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感恩之心(1 / 1)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

【释义】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计较以前的错误和仇恨,所以心里也没有什么怨恨了。”

【智慧解析】

谁没有与人发生过矛盾?谁没有受过丝毫委屈?区别之处在于,君子绝不会将仇恨深刻于心,让它无时无刻地折磨自己。他们知道,唯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豁达与宽容,才是与人相交的正确之道。

若能像伯夷、叔齐那样,完全放下嗔怪和怨恨,你眼中的世界就变得和平了;当每一个人都放下嗔怪和怨恨的时候,整个世界就变得和平了。

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同于常人之处,首先在于他的恩怨观是以恕人克己为前提的。一般人总是容易记仇而不善于怀恩,因此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过河拆桥”等说法,古之君子却有“以德报怨”“涌泉相报”“一饭之恩终身不忘”的传统。为人不可斤斤计较,少想别人的不足、别人待我的不是;别人于我有恩应时刻记取于心。人人都这样想,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用现在的话讲,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记别人的好处,矛盾就化解了。

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

3人行经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3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

当他们旅游回来之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上?

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所谓“我弃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感恩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还有我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感恩在国人心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

感恩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项处世哲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学会感恩,这是做人的基本。感恩不是单纯的知恩图报,而是要求我们摒弃狭隘,追求健全的人格。做人,应常怀感恩之心,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忘却我们对别人的怨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自由行走。对人对事,我们若能将恩惠刻在石头上,将仇恨写在沙滩上,那么,我们的精神世界将会异常富足、异常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