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人们就被教导做人一定要有恒心,比如:“只要努力,再努力,就可以达到目的。”你如果按照这样的准则做事,你常常会不断地遇到挫折和产生负疚感。由于“不惜代价,坚持到底”这一教条的原因,那些中途放弃的人,就常常被认为“半途而废”,令周围的人失望。其实,人生有些事是强求不来的。你已经尽了力,实在做不到何不放弃,如果你死钻牛角尖不放,那么你就是放弃了在其他事情上成功的机会。
持之以恒这个害人的教条,使人们即使有捷径也不去走,而去简就繁,并以此为美德,加以宣扬。美国前总统候选人巴布·杜尔(BobDole)在离开参议院时说:“我会不辞艰辛地去竞选,我曾经不畏艰辛地做好任何一件事,这种方式对我十分有益。”我们并不否认杜尔先生对国家的贡献和个人取得的成就,但很可能正是由于他不辞艰辛的做事方式,使他日见苍老、疲惫和心力交瘁。
一万次的半途而废,才换来电灯的一次光亮
人们应该调整思维,尽可能用简便的方式达成目标。如果你在与别人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躺在树阴下的吊床里,喝着柠檬汽水,打着手机,轻松自如地完成了工作;而其他人则要急匆匆地赶公交车,拿着塞得满满的公文包,走在繁忙的街头,在接待室里挨着时间等待……二者相比,你当然应该得到更多的喝彩。
一个推销员被客户以“再说吧”这样的轻松方式逐渐毁掉前程。他在每一次与客户洽谈业务的时候都力图操纵局面,所以客户能给他的答案只有“再说吧”。而他办公桌上的档案大多也有着“容后再议”。他日复一日地与这些客户满怀希望地联络,却毫无所获,仍以此为荣。
他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没有实用价值。收入丰厚的推销员只是尽快行动,要求客户给出明确的“是”或“不是”的答案。这样他们就不必在已接触的客户身上再花费时间和精力,而及时投身到与下一个客户的业务上去。不论你把推销讲得多么复杂,它首先是一个数字游戏。你能很快了解谁对你说“不”,你就听到更多次的“是”。
这位勤奋、却自毁前程的推销员认为,只要他能坚持不懈地与这些客户一而再、再而三地联络,凭着他的执著,他的客户一定会与他达成交易。他认为自己的毅力一定会瓦解客户的拒绝。事实却不尽如人意。
《思考致富》一书作者拿破仑·希尔曾经在爱迪生的实验室中访问他。爱迪生做了一万多次实验才发明了电灯。希尔问他:“如果第一万次实验失败了,你会怎么办?”
爱迪生回答:“我就不会在这儿与你谈话了,此刻我会把自己锁在实验室中,做第一万零一次实验。”
这个小故事被大多数谈到“进取”的演说家用作坚韧不拔的典型例证。他们会说:“每次你打开电灯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爱迪生是一个毅力非凡的人。”这是无稽之谈,我们应该感受到的是:爱迪生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发明创造的科学家。
希尔没有表达出来的,也许他认为人们可以自己领悟出来的是:爱迪生不是把同一个实验做了一万次,他做了一万个不同的实验,也就是做了一万次假设,而且——发现不对就马上放弃。他做了一万次的半途而废。
有很多教练因为这样的个性输掉很多比赛。一场篮球赛在中场休息后,他走出休息室,球队已经输掉28分,球员被教训得不知该如何打下去,他却对着电视评论员大嚷:“我们会按原计划打完比赛。”原来计划已经不灵光了,队员被打得七零八落,还在坚持原订的比赛计划,而这种行为并不是坚韧不拔,只能说它是呆板和愚蠢。噢,教练又说了:
“我们的队员只是需要再加把劲。”
你要明白,并不是什么事情坚持到底都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当你付出艰苦的努力却仍无法成功时,你的追求其实已经成了强求。既然如此,你何不“半途而废”一次,抛弃强求带来的压力,为自己赢来身心的轻松自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