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吸收,妥协共存,灰度评估(1 / 1)

开放、妥协、灰度的道理,高层人员必须清晰地掌握。

我们开放、妥协、灰度这个话,基层员工学不学不重要,基层员工学习一下调整一下关系也没有什么不好,我经常看他们学偏了,但是我们高层人员要坚持学这个东西,就是我们在内部要达成一个团结和统一,我们不要太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否则我们就形不成一个极大的合力,争取这个世界最大的机会权。我们二十年努力的积累到今天这个水平,如果我们怠惰下去,我们就把公司葬送了,就太划不来了。沿着这个延长线还是要做大做强,如果我们内部不团结统一,不能形成合力,内部有很多矛盾,是不可能做大做强,不可能前进的。大家在不同观点上的争论,是我们需要的,我们要三权分立、多权分立,但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不会变的,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围绕这个核心价值观,有不同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我认为在新时期,我们的班子一定要高度团结,担负起历史的重任来,才不辜负所有人对我们的投票。

——摘自:任正非在新一届董事会监事会会议上的讲话,2011

开放、妥协、灰度是华为文化的精髓,不能依据不同的时间、空间,掌握一定的灰度,就难有合理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

开放、妥协、灰度是华为文化的精髓,也是一个领导者的风范。一个不开放的文化,就不会努力地吸取别人的优点,逐渐就会被边缘化,是没有出路的。一个不开放的组织,迟早也会成为一潭死水的。我们在前进的路上,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必要的妥协是重要的。没有宽容就没有妥协;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不能依据不同的时间、空间,掌握一定的灰度,就难有合理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开放、妥协的关键是如何掌握好灰度。

——摘自:《逐步加深理解“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2008

这一节,我们只讲开放、妥协、灰度三者间的关系。首先我们谈谈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对此,任正非回忆道:“这句话我是几年前对美国一个政治家说的,主要不太赞同美国的单边主义,太强势、太霸权,也许它弱势一点,不仅世界和平,而且拥护它的人更多。大家都往后退一些,才能够形成稳定的结构。看着华为慢慢地也强大起来了,我们有些干部生长的骄娇二气,越来越像美国,霸气也在我们的干部中滋长,我们要学会示弱。”在这个背景下,2009年,任正非在市场工作会议上首次讲了“开放、妥协、灰度”。

提出这一组概念,任正非希望领军的干部能够多揣摩其中的含义:要深刻理解客户,深刻理解供应伙伴,深刻理解竞争对手,深刻理解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任何强者都是在均衡中产生的。

第二,开放、妥协、灰度的辩证关系。

文化不开放,这种氛围下的人就不会努力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整个组织迟早会成为一潭死水。而在开放前进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必要的妥协是重要的,没有宽容就没有妥协;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不能依据不同的时间、空间,掌握一定的灰度,就难有合理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开放、妥协的关键是如何掌握好灰度。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坚持正确的方向,与妥协并不矛盾,相反妥协是对坚定不移方向的坚持。

因为妥协能够消除冲突,拒绝妥协,必然是对抗的前奏;只有真正领悟了妥协的艺术,学会了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就会真正达到灰度的境界,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第三,妥协的思辨。

在一些人的眼中,妥协似乎是软弱和不坚定的表现,似乎只有毫不妥协,方能显示出英雄本色。但是,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认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在解决问题上,它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它却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有不少的好处。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一味地让步。明智的妥协是一种适当的交换。为了达到主要的目标,可以在次要的目标上做适当的让步。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而是以退为进,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只有妥协,才能实现“双赢”和“多赢”,否则必然两败俱伤。

任正非反对任何非黑即白的观点,他强调:“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十分难掌握的,这就是领导与导师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