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坟场走来(1 / 1)

所有的传奇,都是从最平凡的故事开始的。

三毛降生时,正值抗战。时代赋予人们很多他们并不想要的选择,即便是刚刚落地的孩子,也不得已要承受起战争带来的种种影响。1943年3月26日,一个女孩降生在黄角桠,她就是三毛。父亲为这个孩子取名陈懋平,“懋”是她在家族中的排行,“平”字寄寓了父亲对和平的渴望。当战争已经毁掉普通家庭的幸福梦,谁还能够预想到,这个刚刚落地的小女孩以后会在文学的路上一去不回头。

三毛的父亲陈嗣庆来自浙江定海岱山岛小沙乡人,是苏州东吴大学法律系的高才生,后来在上海做教书先生。因为战争的影响,陈家不得不搬迁到重庆。为了维持生计,陈嗣庆继续从事一些法律方面的工作。三毛的母亲缪进兰,在嫁给陈嗣庆之前也是一名教书先生。面对国仇家恨,缪进兰有着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觉悟,她参加学校的抗日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学校师生的各种活动。如果没有遇到陈嗣庆,缪进兰的人生轨迹或许会完全不同。但这位说着吴侬软语的女人最终还是回归了家庭,丈夫和孩子成为她婚姻中的生活重心。

值得一提的是,陈嗣庆和缪进兰都是虔诚的上帝之子。或许是基于共同的信仰,他们并没有因为战争而抱怨时代、抱怨生活。相反,对于新生命的降临,他们依旧保有初为父母的惊喜。所幸的是,三毛出生一年半后,日本政府正式签署了投降书。战争结束了,陈嗣庆和缪进兰夫妻开始为孩子期许一个美好的未来。

此时,陈嗣庆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带着全家从重庆搬迁到了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陈嗣庆自己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他对战争后的百业待兴充满了希望,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充满了男人的关爱和责任。为了改善生活条件,陈嗣庆更加努力工作,陈家的生活品质也开始节节攀升。他们从初到南京的寄居,搬迁到了鼓楼头条巷四号,住进一栋西洋别墅。陈嗣庆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小改变,都是他伟大父爱的汇聚。而这座古老的充满了神秘气息的宅子,自然成为童年时期三毛的最爱。

从重庆到南京,年幼的三毛不晓得历尽的艰辛,对她来说,生活中的快乐总是要多于愁苦的。让陈嗣庆和缪进兰欣慰的是,这个小小的女娃看起来比别人家的孩子都要聪慧,她更早地学会了走路、说话、看书和写字,一切迹象似乎都在预示着三毛的未来或许会不同于常。但让三毛最头疼的是她的名字。陈懋平,这三个字虽然有着来自于父辈的寓意,但繁复的“懋”字成了她在书写时最大的难题。陈嗣庆不但是位先生,更是一位开化的智者,他冒着大不韪为三毛去掉了名字中的排行,把“陈懋平”改作了“陈平”。这是三毛的第二个名字,也是她生平使用的第一个笔名。以后的故事,都是从陈平这个名字开始说起的。

有人说,伟大的人物总是会表现出一些非一般的性格特性。三毛就是这样一个人。儿时的三毛并未表现出太多的天真,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分给了静默的思考。她不喜欢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玩,一个人的时候她总是跑到附近的坟场去,在那片孤独荒凉的地方自顾游**。提起坟场,甚至连大人们都要忌讳几分,但这里的平静似乎给予了三毛心灵上的自由。她不顾邻居的碎语,反倒在坟场中种下了冷眼看世间的种子。

而这些种子,终究有一天会成长为参天大树,也许会供疲累的身心乘凉,也许会遮蔽内心的阳光。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心,成长总是来不及去思考就已经成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