐事,视失败为等闲。而最根本的,或许是他们深知: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这是何等重要!

人们只有在小我之外承担更大的义务,肯为工作、为理想而献身,才能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萧伯纳曾经写道:“生活的志趣在于为某个你所确认的伟大目标而献身,而不在于满腹牢骚、自私渺小……终日埋怨世人不为你造福。”

不要以为只有教书、保育等几种职业才能与“献身精神”相提并论;其实,无论从事何种正当的工作,只要尽力而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可嘉的献身精神。一切致力于此者——不管他们是在驾驶卡车,是在乡村经营杂货店,还是在管理家务……都正是通过尽其本分来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他们学到了人生的真谛。

33岁的你应该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未来,不要认为已过30岁便不需要再学习,只有把学习当成是一生一世的事,才算是对自己负责任。

4.33岁开始以书为友

如果你想成为成功人士的话,那么现在就该以书为友,它会帮你积累知识,会让你更快地走向成功。

有一句话叫做“天下才子必读书”,在研究成功人士的事迹时,我们常常发现:他们的成功一直可以追溯到他们拿起书籍的那一天。在我们接触过的事业成功人士之中,大多数人都酷爱读书——自小学开始,经由中学、大学,以至于成年之后。

一项针对成功人士与普通人的调查发现,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喜欢读书。大约有3/4的成功人士在小学和中学时读过的书,是其他人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60%左右的成功人士在大学时的阅读量远远超过他们同班的人。

时至今日,这些成功人士的年平均阅读量也在20本书上下,小说与文学传记各占一半,高出普通人很多。

那些成功人士一年要阅读的书平均起来每人大概有20本左右,或每三周至少看一本书,他们阅读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等各个方面。

事实上,有19%的成功人士说他们一年至少要阅读26本书,这些书中小说类与传记文学类各占一半。

虽然有很多成功人士都列出了不同的爱好及家庭的活动作为他们最喜爱的休闲娱乐,但是阅读仍是最流行的一种消遣方式。这并没有什么可让人惊讶的,因为成功与阅读之间具有互补的作用,但是成功人士是怎样从阅读中获得成功的方法,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呢?

一家百货公司的前任董事长赛伯特在其所著的《道德的经理人》一书中曾说:“我无法告诉你,若想事业成功,需要阅读些什么书的准则,但我可提供一些指南,或许有助于你对成功的想象。首先,让我们考虑你每天须花多少时间阅读。在工作中不得不去阅读的,无非是商业书信或工作所须阅读的报纸、杂志、书等。我每天花上数小时在‘课外’读物上。假如我搭乘火车或飞机旅行的话,通常会阅读时刻表及各个站名之类的资料;当我出门度假时,每天也会花二至三小时在一般性的阅读上……看书的重点是看阅读的东西是否有意义,如果是,千万不要舍不得在这上面花时间。我们绝不能低估书籍的价值。”

书籍对人类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如果你经常阅读各行业成功人士的传记或者是自传并通过静心的思索,你就有可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来。

书籍蕴涵着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与理性,正因为其中的人性之处,才使得一些书籍显得伟大,所以书籍灿然有光。

书籍是一种工具,它能在黑暗的日子里鼓励你,使你大胆地走入一个别开生面的境界,使你适应这种境界的需要。就像古人说的那样:“天下才子必读书。”

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成功人士并不一定能受到十分良好的教育,因为许多人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之所以能成功,除了有一个远大的志向、坚强的性格和家庭的影响外,往往得益于某种启迪。这种启迪除了书之外,还能是什么呢?

大发明家爱迪生仅在学校进行了三个月的学习便退学了,爱迪生没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母亲是他的真正启蒙老师。

母亲教他算术、历史、地理、英文、文学等多门课程,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扩大爱迪生的知识面,启发爱迪生的智力,同时母亲还经常鼓励他,希望他能好好读书,以便日后成就一番事业。

母亲还经常为爱迪生购买一些科普读物,在这些读物中有一本名为《派克科学读本》的书把爱迪生深深地吸引住了,并为爱迪生丰富的想象力插上了科学的翅膀。

如果你认为爱迪生的成功除了受到母亲的教育启蒙和坚忍不拔的品质外,还与偶得《派克科学读本》而获得了开启人生成功的这把钥匙有关,那么我们还可以看看富兰克林,要知道,他的成功绝不仅仅源于某一本书。

恐怕没有人会在富兰克林这个名字的面前无动于衷,即使你不是一个美国人,但你总会感受到避雷针的好处吧,富兰克林就是它的发明者。

读过《富兰克林自传》的人可能都会感受到这一点:书对于富兰克林来说有多么重要。

富兰克林在家里排行最小,他与别的孩子一样,调皮淘气,可是他喜爱读书。

在圣诞节快要来临之时,父亲抚摸着他的头发,关爱地问:“我的孩子,你圣诞节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礼物?”

富兰克林回答说:“书包,父亲,我要书包!我有了书包后,就能像哥哥那样去上学了!”

由于家境困难,富兰克林中途辍学到詹姆士的印刷厂当了一名学徒,当时他年仅12岁。

在此期间,富兰克林结识了一名书店的学徒,他利用和书店学徒的关系,将他所喜爱的书在晚上借出,第二天早上归还。从此以后,他就开始夜夜苦读。

富兰克林爱读书的习惯远近闻名。由于晚上读书时需要大量的蜡烛,他就悄悄地请求伙伴们为他收集一点剩蜡烛,好方便他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后来伙伴们的家长知道了这件事,就主动为他积攒一些,有时还送给他一支。

富兰克林刻苦读书的精神使他周围的人们非常敬佩,所以,大家都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他回家时,他的朋友与家长们就把平时积攒下来的一些蜡烛头作为礼物送给他。所以每次富兰克林从印刷厂回家时总能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家长们为他准备的一堆蜡烛头。

富兰克林为了满足读到更多书的愿望,召集了几个爱好读书的朋友共同组织了一个读书俱乐部,取名为“共同社”。其成员都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建立了一个小型图书馆,使每个成员都能读到更多的书。

在“共同社”的支持下,三年之后,富兰克林又创办了一个规模更大的费城公共图书馆。这个图书馆的创办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资助,并且越办越红火,当年小而且简陋的图书馆,日后竟发展成为北美公共图书馆之母。在此以后,富兰克林开始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他又计划建立了美国第一家图书馆。这时共有100人捐款,罗克登大律师还把捐赠的一些事宜表述为法律的形式,并使之成为北美洲募捐图书馆之母。

康德对富兰克林的评价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富兰克林是从天上偷窃火种的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同样,科学界的巨人爱因斯坦对读书也是一往情深。他在中学时代就喜欢读那些自然科学的故事,对于陨星、地震、风暴等等方面的书,都如饥似渴地阅读,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时,他曾为自己制订了一份学年、学期和每月的读书计划,依次阅读哲学家柏拉图、拉漠、笛卡尔、培根、亚里士多德、康德和物理学家牛顿、麦克斯韦、赫兹、拉普拉斯等人的著作。

在不断地读书与学习中,他才积累了如此渊博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那超越时代的狭义相对论。

不需要再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读书的妙处了,不要再把年龄当做借口,只要你还没有到老眼昏花看不清东西的地步,就不要放弃读书。以书为友,为什么不呢?

5.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不论你有多么高的学历,如果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你的学历就会像露珠一样在阳光下蒸发掉,你也注定要被无情淘汰。

有位出租汽车司机,他有个孩子,考上了重点中学,而且品学兼优。有人问他是怎样教育子女的,他说:“很简单,只要你培养他们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就行了。”他每天一定会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读书;孩子做功课,大人则读一些杂志或新买来的书籍。除了新闻和特别挑选的节目外,他们基本不看什么电视,因为他觉得看电视实在太浪费时间,他说:“有时我会念一段好文章给孩子听,虽然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就我力所能及的范围选一些趣味盎然的小品,或是动人的励志小故事,或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报导。我们家客厅里常有读书声,也经常保持宁静的专注气氛。当然有时我们也会讨论某一个问题而激烈争论,等孩子慢慢长大,我们知道的反而比孩子少了。”

他读了很多书,包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金庸小说,也有畅销书,他还定期看杂志,读报上的文章。“我家就像个小型图书馆,客厅里摆出的不是烟酒。”

这位出租车司机并没有太高的学历,但热爱读书的他在修养及谈吐方面的表现却让人肃然起敬。

书确实是个好东西。一个没有书籍、杂志、报纸的家庭,就等于一所没有窗户的房屋,小孩子常常接触书本,则他们会产生对书籍浓厚的兴趣,就会于不知不觉中,学会书中的许多知识。时至今日,对于每个家庭,都不可无书籍。家庭的藏书,在古代是一种奢侈,在现代则是一种生活需要了。

读书使人头脑充实,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现实生活中,从书中汲取营养,有所成就的大有人在。那些功成名就,流芳百世的名人暂且不论,在你我生活的周围也不乏其例。有一位大学教师,讲起文学来从古到今侃侃而谈,不仅条理清晰,字字珠玑,而且学术上见解很深,颇有见地。后来,才知道他只有初中文凭,问起他何以能在学士、硕士毕业生出身的堆里独占鳌头时,他憨实地说,靠的就是读书。十多年来,他带着教学中的问题去找各种各样的资料阅读,又把读书的心得用于教学,并把自己读书的思路和方法教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去感知、去领悟、读之教之,读书就是他成功的奥秘。

或许你会辩解说,自己也很想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可是工作太过繁忙了,要想找时间读书谈何容易,但事实上这只是借口,也许你每天确实很忙,但15分钟的空闲时间总有吧,只要你能坚持每天阅读15分钟,那么一年后你就可以积累很多知识。

高中毕业生的平均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50字。但是,我们都会时不时地停下来重读某些句子,或者是停下来想想某些新想法。所以大部分成年人的平均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按照这样的速度来计算,15分钟之内,你就可以读上7页。

一本厚一点的书可能要花1个多月的时间,但总的来说,如果你每天读15分钟,你就有可能在1个月之内读完一本书。

到了年底,你就至少读过12本书了。10年之后,你会读过总共120本书!想想看,每天只需要抽出15分钟时间,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读完120本书,它可以帮助你在生活的各方面变得更加富有。如果你每天花双倍的时间,也就是半小时的话,1年就能读25本书——10年就是250本!还有别的什么事情能够让你得到如此多的回报而花的时间却如此之少?

那些说没有时间来阅读的人所讲述的理由,大都是无稽之谈,他们是有时间的,他们只是把时间花在了别的他们认为是更重要的事情上了。

你是怎么做的呢?你会为你应该阅读的书籍没有阅读而找借口吗?好了,你干吗不找点让自己读书的理由,而不是不读书的理由呢?为什么不告诉你自己,你应该在生活的各方面都更丰富呢?为什么不告诉你自己,没有什么时间比眼下就开始读书更好呢?

告诉自己,你会去应用阅读的那一点点时间,以获得生活中的巨大收益。

告诉自己,去翻开那些以前买了却从未动过的书……然后,再告诉自己每天坚持读15分钟。

读书可以通过你的洞察力产生力量,并立即改变你的人生,还可以扩大你的视野,以各种你所不能预测的方式使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