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在芸芸众生中活的有法,首先得被人喜欢和接受,否则布巧局便无从谈起,这个道理似乎谁都懂得,但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纪晓岚在险象环生的官场中左右逢源,总结了不少要诀,很值得钻研一番。
纪晓岚自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经庶吉士散馆进入翰林院成为一名编修后,一路平步青云,追随乾隆40余年,期间除短暂发配乌鲁木齐外,“一生顺境实多”,这在乾隆一朝堪称是个“奇迹”。与许多大臣不同,纪晓岚的侍君术主要的有一条:不触动君主的逆鳞。这也难怪称为儒臣的纪晓岚,早年先从“申韩入手”,得仕途门径,在官场立住脚后再辅以“儒术”。因此,他一生不是个纯儒。而他的种种侍君术,谜底只能用纪晓岚的机智、智慧来解读。
与君主(尤其是精明的君主)这样的“虎”相伴确实会面临诸多危险和变数,但一旦使他接受你,则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聪明的君主接受你,就要有超常的智慧和政治技巧。在这方面,纪晓岚是成功者。
纪晓岚中进士后入翰林院,最初任庶吉士,这是翰林院的最低官职。三年后考核合格,成绩优异,始可升编修或检讨。纪晓岚虽然官小年轻,可是文名却在不断扩大。他一入翰林,便以常人不及的捷才与文思,赢得人们广泛的注意与赞许,“当时即有昌黎北斗、永叔洪河之目”。最为重要的是,纪晓岚很快赢得了乾隆皇帝的注意。
纪晓岚入翰林院的那年春节,乾隆皇帝要元宵观灯,诏令文武大臣广制谜,择优行赏。纪晓岚在宫中也挂出了一副谜联,谜联是: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南西北模糊,虽是短品,也是妙文
联上注明上下联各隐藏一字。这副谜联很奇特。它不是利用汉字的拆合法,而是寓意法,文武百官都猜不出。乾隆皇帝一时也未猜到,便问是谁写的,侍臣回答是纪晓岚。便派人询问纪晓岚,纪晓岚回答是“猜谜”二字。乾隆皇帝细细品味,觉得确是如此,纪晓岚的座师,其时任刑部尚书的刘统勋,趁机夸奖自己的门生。自此,纪晓岚在乾隆皇帝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经常被召入宫。
乾隆皇帝有意考核这个年轻俊才。一日把他召进宫中,此时乾隆皇帝在殿外;恰好天空中有只白鹤飞过,乾隆皇帝指着飞过的白鹤说道:“以白鹤为题吟首诗给朕听。”
“遵旨。”纪晓岚说。随即张口吟道:
万里长空一鹤飞,
朱砂为顶雪为衣。
这两句是从白鹤之白落笔的。纪晓岚正要吟下去,乾隆皇帝插话道:“那不是白鹤,而是一只黑鹤。”乾隆皇帝指着飞去很远的白鹤说。他故意改变所咏的对象,看吟诗者如何续吟下去。
纪晓岚看着远去的白鹤,在暮色中确是成了一个小小的黑点。但他知道乾隆皇帝有意试才,于是赶快改口,继续吟道:
只因觅食归来晚,
误入羲之蓄墨池。
这样一来,两方面的现象都照顾到了,而所咏对象仍是一个。乾隆皇帝听了十分高兴。
又有一次,乾隆皇帝正在赏花,纪晓岚恰好入宫奏事。乾隆皇帝别的事暂不问他,却指着那些鸡冠花说:“以此为题,作首诗如何?”说完望着他神秘兮兮地笑。
纪晓岚略一思索,吟道:
鸡冠本是胭脂染,体态婀娜满红光。
这是就红鸡冠花而言的,再吟下去当然还是这意思的发挥。不料此时乾隆皇帝从背后拿出一朵白鸡冠花来,笑着说:“你说错了,这是白的呵!”
纪晓岚意识到又遇到上次同样的麻烦,于是立即改口说:
只因五更贪早起,染得满头尽白霜。
纪晓岚迅速地改变所咏物的背景,以便改变它的颜色。乾隆皇帝不由得连连称是,叹服这个年轻人才思快捷。
真正让乾隆皇帝赏识纪晓岚的是,纪学士在庆祝平定准噶尔叛乱而写的颂词《平定准噶尔赋》。
准噶尔是居住在我国新疆地区的漠西蒙古部落,清初一直归服清廷。但自康熙中期以后即多次欲行分裂,康熙、雍正时期曾一度平复,却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乾隆十九年,准噶尔内部发生分化,次年二月清军两路出兵,伊犁平定。
消息传来,乾隆皇帝特别高兴,特命颁示天下,并设盛宴庆贺。席间,乾隆皇帝命纪晓岚即席作赋。不多时,纪晓岚书成三千言《平定准噶尔赋》一篇,跪呈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喜不自禁,破例令纪晓岚当着诸卿之面吟诵。
三千言赋文,吟诵起来也是要用不少时间的,可是纪晓岚是即席所作,而且用典准确,文字优美,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实在是闻所未闻,令人惊奇!所以在纪晓岚吟诵期间,满座朝臣竟无一丝声息。此时的纪晓岚,似乎是一块奇异的吸铁石,把君臣吸得目不转睛,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直到诵至“六月庚戌,西域悉平。大书露布,揭以朱旌。十二昼夜,报答紫庭。歌舞交于朝市,愉乐洽于万灵。四极四合,大定永清!”
更重要的是,纪晓岚凭藉自己的横溢才华,于美文妙词中,巧妙地歌颂了清朝平定准部的武功之盛,特别是乾隆皇帝在其中的英明韬略,使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听着非常舒服,所以乾隆不由自主地高喊一声“妙!”群臣才交耳赞叹,活跃起来。
或许就因为此事太引人注目,给乾隆皇帝留下的印象太深刻,次年秋天,也即乾隆二十一年秋,纪晓岚“初登词苑班,即备属车选”,以纂修《热河志》扈从承德。这在清代翰林院的历史上是少有的。而向乾隆帝举荐的是尚书汪由敦、侍郎裘日修、董邦达。
汪由敦,也是乾隆的五词臣之一。他字师茗,号谨堂,又号松泉居士,浙江钱塘人,原籍安徽休宁。早在雍正时,即以文章见称。
乾隆即位,登基大典进御之文,皆由汪由敦撰拟,乾隆很满意。乾隆元年,入直南书房,擢内阁学士。历六部之长。
乾隆凡塞外行围及四方巡幸,皆命汪由敦扈从左右,每承旨,耳受心识,出则撰写,不遗一字。乾隆的诗文中,有不少就是由汪由敦属草,乾隆修订的。乾隆的官样文章,同样由汪由敦属草,乾隆略作删改。汪由敦以尚书之任,颇得乾隆眷注,但他感到自己身体日渐衰弱,遂提议让年轻的纪学士担任扈从。
裘日修和董邦达是纪晓岚的受业之师,对纪的才华向有定评,提名纪晓岚在理在情都很自然。但如果纪晓岚没有一定的知名度,或者说乾隆皇帝对他根本没有印象,三人的请求也不容易获得批准:一是翰林院派人一向是凭资格的;二是编纂《热河志》是乾隆皇帝钦派的差事,精于文事的乾隆皇帝对此类工作向来很重视,不会同意随便让一个没有经验的人从事这类工作。
但不管怎么说,纪晓岚这次获选扈从热河,意义重大。他获得了让乾隆皇帝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机会,也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声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和钱大昕两人“途中恭和御制诗进呈”,受乾隆帝嘉奖。从此馆中有“南钱北纪”之称。
纪晓岚一出手,就显出不凡,他参修的《热河志》,质量也确实很高。后来增订《热河志》的曹仁虎曾写有一首《热河怀人》诗加以称赞:
河间著作才,舆志资编纂。
初登词苑班,即备属车选。
踵事逮末儒,依类订成卷。
余义在引申,匪曰夸证辨。
这是纪晓岚平生第一次踏入这片皇家园林。夏日的炎热早已驱散,纪晓岚心中的热血却一再升腾。他有一种舒展筋骨,大展拳脚的强烈愿望。在此期间,纪晓岚确实写了大量“恭和诗”,颇得乾隆之赏识,“天语嘉奖”。见于文集的就有几十首之多。
纪晓岚的许多诗固然为无聊之作,但无聊也是人生的一个侧面,正是因为途中纪晓岚“屡与赓和”,颇得乾隆皇帝“天语嘉奖”,所以才“自是仰蒙知遇”,成为深得乾隆皇帝宠幸的文臣。对于这次经历,纪晓岚后来于嘉庆初所作《恭和圣制出古北口作原韵》中就写道:“忆纂仙庄志,初赓圣制词。岁富尧丙子,知遇至今思。”他自注说:
乾隆丙子,臣官庶吉士时,以纂修志书随至热河,恩准一体赓和,曾恭和圣制《出古北口》诗,自是仰蒙知遇栽培矜宥,叨至正卿,今已四十二年,实儒生罕逢之渥宠,恰如张果记唐尧丙子曾官侍中。
纪晓岚走着和许多侍从之臣一样的道路。但他要借鉴许多前人走过的弯路。他要做一飞冲天的鲲鹏,在未来的生命中注入一种翱翔的姿式。