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自诩为聪明人,一副精明过人的样子,总是抱着“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决心,摆出一副寸土必争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他们做人的原则就是半点不吃亏,但实际上恰恰是这样的“聪明人”容易吃大亏。
公交车上总是会有那么多人,从来就没有空的时候,这日丹丹下班回家,在公司门前的那个站牌等公车。千等万等,终于来了一趟。
哇噻!公车里好多的人,黑压压的只能看见一堆脑袋。丹丹努力地向上挤,终于挤上了车。但挤车时一不小心,踩了旁边的胖大嫂一脚。胖大嫂的大嗓门叫开了:“踩什么踩,你瞎了眼了?”丹丹本还想道歉来着,但一听这话面子上挂不住了,喊道:“就踩你了,怎么着?”
于是,两个女人的好戏开演了。双方互相谩骂,恶语相加。随着火力的升级,两人竟然动起了手,胖大嫂先给了丹丹一下,丹丹也立即以牙还牙,两手都上去了,在胖大嫂脸上乱抓一通。
丹丹的指甲长,抓破了胖大嫂的脸,而她却没怎么受伤。想到这里,丹丹不禁得意起来。
终于回到了家,一进家门丹丹便向老公倒起了苦水。不过她倒认为自己没吃亏,反倒把那恶妇抓破了脸,所以,讲到这里一脸的灿烂,这时老公看了她一下,惊奇地问道,你右耳朵上的那个金耳坠呢?丹丹一摸耳朵,耳坠早已不见了……
我们经常以为以牙还牙就是让自己不吃亏的最大原则,总以为别人占自己一分便宜,自己就要想尽办法占三分回来,否则自己就是吃了大亏,但事实真的就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单纯吗?
其实不然,因为,当你得意洋洋地以为自己什么亏都没吃时,实际上,可能反而是吃了大大的亏。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邻。两国素有敌意,在边境上各设界亭(哨所)。两边的亭卒在各自的地界里都种了西瓜。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国的亭卒懒惰,不锄不浇,瓜秧又瘦又弱。
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在一天晚上,乘月黑风高,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都扯断。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非常气愤,报告给县令宋就,说我们要以牙还牙,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
宋就说:“楚亭的人这种行为当然不对。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就更不对,那样未免太狭隘、太小器了。你们照我的吩咐去做,从今天开始,每晚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也长得好。而且,这样做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
架打赢了,金耳坠也不见了
梁亭的人听后觉得有理,就照办了。
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而且是梁亭的人在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
楚国的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上报楚王。楚王深感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给梁王以示歉意。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邻邦。
相反,因为一点小事便让两个人、甚至两个国家大动干戈,这样的事比比皆是,比如说:
——某个中国皇帝曾因一个茶壶破了而开战。
——瑞典于1654年与波兰开战,原因是瑞典国王发现在一份官方文书中他的名字后面只有两个附加的头衔,而波兰国王的名字后面有三个附加头衔。
——大约900多年前,一场**了整个欧洲的战争竟然是因为摩德纳与波洛尼亚这两个意大利城市之间关于一个打水桶的争吵而爆发的。
——有人不小心把一个玻璃杯里的水溅在托莱侯爵的头上,就导致一场英法大战。
——一个小男孩向格鲁伊斯公爵扔鹅卵石,导致瓦西大屠杀和30年战争。
发生这么一点小事便能引发这么大的冲突,而这又都是不吃小亏、互不相让的结果。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不妨权衡一番,你所谓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否真的就是不吃亏,你到底是在赌气、惹气还是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