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浪潮奔腾向前,如果你仍是墨守成规,走别人的老路,那你就注定会落在人后,毫无优势可言。所以要出人头地就要敢于创新;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未曾做。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有超强的创新能力,但事实上任何一个人都很难同时具备以上特点,有时他们会产生抵制创新的情绪,从而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僵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心理障碍可能因为缺少自信心、害怕失败、随波逐流、保守刻板、迷信权威、因循守旧等等。因而一个人要想充满创新精神,具备创新能力,就应该克服这些障碍。这就要求人们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探索一套全新的思维模式。
曾有这么一个实验:
把一只青蛙放进一锅热水中,它会一下子就跳出来,但是,如果放进一锅冷水中,慢慢地加热,它就悠游锅中适应温水,随着水温愈来愈高,青蛙的行动越来越慢,最后在锅中被水煮熟了。
人的习惯也一样,我们常沉湎在传统的思维模式里,不知不觉环境改变了,还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最后可能会像那只无力逃脱沸水的青蛙,被煮个烂熟。
在当今剧变的时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敢于挑战传统游戏规则,勇于大胆创新,敢于改变游戏规则的人,也就是能在思维模式上不断变革的人。
思维模式的改变,就是整个游戏规则的改变。游戏规则改变,就会产生新观念,形成新趋势,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如何激发你的创新能力,不妨试试以下九种方法:
第一,视自己为创造天才。激发创造力最大的绊脚石,是认为自己缺乏创造力。很多人认为创造力是不可企及之物,创造是发明家的事。其实,创造力是每个身心健全者的本能,这种本能受好奇心的驱使,使人对新事物产生特有的敏感,关键要把思想化为行动,相信你自己,没错的。
第二,倾听自己的潜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意识,而这正是一个人灵感的源泉,雪莱曾说:“伟大的作家、诗人和艺术家都相继证实,自己的作品灵感来自于潜意识。”记住在灵感来时,放下手边的事,立即捕捉到它。富有创造力的人,他们的灵感通常在入睡之前或刚睡醒时产生,因此,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随时记下你的灵机一动而来的感觉,可能就会诞生一项伟大的事业。
第三,改变步调。惧怕变化是人的天性,对于变化,很多人都不会太习惯,安适无法激发人的创造力,试着摆脱安适的束缚,改变一下日常步调,换换你的节奏。这样,就可能刺激你的创造欲望。
第四,改变视野。换新环境和创造新点子大有关系,人在一个环境待久了,思想就容易僵化。因此,不时地换换环境,对于你的心理创新也有好处。
第五,再找一个答案。传统的教育和思维方式已经使人们养成“只找一个答案”的习惯。很多人只要发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马上就会松口气,于是心满意足了。但是更富创新的人却会说:“方法不错,不过再想想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因此,要善于思考,勤于动手,不要满足于现有的答案,创新,就在另一个答案之中。
第六,换一种生活。一个年轻人请教管理专家彼德·杜拉克如何取得成功。杜拉克回答:“学着拉小提琴吧。”他的意思是,任何让你置身新领域或迫使你摆脱原先安逸怠惰的活动,都可能激发想像力。换一种生活,也就可能尝试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而创造能力可能就因此而被大大激发出来。
第七,常常诘问自己。这种定期反省的方法可以帮助你确信自己的创造构思。问问自己:“不提出工作计划对我有什么好处?”“我非得在下属面前扮演指挥者的角色吗?”常常诘问自己能使你更肯定,或矫正,或全然放弃原先的构想。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时时检查自己的缺乏和不定,在前进的过程中,就悄悄产生许多新的好东西。
第八,相信永远有可行之道。这种想法可以使你摆脱压力,让思潮自然涌现。如果遇到问题时,老是问自己:“我做得来吗?”“这点子行得通吗?”因恐惧做不好、做不成而畏缩不前,反而会阻碍创造力,坦然接受自己,相信自己已采取的每一种方法、步骤,相信问题可以解决,认定之后,调动你的全部能力集中对付它,创新思维在这个时候会十分活跃。
第九,化创意为行动。所有的构思都必须付诸实行,才能真正具有价值,勇敢地将创意付诸行动,试试看哪些点子行得通,哪些行不通,然后你就发现,自己凭空想像的点子,竟然对这个世界有所帮助。认定自己的创造力,并付诸实行,你就能成为创新天才。
同时,你还要明白创新并非毫无根据的异想天开,而博采众家所长,融会贯通后,再积极思考,寻找更新更便捷的途径。只有领会了这样的创新方法,才能突破平庸,在竞争中取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